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劉憲龍
一位普通的中國人劉憲龍計畫用八年時間,在長達兩千零八米的紅色布聯上匯集百萬華人寫的“龍”字和簽名,以自己拍攝的有關奧運的照片當作“龍鱗”拼成兩千零八米長的“巨龍”圖,到二00八年北京召開奧運會時展示“二龍戲珠”並捐獻給北京奧組委。
可以說哪裡有與奧運會、特別是與北京奧運會有關的活動,哪裡就能看到劉憲龍的身影。今天,在雅典奧運火炬北京傳遞的第一個休息點——故宮北門,這位頭戴印有北京奧運會會徽帽子、手持相機、身背紅布的“行為藝術家”又出現了。
“聖火在全世界的傳遞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宣揚,而我的‘書法接力’是對中國文化的宏楊,也是人文奧運的一種體現。”談起自己的最初創意,愛好書法和攝影的劉憲龍十分興奮,“北京主辦奧運會對全世界華人來說是一件盛事。我希望以收集簽字和照片的立體方式找到體育與文化的一個契合點,通過奧運會這個最佳載體展示出來,表達全球華人對北京奧運會的支持和期盼。”
從二00一年七月十三日北京申奧成功的那天起,四十三歲的劉憲龍就踏上了漫漫征程,至今已走過中國八個省市,收集簽名三萬多個、圖片五千多張。未來四年,劉憲龍的計畫是走遍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所在地,走到台灣省和香港、澳門特區,儘自己的能力走到具有代表性的海外華人聚集地。他說:“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徵,所以我選擇‘龍’字。而我的行走方式也將模擬舞龍的運動,或坐飛機飛過天空,或乘輪船游渡江海,或坐火車蜿蜒山川……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儘可能用到,以此塑造各種騰飛形象,把中國的漢字寫遍世界。”
聽了劉憲龍的故事,不少觀看奧運火炬傳遞的遊人紛紛要求在他隨身攜帶的布聯上留下自己的筆跡,並與他合影留念。
攝影師-劉憲龍
在劉憲龍看來,藝術倡導的是真善美,不管是行為藝術還是其他藝術。因此,三年來他都是以自助行的方式、邊打工邊行進,賣過菜、當過民眾演員、乾過建築工人……有時為節省開支他不得不克制自己按下快門的欲望,但劉憲龍沒有接受過一分錢的捐贈。“我做的是一項迎奧運的公益宣傳,最終的目的就是以‘人文奧運’的精神弘揚民族的文化藝術,激發廣大華人參與奧運、祝願奧運、奉獻奧運的熱情。人們的積極參與就是對我的最大激勵。”
京城裡有這么一個“怪人”,他是小有名氣的攝影師,卻對地下室生活情有獨鍾。他把廢棄在草地上的瓶瓶罐罐視為花,把喧囂的馬路噪音當成音樂,把騎腳踏車的人視為飛翔的海燕,路上的行人則都是舞者??他用獨特的方式觀察這個世界。在他眼裡,一切都是那么有詩意和情趣??以相機為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