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劉窮志,男,生於1965年5月,漢族,湖北省浠水縣人,無黨派,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財政稅務系副主任。
教育背景
1989年6月畢業於湖北大學經濟管理專業。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在武漢大學經濟學院學習,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1999年晉升為講師。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在武漢大學商學院在職學習,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2004年晉升為副教授。2009年晉升為教授。2005年5月起任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財政稅務系副系主任。
教研陳國
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的主要課程有:《財政學》、《稅務籌劃》和《運用經濟學方法》。
主要研究領域:財政制度與政策實證分析、收入不平等與財政再分配。出版學術專著1部。在《管理世界》、《世界經濟》、《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財貿經濟》、《財政研究》以及China Economist等雜誌發表論文30多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課題1項。2011年獲湖北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學術專著
1.《經濟成長與社會公平:財政激勵的理論模型及實證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學術論文
1.《公共支出歸宿:中國政府公共服務落實到貧困人口手中了嗎》,獨著,《管理世界》2007年第4期。
2.《出口退稅與中國的出口激勵政策》,獨著,《世界經濟》2005年第6期。
3.《激勵自主創新:公共支出效應與最優規模》,獨著,《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年第3期。
4.《收入不平等與再分配職能在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之間分解》,獨著,《財貿經濟》2011年第5期。
5.《增長、不平等與貧困:政府支出均衡激勵路徑》,獨著,《財貿經濟》2008年第12期。
6.《收入不平等與個人所得稅再分配》,第二作者,《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年第11期。
7.《省直管縣管理體制下財政監督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財政監督》2011年第15期。
8.《收入不平等、政策偏向與最優財政再分配政策》,獨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9.《腐敗侵蝕與財政支出扭曲》,第一作者,《財貿研究》2011年第2期。
10.《間接稅歸宿的累退性與居民收入不平等》,獨著,《經濟管理》2011年第1期。
11.《轉移支付激勵與貧困減少》,獨著,《中國軟科學》2010年第9期。
12.《中國稅務機關稅收征管效率的動態趨勢及其決定因素分解》,第一作者,《財貿研究》2010年第3期。
13.“Income inequality and Tax Redistribution: Mutual Incentive and Its Political Economy”,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Economic and Management,Vol.2. 第一作者。
14.《我國財政政策對於城鄉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再分配效應》,第二作者,《中國軟科學》2009年第9期。
15.《稅權分配與稅收征管效率》,第一作者,《經濟評論》2009年第5期。
16.《財政支農支出績效評估與數量最佳化研究》,第一作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17.《財政購買性支出激勵與經濟持續增長》,第二作者,《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年第9期。
18.《中國內生經濟成長與社會公平的公共支出歸宿機制研究》,獨著,載高培勇、楊之剛、夏傑長主編《中國財政經濟理論前沿(5)》,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8年7月出版。
19.《促進經濟成長與社會公平的公共支出歸宿機制研究》,獨著,《經濟評論》2008年第5期。
20.Social-Justice Principles Should Apply in Public Expenditure,China Economist,2007(5).獨著。
21.《公共支出效率測度及數量最佳化:基於社會公平產出目標》,獨著,《南大商學評論》2007年第13輯。
22.《消費稅改革:行為導向、利益調整及稅改方向》,第一作者,《財政監督》2006年第11期。
23.《煤礦安全事故博弈分析與政府管制政策選擇》,獨著,《經濟評論》2006年第5期。
24.《單一稅可行性分析》,獨著,《財政研究》2003年第3期。
25.《國有控股公司的功能定位》,獨著,《經濟管理》2003年第4期。
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居民收入不平等與財政歸宿效應:評估技術及套用”,主持人,2010-2012年,批准號:70973091。
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經濟成長與社會公平:財政均衡激勵的理論模型及實證研究”,主持人,2008-2010年,批准號:07JA790064。
獲獎情況
1.(獨)系列論文《經濟成長與社會公平:財政均衡激勵的理論模型及實證分析》獲第七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