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起因
2005年8月,由深圳團市委牽線,劉忠林來到貴州省三惠縣八弓鎮木界村,在這個貧窮村莊裡,劉忠林認識了正讀初一的男孩萬祖祥。開始了他的劉忠林歷程,並堅持6年,直至萬祖祥高中畢業。
助學基金會
2005年末,有同事到劉忠林家裡做客,無意發現了劉忠林的助學計畫。 這個“秘密”被皇崗邊檢站十四隊的民警們傳開,同事們紛紛打聽,希望加入愛心隊伍。在劉忠林和隊領導的牽頭下,該隊成立“貧困失學兒童助學基金”,同時募集大量舊衣服、書包、本子等生活學習用品,捐往貴州山區及廣東蕉嶺縣。
從2005年至今,皇崗邊檢站十四隊民警的愛心基金捐助了貴州省的3名兒童,以及廣東蕉嶺縣的5名貧困學童。
2009年,劉忠林的老同學在報紙中看到他多年如一日捐資助學的事跡後,紛紛給他打電話,希望加入他的愛心行列。“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會幹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鋒日記》里的這句話,劉忠林在心裡反覆掂量。於是,2009年,由劉忠林和幾位在深圳工作的湖南老同學牽頭成立的“母校友基金會”正式啟動。這個基金會捐助的對象主要是劉忠林的湖南老家——安鄉縣的貧困學子。受捐助的對象都是經過縣教育局推薦的具有潛力的高中生,他們品學兼優,但家庭貧困。
從2009年至今,該會已資助300多名貧困高中生,僅去年,就有98名受助學生考上二本以上大學。“母校友基金會”已頗具規模,審批、監管手續都很嚴格,除包括劉忠林在內的牽頭人每人每年捐資1萬元外,還廣泛接收社會的捐助,並接收社會各界人士監督。
助學歷程
2005年以來,劉忠林先後多次自費到貴州、蕉嶺看望被資助的貧困學子。劉忠林今年已近50歲,舟車勞頓讓他感到不適,山區的交通不方便,別人都勸劉忠林不要到村里去了,讓孩子們到縣城見一見就行了。但劉忠林卻說,不能耽誤孩子們的學習,劉忠林堅持翻山越嶺親自到孩子們的家裡去走訪,給孩子們帶去的是感動,是希望。
捐資助學8年來,受助孩子寄來的信、成績單、紙鶴,早已裝滿幾抽屜,每每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得知孩子們的一點點進步,劉忠林都非常開心;8年來,劉忠林每年都對自己資助的孩子和地方進行走訪,並根據實際情況增加資助名額;8年來,劉忠林感染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為雷鋒精神闡釋的“自我與他人”增添了時代溫度,將雷鋒精神註解的“平凡與偉大”演繹出嶄新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