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
位於合肥肥西縣銘傳鄉大潛山的劉銘傳墓園,順山勢而建,規模宏大。劉銘傳墓園的選址由肥西縣人民政府、史學專家和劉氏後人精心選擇,按照清朝一品官員墓葬建立,占地3.34公頃,高146米,整個墓園由照壁、神道、碑亭華表、石像生、祭祀廣場等組成,投資2000萬元。
安葬
作為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一生和台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公元1884年,劉銘傳臨危受命,從家鄉合肥出發赴台,抗擊入侵台灣的法軍,開啟了台灣工業化、現代化之門。《台灣通史》評價劉銘傳“倡淮旅,練洋操,議鐵路,建台省”,“溯其功業,足與台灣不朽”,“實創中國未有之奇”。
1896年1月12日,60歲的劉銘傳去世,然而,他的遺骨卻因種種原因屢次搬遷、漂泊百年。就在12日,劉銘傳終於魂歸故里,遺骨終得安葬於故鄉合肥的大潛山。劉氏後人感慨地說,這次安葬遺骨,劉銘傳總算是落葉歸根了。
從合肥到肥西大潛山,不到百公里的路途,劉銘傳走了115年。在歷經六次搬遷後,台灣首任巡撫的遺骨終於落葉歸根――安葬在故鄉肥西縣大潛山劉銘傳墓園。
為了憑弔先祖,劉銘傳在台灣的後裔劉學藩特意從台灣快遞了一包台灣的泥土,由家人灑在墓前,安慰先祖在天之靈。
過程
2011年4月12日7時36分,劉銘傳遺骨安葬隊伍準時從省城小花園出發。9時許,車隊抵達肥西大潛山。
上午9:50,劉銘傳遺骨安葬儀式的第一部分――公祭儀式正式開始。劉銘傳嫡裔代表、第五代玄孫劉學亞上台致辭。緊接著,劉銘傳嫡系玄孫劉學馥上台宣讀台灣各界發來的電文。
台灣中華文化協會會長范光陵、中華民族和平發展促進會會長張順心、國民黨中央委員李茂榮等知名人士,代表台灣人民在公祭儀式上宣讀了公祭文,並行三鞠躬禮表達對劉巡撫的敬仰。
10:30,劉銘傳遺骨安葬儀式的第二部分――遺骨入棺儀式進行。入棺之後,劉銘傳嫡裔和宗族後人向先祖三叩首,禮畢起立,劉銘傳嫡裔、宗族後人等依序向先賢劉銘傳三鞠躬。
10:35,主持人宣布劉銘傳棺轎起靈,八名槓夫按照合肥地區傳統習俗,抬著水晶棺通過墓園甬道送殯入宮。甬道邊擺放了寫有“銘”字的三角旗,合肥梁氏殯儀服務公司負責人梁興元說,這是台灣地區的殯葬習俗。
10:50,水晶棺被抬到劉銘傳墓園主墓。最後,水晶棺以坐東南、朝西北的方位,被安放在主墓里。
11:20,墓園主墓封閉,這意味著劉銘傳遺骨將長眠於此。隨後是祭拜儀式,劉銘傳嫡裔、劉銘傳宗族後人等到主祭台香爐前依次上香行三鞠躬禮,同時擊鼓九通。
人物簡介
劉銘傳的一生有著傳奇色彩,劉銘傳生於1836年,卒於1896年,享年60歲。
他在家裡排行老六,因少時生天花,人稱“劉六麻子”。他1856年在六安興辦團練。1862年創辦淮軍“銘字營”,當時年僅26歲。台灣建省後,他當巡撫6年。劉銘傳還創造了中國六最:最早採用西式裝備和操練方式,最早上奏摺倡修鐵路,最早在一省範圍內推行全面改革並取得成效,在台灣創辦全國最早的、獨立的郵政局,在台灣修建最早的一條實際營運的鐵路,在台灣提出中國最早的創辦經濟特區計畫——基隆煤礦承辦章程。
遺骨搬遷
遺骨和骨灰曾經六次搬遷,最後保存在其後人家中,至到2011年都沒有正式安葬。
1896年1月12日,劉銘傳在六安麻埠劉新圩去世,遺骨暫時安放在圩內,擬擇時安葬。
1896年春,一場大水沖毀劉新圩,劉銘傳家人將棺材放在竹筏上運回肥西,葬於離劉銘傳故居劉老圩十幾里遠的金橋吳家院牆。1958年“大躍進”時,平整土地,劉銘傳墓被挖開。在當時省政府的支持下,劉銘傳曾孫劉肅曾先生的夫人和親戚去劉銘傳墓地察看,發現劉銘傳隨葬品僅剩帥袍等少數物件。他們把遺骨撿出,包以帥袍殘片,帶回合肥火化,珍藏家中。
1964年,劉銘傳的後人劉朝望的夫人周宗文由上海來合肥時,受劉墓園示意圖
肅曾先生的委託,將劉銘傳骨灰盒連同後人劉朝望的骨灰送往蘇州天平山靈岩寺保管。
1966年秋,蘇州天平山靈岩寺住持通知將存放的骨灰盒取回。周宗文委託娘家侄兒周國保將劉銘傳及劉朝望骨灰帶回老家長豐縣三十頭村,趁天黑埋入村後墳地,堆成兩個相連的小墳包。周國保及家人從來不敢透露這是劉銘傳的墳墓,恐遭人盜掘。周國保去世後,由其老伴和子女負責看護祭掃。
上世紀80年代以後,劉朝望之子曾尋找劉銘傳之墳。1985年,劉銘傳後人劉學亞和合肥市文物考古專家程如峰由合肥市政協原副主席蕭克非先生委派,在知情者的指點下,曾往上海查訪劉銘傳骨灰,後輾轉找到長豐縣三十頭村,察看過此墳。因此,劉銘傳骨灰埋藏地,除周國保家人外,只有劉家數人及程如峰先生知道。
骨灰保管
後人輪流保管骨灰
2000年12月13日是劉銘傳骨灰發掘的日子,親手掩藏劉銘傳骨灰並負責看護的周國保(1985年亡故)的老伴和子女指認劉銘傳墳墓所在地。這塊墓地在長豐縣三十頭村的一個崗頭上,墓旁有一棵大松樹,成為其一個明顯標誌。劉銘傳的墓極其簡陋,甚至不及旁邊一般村民的孤墳,“這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身後竟如此淒涼,在場的人都感到十分的心酸。”劉銘傳骨灰盒出土時已嚴重腐爛,一碰就破,不過,骨灰保存基本完好。此後,劉銘傳骨灰暫時放在其後人家中輪流保管。
劉銘傳骨灰出土的訊息一經傳出,各界人士十分關注劉銘傳骨灰正式安葬的問題。大家認為劉銘傳作為有重要歷史功績的名人,應該建一座規模較大的墓園,以彰其功。肥西縣政府很快將建設劉銘傳墓園一事列入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