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劉膺古民國初年從軍,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畢業。劉膺古畢業後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路軍陸軍第十五師少將參謀長,民國十六年(1927)升任第四路軍參謀長。
抗戰時期,任第八十七軍軍長、第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及代理總司令。國民二十七年(1938)授予中將銜,民國二十八年(1939)任第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民國三十一年(1942)為代總司令。抗戰勝利後,任長沙綏靖公署副主任、後方勤務總司令部第二補給區司令。民國三十八年(1949)大陸解放,隨蔣介石去台灣。1966年在台灣病逝。 亭旁鎮中門劉家村,尋訪抗日名將劉膺古將軍的故居。
亭旁中門,四面環山,人稱岙里,岙中一村名劉家,一水南來中門溪橫亘村東,岙前有條古道山隍嶺。走進村口詢問,村民指著前面一座青磚黑瓦的建築群說:那就是“上將第”——劉膺古將軍的故居。上將第在村中無人不曉,因為劉膺古將軍在當地很有名,他家的房子占地規模很大,上了年紀的人在當年劉將軍回故里時還與他見過面。
上將第整個建築占地約10畝,由三個院落成“品”字型組成,四周磚石牆圍起來,前透院落是劉膺古將軍宅第,後兩進院落是他兩個兄弟的,其中一個院落1966年被火燒,後兩進院落有一個高大的馬頭牆台門出入,台門口上嵌靈芝鈕,周飾雙龍雲紋卷草邊飾蛇蟠石匾,鐫楷書“上將第”,署“中華民國廿七年冬月,天台許肇梅書”款。(註:許肇梅1880年生,天台縣城關人,曾任中央教育部課長,善楷書)門口有灰刻對聯,但“文革”期間上聯已被敲掉部分並抹塗礪灰,現已看不清了,只留下了下聯。故居是民國27年(1938年)冬建的,坐西朝東,20間樓,馬鞍巉牆,整個院落石鋪透地,磚木結構,二樓、二披檐,硬山頂,四周通廊,有木柵欄,俗稱“跑馬樓”,三個椳樓角都有木梯上下,大門沒有正開,在北角側開門,整體風格沒有清代院落梁枋雕刻的繁瑣精美,為民國西式廊樓,樸實無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故居作為中門鄉人民政府辦公大院,上世紀90年代鄉政府改建搬遷,現為劉家村老年協會和文化俱樂部場所。這幢名人故居就這樣被保存下來,沒有破壞也沒有改建。
離“上將第”不遠,是劉膺古將軍於民國30年(1941年)出資5700銀元在上一年秋建造的劉氏家廟中創辦的三門縣私立古華中學舊址,24間西式平房,進去看到東北角一角坍塌了,再不修恐怕全要倒塌了。當年這所學校創辦的國中、高中,造就不少人才。劉將軍常年在外,很少回故里,創辦學校關心家鄉教育,引薦鄉人參加抗日,至今為村民樂道。劉贗古(1894-1966),號幫銳,8歲入私塾,民國元年(1912年),經童保暄保送,入保定軍官學校第四期學習,並與湖南同窗何鍵結成至交。畢業後,歷任排長、連長、作戰科長等職,後調升駐湖南國民革命軍第四路軍聯軍第十五師少將參謀長,1927年升任第四路軍參謀長,兼湖南省鹽務稽核處處長。1933年秋,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接奉蔣介石委任南昌行營總司令部(贛粵閩湘鄂西路軍)總司令,1934年1月任命劉膺古為西路軍參謀長兼任第二縱隊司令,轄21軍、18軍,50師、19師開赴江西萍鄉駐防,因不滿蔣介石消極抗日政策,於1934年10月呈辭退隱。1936年2月復出,任湖南保全處處長、湘東警衛司令部司令。同年10月16日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1938年1月,劉膺古任軍委會直轄兵團第87軍軍長,率王育瑛第198師、羅樹甲第199師2個師,進入大別山前線布防,與李先念部聯合抗日。是年,率部參加武漢會戰,1938年6月24日授予陸軍中將銜。1939年87軍先後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及冬季攻勢作戰和鄂西、常德會戰等,1939年2月任第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1942年4月,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調任遠征軍副司令,劉膺古出任代理總司令職,領上將銜。7月羅卓英回任總司令職,劉回任副總司令職。1943年參與指揮上高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等。1945年抗戰勝利後,調任後方勤務總司令部第二補給區司令,1947年任武漢行轅參謀長,同年秋當選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4月兼第十七綏靖區司令,駐湖南常德。8月任長沙綏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去台灣,1952年以陸軍中將銜退出軍界,1966年在台北病故,享年69歲。
劉贗古將軍戎馬一生,曾自賦詩感懷:馳騁沙場戰日戎,揮軍策馬氣如虹。長沙會戰官兵勇,武漢鏖兵江水紅。常德守防韜略好,上高戰役錦江崇。出資辦校拯華夏,敬慕“古華”歌爾翁。
榮譽頭銜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