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暠

劉暠,後漢高祖,又名劉知遠。

後漢高祖劉暠又名劉知遠。
漢帝系

1.後漢高祖劉暠(本名知遠)(公元947-948年在位)
2.後漢隱帝 劉承佑(公元948年在位)北漢

(951~979)
五代時十國之一。一稱東漢。劉崇所建。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歷四主,共二十九年。
劉崇(895~954)先世為沙陀部人。他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後漢隱帝時,劉崇官至河東節度使、太原尹。隱帝年少,大臣專權,劉崇見後漢政權不鞏固,便在軍事和財政上作了準備。乾□三年(950)十一月,樞密使郭威於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隱帝兵敗為人所殺。郭威迎立劉崇子劉贇。廣順元年(951)正月,郭威稱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殺劉贇。劉崇即據河東十二州稱帝,改名旻,仍用後漢乾祐年號(直到劉旻次子承鈞嗣位三年後,始改乾祐十年為天會元年,957),國號漢,史稱北漢或東漢。北漢是十國中唯一在北方之國。
北漢地瘠民貧,國力微弱。劉崇結遼為援,奉遼帝為叔皇帝。北漢曾聯合遼兵,兩度進攻後周,但先敗於晉州(今山西臨汾);乾□七年又敗於高平(今屬山西),後周世宗柴榮乘勝進圍太原達月余。後周兵退後,劉崇卒。其子承鈞(後改名劉鈞,926~968)繼立,奉遼帝為父皇帝。此後,後周、北宋頻頻向北漢進攻。北漢勢蹙,屢靠遼兵增援才得以倖存。
河東十二州之地,盛唐時有二十七萬九千一百餘戶。北漢建立後,戰事頻繁,兵役繁重,統治者強征十七歲以上男子為兵;又濫征賦稅以輸貢遼,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戰亂和苛斂。北漢亡時,在籍僅三萬五千二百餘戶,為盛唐時的八分之一。
太平興國四年(北漢廣運六年,979),宋太宗趙光義率軍親征北漢。宋軍先擊潰遼援軍,而後猛攻太原,北漢主劉繼元(?~992)被迫出降,北漢亡。
北漢帝系
世祖 劉崇 951年 - 954年
北漢睿宗 劉承鈞 926年 - 968年
少主 劉繼恩 968年
英武帝 劉繼元 968年—982年

南漢

(917~971)
五代時十國之一。曾稱大越國。劉隱、劉岩(即劉䶮)兄弟所建。都番禺,稱興王府;盛時疆域有60州,約為今廣東、廣西兩省區及雲南的一部分。
唐天祐二年(905),劉隱任清海軍(嶺南東道)節度使。後梁開平元年(907)朱溫封劉隱為大彭郡王;三年,改封南平王;四年,又進封南海王。唐末,嶺南士人云集,有的是為了避戰亂,有的是被流放嶺南的名臣後裔,還有因戰亂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滿地方官。劉隱收用這三類士人為輔佐。他遣其弟劉岩率兵平定嶺南東西兩道諸割據勢力,控制了嶺南;西與楚爭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兩管(今廣西西部、南部及廣東部分地區)。乾化元年(911)劉隱卒。劉岩繼位,先後改名為陟、龔、䶮。後梁貞明三年(917)劉岩稱帝於番禺,國號大越,次年改為漢,史稱南漢。大有十五年(942)劉岩卒,其子劉玢(原名洪度)嗣位。次年,玢弟劉晟(原名洪熙)殺玢自立。乾和六年(948)劉晟乘楚國內亂,派兵攻楚,至九年,得楚10餘州。十六年(958),劉晟卒。其子劉鋹(原名繼興)嗣位。
劉岩在位時依靠士人治政,盡任士人為諸州刺史,還通過科舉,每年錄用進士、明經10餘人為官,避免了武職官據地稱雄之患。但劉岩及其繼任者均為荒淫殘暴之君,廣聚珠寶珍玩,大興土木。為了科斂重賦並鎮壓人民的反抗,南漢統治者濫用酷刑,民眾不堪其苦。劉鋹即位後,宦官壟斷了大權,朝政更加腐敗。宋開寶四年(即南漢大寶十四年,971),宋兵攻占廣,劉鋹降,南漢亡。
南漢世系
烈宗 劉隱 905-911
高祖 劉岩 911-942
殤帝 劉玢 942-943
中宗 劉晟 943-958
後主 劉鋹 958-971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