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理堂

劉理堂

劉理堂(1875~194),派名劉燮謙,別名劉載謨,晚年號退安,湖北省建始縣立高等國小創始人,生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祖籍本邑城西七里坪人士,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繼先輩之遺產而定居縣城奎星樓右宅,民國二十三年(1934)農曆七月初一因病治療無效逝世,享年59歲。

基本信息

人物概況

劉理堂(現有史料誤為劉禮堂)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考舉為廩生,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考舉為貢生、秀才,再度考舉撥貢時因右眼失明,不具備三才(文才、人才、家財)要求而落榜。

詳細生平

從教故事

劉曾被派任湖北黃陂縣任七品,棄文從政三年後,劉認為從政不是自己所求,遂辭官返鄉歸土。清宣統二年(19l0年),開始在自家開設私塾教堂,講習四書五經、作詞立聯、研討論史,首屆授教學生36人,均為建始名門子弟。在歷時22年的私塾教學過程中,通常受教育的皆為有錢人家子弟,百分之九十的貧困子女及身有殘缺的後代不能受到教育,劉理堂對此深感痛切。西鄉一農戶趙雲山的兒子看到有錢人家孩子上學讀書,每天放牛就跟在他們後邊,把牛放在草地上就站在教堂門外看這些孩子讀書。其子拉著他的褲腳要求讀書。趙到私學一問,每月要交苞谷四斗,學費兩石,過年過節另備禮物,而趙雲山租別人地,省吃儉用才能勉強度日,哪來錢送孩子上學呢?不得已,趙只好找到劉理堂,當時,劉已經有了興辦新學的願望,於是對趙雲山說:莫忙,你的孩子上學心切,不等多久,我來接你孩子上學好嗎?倆人抱在一起同時流下了眼淚。

民國廿二年(1933年),劉理堂任建始縣教育局局長後,想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貧困孩子對讀書的渴望,他上書縣府,提出了“反對科舉制,提倡新文化”的教育改革建議並得到批覆。縣府指令他承辦新學併兼任校長職務,經費由縣府撥款,辦學一切事項由劉理堂具體籌措,縣府命名校名“建始縣立高等國小”,校址設在奎星樓內(現實驗國小)。經過精心籌辦,在縣府及各界大力支持幫助下,於1934年春正式開學。學校由劉理堂出面聘請清末撥貢劉鼎三(城西街人),武昌高師畢業生張雨濃(茅田鄉人),省三師畢業生彭子香(城西街人)任教,劉理堂任校長(晚期為名譽校長)。課程為“國語、算術、歷史、地理、自然、音樂、美術、勞作”。學校首期招生,對象不分城鄉,不分貧富,提倡男女平等,人人平等。報名入學者近百人,其中包括西鄉趙雲山的孩子。開學這天建始各政界、商界、學生家長、各知名人士及各鄉公所代表等500餘人來校慶賀,並為學校辦學開展捐贈活動。縣長代表縣府宣讀賀詞,社會各界人士代表也分別講話,稱讚“建始縣立高等國小”是建始縣教育發展的里程碑。

從教軼事

開學典禮結束前,各界人士將帶來的作業本、筆、墨等禮物分送到孩子們手中,很多家長,尤其貧困學生的父母親激動的流下了熱淚,孩子們興高采烈,為能夠進入新學校而歡呼。西鄉趙雲山拉著自家孩子對劉理堂說“您是我們窮人家孩子的大恩人,您說話算話,真的把這個放牛娃,改變成了一個學生,孩子心愿達到了,我們做父母的心愿完成了,感謝您,我們祖祖輩輩不會忘記您。”而這時,感激中的趙雲山沒有想到劉理堂還拿出一件禮物送到他的孩子,接過一看是一個非常精美的書包,這是劉理堂叫兒媳齊直辛用七色花線繡做的,上面繡了“勤奮努力”四個大字。孩子感動得哭起來,趙雲山也流下感激的淚水,拉著劉理堂連聲道謝,久久不放手。

開學第二天,對首屆學生進行學習程度測驗,按識字多少分別安排為一、二、三年級,發放語文、算術課本書。從這裡開始,位於奎星樓的建始縣立高等國小,相繼為國家的建設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建校74年來(1934—2008),從奎星樓下穿過石柱大門,登上32步麻條石階梯的學生,畢業後多數走上社會建設的各個崗位。原洛陽拖拉機廠總工程師兼廠長黃興柱,曾帶領中國工程師赴日考察的中國總工程師兼代表團團長伍厚國,原武漢腫瘤醫院設備科科長黃德義,原北京地震局綜合測量隊隊長鄭卓吾,原西安飛機製造廠總工程師劉正炎,原武漢市設計院院長黃正言,原黃石市師範學院教授羅紹英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青春才智。

教育貢獻

劉理堂在建始縣城創辦第一所高等國小之後,又在各鄉鎮相繼設立了鄉中心國小,取消了各地私塾學制,由縣府公辦的學校遍布建始全縣。劉理堂去世後,建始各界名流撰寫輓聯20多幅。其學生何梅欣輓聯曰:“夫子生前我曾親一月春風及時化雨,文星殞後誰與獲三間雅室幾卷殘書”。充分代表了劉理堂的學生們對恩師人品與學識的景仰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