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劉茂恩(公元1898年—1983年),字書霖。初入袁世凱辦的模範團受訓,後入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入其胞兄劉鎮華所率之鎮嵩軍,歷任連長、營長等職,民國16年(公元1927年),經過其本家親戚劉覺民先生的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教育和聯繫,將鎮嵩軍改編為馮玉祥部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八方面軍,任第四軍軍長,參加北伐戰爭。民國18年10月,蔣馮戰爭爆發,劉茂恩奉命攻擊潼關之馮軍。民國23年10月,任第十五軍軍長。民國26年,加入陳誠系統。民國33年5月,任河南省主席兼豫西警備總司令。抗戰勝利後,劉茂恩指示其地方武裝對河南各抗日根據地實行“清剿”,殘酷鎮壓中共領導的革命力量。1983年病故於台灣。
個人大事記
劉茂恩,1898年生,河南鞏縣人。字乃霖。劉鎮華之弟。
1915年10月被其兄保送到袁世凱的混成模範團輜重科受訓。後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1917年11月-1919年1月),1919年輜重科畢業。畢業,入陝西劉鎮華軍中任軍官教導團教官,後任連長、營長、團長。
1925年投靠閻錫山,
1927年隨其兄加入馮玉祥的國民軍。
1929年,任暫編第四師師長,參加討伐西北軍。
1930年5月,蔣馮閻大戰爆發,代理其兄為國民政府第十一路軍總指揮兼第十五軍軍長。
1930年8月,率部投靠蔣介石,先後任隴海路左翼軍第四守備區司令,平漢路右翼軍第四縱隊指揮官。
1933年5月任安徽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全司令,兼豫鄂皖邊區第二綏靖區司令。抗日戰爭期間,任第十三軍團軍團長,率部入晉參加忻口戰役。後受命守備汾河,率部力戰。
1939年,任第五集團軍副總司令、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1939年7月,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兼河南省警備總司令。同年劉覺民先生去世,劉茂恩代表國民政府,從洛陽率領部屬親自到鞏縣北山口村弔唁,為表對劉覺民先生的敬重,提前十五里下馬,一直步行到靈堂行禮祭拜。
1983年4月病故於台灣。
補充資料:保定六期為1917年11月至1919年1月,七期為1917年12月至1919年4月,且第七期河南籍學生較為集中,或為袁世凱模範團學兵集體入學,故有人誤將劉茂恩認作是第七期學生,這個是不對的。
個人軼事
劉茂恩(1898~1983,河南鞏義人,時任第14集團軍總司令)
中條山戰役
日軍原田師團於10日突破守軍龍王窩陣地,沿黃河北岸向西突進。11日,第一戰區發現黃河西岸河防空虛,命令裴昌會軍直屬部隊、第五十四師和第四十七師一部,從官陽南渡,守備黃河南岸,新編第二十四師和第四十七師主力則留在道清鐵路西段山地及濟源山地游擊。當天,一百多架日軍飛機轟炸封鎖官陽東西渡口,第五十四師在遭受重大傷亡後渡到河南,其餘各師各團都退到封門口至邵源以北的山地。12日,日軍西進到官陽附近,控制了黃河北岸各渡口,其主力田中師團則沿封門口西進到邵源,與從垣曲東進的櫻井師團一起,夾擊守軍 劉茂恩集團軍,完成了對 劉茂恩集團軍的內線包圍。
在中條山東北側,駐防這一線的守軍主要有劉茂恩集團軍司令部、武士敏軍,以及范漢傑軍和劉戡第九十三軍等部。7日晚,日軍向武士敏軍發起進攻,武士敏率部拚死抵抗,在董封東西線上與日軍激戰,多次擊退日軍進攻。王村一戰,擊潰日軍兩千名,擊斃濱田大佐以下七百多人。10日,戰區長官部看到濟源和垣曲之間的所有主要渡口漸次被日軍封鎖,劉茂恩集團軍整個補給線中斷,命令陽城以西部隊主力,迅速向沁翼公路以北分路轉移,以旋迴鑽隙戰法,打擊日軍側背。天亮前,劉茂恩集團軍全面與日軍發生激戰。下午4點,交口的日軍陸續增加到三四千,攻陷了清風的圪塔和煤坪。第十師與武士敏軍的接合部二里腰,也被大約兩千多名日軍突破。邵源方面的日軍也向西北緊迫, 劉茂恩集團軍處於三面受敵的危境。各部突圍游擊,向北撤退。
在守軍全線潰退的同時,日軍以優勢兵力和猛烈炮火占據先機,迅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作戰任務,突破了中條山地區的全部防禦陣地,先後占領了垣曲、濟源、孟縣和平陸等縣城,以及相關的關隘據點,封鎖了黃河北岸各渡口。14日以後,日軍繼續封鎖渡口,在中條山區圍攻中國軍隊。留在山區的守軍損失慘重,只能化整為零,分別突圍,向太岳山區、呂梁山區和黃河南岸轉移。日軍完成了對中國守軍的內外側雙重包圍。
劉茂恩率部被日軍包圍,數次突圍皆告失敗,情況萬分險惡,左右僚屬苦勸其更換便衣逃出,劉茂恩卻凜然作色如此答覆。說罷拔出手槍要自殺,被侍從死死拉住。劉茂恩和殘餘官兵已彈盡糧絕,已做好以身許國的悲壯準備。所幸風雨狂作,山洪滾滾, 劉茂恩終於趁機脫險。
劉茂恩故居
劉茂恩,國民黨內的實力派人物,民國時長期擔任河南省主席,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台灣逝世。
劉茂恩故居的建築由民國時上海的著名建築師設計。整體風貌可謂"土洋結合",既有傳統特色的窯洞,又有當時最為時尚的鋼筋水泥結構的洋房。但整體以現代洋樓建築為主。門樓內的道路分出南北兩個不同功能的院落,遠眺南區的辦公洋樓,整個建築群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院為辦公區,北院為生活區。現南辦公區的“洋樓”已成危房,大門緊鎖不容走近。北院生活區由窯洞和“洋樓”組成,窯洞依然粗狂結實,“洋樓”的一部分已經倒塌,剩餘部分也處於岌岌可危之中。北院的東、北兩面是靠山窯,另兩面為洋房建築。真材實料構築的窯洞內部,顯示出主人的財力。洋樓的感覺有點海派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