簡介
家境
劉開泰出生於塗坑村的一戶殷實人家,其父劉端瑜經商有成,頗有家財。母親端莊賢淑,相夫教子,在塗山素有賢名。
童年
劉開泰五歲入蒙學,晝練武,夜習文,其間頗多凡異。學館前有一石交椅,劉開泰常與小夥伴玩“元帥點兵”的遊戲。孩子們輪流飾元帥,每當劉開泰參拜時,“元帥”必從交椅上跌倒,而當劉開泰飾元帥,則穩如泰山,其調動有序的做派,連先生也深為詫異。據民間傳說,有一次劉開泰正在午睡,先生正好進來,忽見桌上伏著一隻猛虎,嚇得先生大聲呼喊,眾聞聲而來,卻什麼也沒有,只有劉開泰伏案酣睡,先生驚訝不已。從此以後,先生對劉開泰刮目相看,傾其平生所學盡授劉開泰。
少年
劉開泰文功武略,在塗山一帶頗有名聲,十九歲中武舉,道光十九年(1839年),劉開泰與兩個侄子同時赴京應試,立志要在武科場上顯平生所學,博得功名,光宗耀祖。三場考試下來,全場轟動。劉開泰臂力過人,弓馬嫻熟,十八般兵器樣樣拿手,端的是將帥之才。哪知張榜時,劉開泰叔侄三人卻名落孫山。劉開泰悲憤難抑,將主考官府門前的石獅抓舉起來,高呼:“考場不公,必使天下英雄氣短,嘆我劉開泰空有一身武藝,報國無門也!”也是機緣湊巧,道光皇帝這天正好經過此地,於御輦之上見一勇漢手舉千斤石獅大呼小叫,心甚異之,詢問之後方知情由,遂令侍從召劉開泰於御前演試一番。劉開泰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把那一百二十斤重的大刀舞弄得風雨不透。道光皇帝甚是嘉許,賜劉開泰叔侄三人連榜進士,加授劉開泰為建威將軍,用於軍中。
官途
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日見腐敗,劉開泰常常扼腕長嘆,時值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直接威脅滿清政權。鹹豐皇帝詔令劉開泰鎮守江西南贛,授總兵銜,加封振威,賜建府第。他是當時惠安縣的九個總兵之一。
劉開泰如期赴任。爾後,領旨榮歸故里,籌建總兵府。劉開泰親自設計,取上佳宅第座向,雙開門,一進三廳,兩旁護廊,門口兩側設立旗桿座,面前圍牆環護,庭院花園,古樸大觀之中,不失氣派堂皇。歷時年余,總兵府終得竣工。喬遷之日,張燈結彩,高朋滿座,唱了三天大戲,熱鬧非凡。總兵府至今尚在,雖部分坍塌,仍隱約可見當年的豪華與氣派。
劉開泰鎮守南贛,政績昭昭,治軍有方,太平軍幾逼南贛而不下。如此亂世,百姓深受兵禍之苦,而南贛卻能城池穩固民生樂逸,這在當時不能不算是一個奇蹟。鹹豐皇帝龍顏大悅,嘉獎其功,賜其從一品頂戴,授提督銜,可見當時朝廷對劉開泰是何等恩寵。
鹹豐五年(1855年),太平軍在遭受曾國藩湘軍的嚴重打擊之後,連連失利,武昌等地失陷之後,天王洪秀全十分震怒。東王楊秀清權衡利弊之後,決定再次西征,以翼王石達開為西軍統帥。石達開文韜武略,驍勇善戰,太平軍自廣西北上到定都天京,石達開衝鋒陷陣始終戰鬥在最前線,立下赫赫戰功。他率領的部隊,在同清軍大小數百次的戰鬥中,無往不勝,清軍都懼怕地稱他為“石敢當”。石達開知道西征最大的阻力是湘軍,最大的敵人也是湘軍。他一番運籌帷幄,在湖口修建堅固的攻防工事,同湘軍對峙,然後誘敵深入,將湘軍船隻誘入鄱陽湖,封鎖湖口,把湘軍水師切成兩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顧。然後,石達開巧用“赤壁之戰”的戰術,燒毀四十餘只敵船。曾國藩見大勢已去,在一片混亂中急得要投水自殺,他慘澹經營的湘軍水陸兩師,在湖口戰役中元氣大傷。西征軍乘勝前進,重新攻占武昌,又揮師直下,占領了江西五十多座州縣城,太平天國由此進入了軍事上的全盛時期。
形勢發展之快,身為南贛總兵的劉開泰也始料不及,他只得加強城防,通諭軍民同心協力守衛南贛。鹹豐五年( 1855年)九月下旬,石達開兵臨城下,苦戰半月之後,南旅城裡弓矢已盡,兵力所剩無幾。十月十五日(陰曆),南贛失守,劉開泰及其兩個侄子相繼陣亡,曾在劉開泰身邊為親兵的一百餘名劉姓族親也全部戰死。從此塗坑人代代相沿把十月十五日這一黑色的日子,作為塗坑村的普渡日。
劉開泰叔侄三人戰死疆場,訊息傳至京都,鹹豐皇帝震驚之餘,傷悼不已,連說城池失守猶可收復,將才難求啊!為彰劉家一門忠烈,賜謚“兩世三忠”,又因劉開泰首級已失,鹹豐皇帝口賜“金頭玉頸”,恩準靈柩歸鄉,欽賜專祠祭拜。劉開泰的好友,翰林、書法家莊俊元(泉州人)親書匾額“兩世三忠”。靈柩歸鄉時,沿途官員與百姓紛紛香火設祭。
劉開泰生受恩寵,死享哀榮。在塗山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墳墓就建在前埔山(今屬南埔鎮先鋒村),占地十餘畝,謂“一山一穴”,墓地三廳建構,墓前豎立翁仲、虎馬羊等青石雕像,文革期間,這些雕像被推倒,至今仍埋於地里未曾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