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經歷
少年時代隨軍人父母在福建閩西山區空軍部隊生活。中學畢業後考入福州軍區前鋒歌舞團,擔任該團管弦樂隊單簧管演奏員,並同時開始跟隨福建師範大學作曲家、教育家郭祖榮教授學習和聲及作曲。20世紀80年代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師從楊立青、趙曉生等教授,進行了系統嚴格的作曲和技術理論訓練。本科畢業後分配至上海歌舞團創作室,後調入上海歌劇院創作室。2000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攻讀作曲及作曲技術理論博士學位,師從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教育家吳祖強教授,2003年取得博士學位並留校。
劉湲自學習作曲始,創作勤奮,筆耕不綴。他善於思辨、巨觀縱覽、博採眾長,在創作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他的音樂大氣磅礴,率真灑脫,富有深邃的情感和獨到的管弦樂法技巧,音樂極具感染力。在長期的音樂實踐中,他將自己的創作根植於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基礎之上,並逐漸摸索出一套他稱之為“單細胞生成原則”的創作方法。
。
主要作品
《交響狂想詩——為阿佤山的記憶》獲第14屆“上海之春”金獎和第8屆全國交響樂比賽銀獎
《土樓迴響》獲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金獎
《沙迪爾傳奇——為大型民樂隊》(又名《維吾爾音詩》)獲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銀獎
《圭一——中國安魂曲》(獲文化部、廣電部、中國音協舉辦的第三屆全國音樂作品比賽三等獎)
《中山號艦—1922年》(獲紀念孫中山誕辰130周年音樂創作比賽銀獎)
《南詞》(獲全國廣播獎)
《弦之韻》2001上海國際音樂節獲獎
《詠竹》(竹笛、古箏與弦樂隊)
《東方之珠》鋼琴與交響樂隊(獲慶祝香港回歸全國音樂創作比賽獎)
《台灣民謠抒情組曲》琵琶與樂隊
《打擊樂協奏曲》(獲第十三屆全國音樂作品“文華獎”創作二等獎)
《山河迴響》(合唱交響樂)獲第十三屆全國音樂作品<交響樂>“文華獎”創作大獎
《火車托卡塔》獲全國“建國五十周年”交響樂比賽獎
《山水畫境·富春山居圖隨想》(大型民族管弦樂)之《流水行雲》《秋山聞道》
《馬可波羅與卜魯罕公主》
《瓷器》
《涅槃》
《涅槃II》
《明日就要出山》(環境戲劇)
《杜十娘》(歌劇)
電影音樂:《畫魂》
演出及影響
交響樂《土樓迴響》自首演至今已在國內外演出50餘場,包括出訪美、加、法、德、意、奧、比、荷、日及港台等國家和地區演出,是中國交響樂新作演出場次最多的作品,廣受國內國際高度評價,併入選20世紀華人經典。
表現中國改革開放的《火車托卡塔》被國家、地方、學院各樂團帶往國內外各地頻繁演出,廣受世界各地高度讚賞。
為中國傳統民族器樂而創作的《沙迪爾傳奇》,除在國內及港澳台頻繁上演外,也被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華樂隊較為普及的地區列為學校固定比賽曲目。
受新加坡國家藝術委員會及濱海藝術中心之委約,為新加坡國家大劇院落成藝術周而作的史詩《馬可波羅與卜魯罕公主》,首演之日受到到場的世界各國大使的強烈反響。
交響樂《第一狂想詩—為阿佤山的記憶》在音樂界引起高度的學術關注。
此外,受法國布列茲音樂城委約創作的室內樂《瓷器》、受美國絲綢之路基金會委約創作的《涅槃II》、美國環境戲劇大師R.謝克納委約創作的環境戲劇《明日就要出山》等作品均獲得強烈反響和高度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