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忱

劉書忱

劉書忱(1941.12-)男,漢族,河北省樂亭縣中堡王莊鄉勒柳河中村人,1993年5月—2001年3月任《解放軍報》副總編輯。從事軍事新聞宣傳40年,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9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少將劉書忱
劉書忱(1941.12-) 男,漢族,河北省樂亭縣中堡王莊鄉勒柳河中村人。畢業於北京冶金機電學院。1962年入伍到北京軍區某師偵察連,歷任戰士、班長,宣傳科報導員,團報導組組長。1966—1970年任北京軍區政治部宣傳新聞科任幹事,1970.5—1993年5月在解放軍報社任編輯、編輯組副組長、組長,副主編、主編。1993年5月—2001年3月任《解放軍報》副總編輯。從事軍事新聞宣傳40年,發表各類新聞作品200餘篇,編髮稿件4000多篇,參加過許多重大典型宣傳,具體組織過1998年抗洪、慶祝建國50周年等重大宣傳戰役,撰寫過一批重要文章、言論,發表過數十篇新聞業務研究文章。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9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成長故事

1962年入伍不久,劉書忱就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開始向軍報投稿。
1970年6月,一紙命令調劉書忱到軍報工作,劉書忱感到很意外。報到後聽說,和劉書忱一起調軍報的16位幹部,分別是由兩位以上編輯推薦、經領導批准後發出調令的。劉書忱想,自己認識的軍報編輯,多為一面之交、一稿之識,還都不到推薦他到軍報任職的程度;講報導成果,他也只是在軍報文化版和“思想戰線”專版登過幾篇小稿,發表的新聞通訊沒有多少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東西,怎么會有人推薦劉書忱呢?劉書忱很想知道答案,想到“推薦之恩,自當相報”。劉書忱問了幾位編輯,他們都一口否認。後來有人告訴劉書忱,這事你是問不出結果的,你要報答,就把工作乾好,當個好編輯吧。老編輯這種薦人出以公心、不求報答的精神,成了劉書忱調軍報後乾好工作的一種動力。
劉書忱開始對當好軍報編輯缺乏自信。除有個文科大專文憑外,幾乎無善可陳。劉書忱調軍報時,穿軍裝還不滿8年,沒有在基層任過職,又不是新聞科班出身。但老編輯對劉書忱真心實意地傳幫帶,煞費苦心地培養甘為他人做嫁衣的人,使劉書忱增強了信心。
劉書忱被分在政工處政建組,組長宋群成了劉書忱的恩師。他開始講,當個合格編輯,不是很容易的事,起碼應做到這樣幾會:會選稿,會編稿,會組織中心,會做宣傳計畫,會寫言論,會抓問題,會抓典型,會寫稿。軍報的編輯下部隊就是記者,新聞的十八般武藝都要能駕馭。他還說,這會那會,關鍵是會抓問題,一個編輯如果腦子裡不經常裝著十幾個幾十個問題,你這個編輯也就當得“差不多”了。
標準如此之高,劉書忱感到心裡沒底。宋群同志似乎理解劉書忱們新同志的心情,培養幫助是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的。開始,是他先挑出稿件讓劉書忱編,爾後交他改,耳提面命,逐篇評點。劉書忱能獨立編稿了,他又按分工把一摞稿件分給劉書忱,由劉書忱挑選,然後向他匯報,要說出一篇稿件能編髮的理由,特別是要講出能回答什麼問題。其實,在一摞稿件中哪篇能編,他已心中有數。選中了,他高興;選不中,他會和你商量,問劉書忱稿堆中有一篇稿能不能編。後來劉書忱覺察到,對編輯的幾“會”,他都是這樣有目的、有計畫地教劉書忱的。對每一“會”,都要經過多次實踐。給劉書忱印象最深的是寫短言論。劉書忱當時分工《怎樣當好連長指導員》專欄,幾乎每期都要配發“編後”。宋群同志對此要求很嚴,一篇“編後”有時改三次還過不了關,還真的產生過自己能不能勝任編輯職務的“一閃念”。但也正是在這種嚴格要求中,在反覆撰寫、反覆點撥、反覆修改中,使劉書忱的短言論寫作和編輯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到軍報第三年,領導讓劉書忱當了編輯組副組長,後來又當了組長、副主編、主編,軍報副總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