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勇[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劉志勇[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劉志勇,男,滿族,1955年10月生,黑龍江樺川人,1971年12月參加工作,197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廣西大學機械系機械工藝及設備專業畢業,大學工學學士,高級工程師,曾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稱號。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2016年1月被免職。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劉志勇劉志勇
1971.12——1977.08廣西東南礦機電廠修理工人。
1977.08——1978.02廣西桂林冶金機械廠工人。
1978.02——1982.01廣西大學機械系機械工藝及設備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2.01——1991.06廣西桂林冶金機械廠助理工程師,金工車間副主任、主任,技術科科長,副總工程師。
1991.06——1993.05廣西桂林冶金機械廠第一副廠長(法人代表),廠長、黨委副書記。
1993.05——1995.11廣西桂林冶金機械總廠廠長、黨委副書記兼桂林林業機械廠廠長、黨委書記。
1995.11——1998.06廣西桂林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經貿委主任、黨組副書記。
1998.06——2002.02廣西柳州地區行署副專員。
2002.02——2002.07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兼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自治區煤礦安全監察局、自治區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局長(主任)。
2002.07——2004.02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兼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自治區煤礦安全監察局、自治區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局長(主任)、黨組書記。
2004.02——2004.06廣西壯族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自治區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黨組書記。
2004.06——2005.01中共廣西百色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05.01——2006.01中共廣西百色市委副書記、市長。
2006.01——2009.01廣西農墾局工委書記、自治區農墾局局長,廣西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2009.01——2009.02中共廣西梧州市委書記
2009.02——2014.01中共廣西梧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4.01——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梧州市委書記。
2014.01——2016.01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2016.01被免去政協第十一屆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副主席職務、撤銷其自治區政協委員資格。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第九屆委員。

個人政績

梧州市委書記劉志勇談“梧州模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到梧州考察調研時,對梧州經濟發展給予高度評價。自治區黨委、政府要求梧州認真總結科學發展的經驗,形成“梧州模式”。
梧州市委書記劉志勇闡述了“梧州模式”的要素及其戰略目的。他介紹了梧州經濟發展“三步棋”、城市建設“三部曲”的思路與成效,以及“粵桂合作特別區”建設構想。同時提出,要通過深入開展“解放思想、趕超跨越”大討論活動,促進發展觀念、理念、思路和實踐的全面創新,不斷豐富“梧州模式”內涵,加快實施“東向戰略”、對接先進生產力,推動科學發展,振興百年商埠。
“梧州模式”的核心是“東向戰略”
“‘梧州模式’濃縮成一句話就是‘東向戰略’,其戰略方向和目的是融入珠三角、接軌北部灣,打造‘兩城市一基地’。”劉志勇概括了“梧州模式”的核心內涵。他說,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梧州定位為“一帶兩地一樞紐一園區”,自治區的部署也要求梧州加快打造‘兩城市一基地’。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必須發揮比鄰粵港澳的區位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
“梧州歷屆黨委、政府持之以恆向先進生產力靠攏,為‘梧州模式’形成進行了有效嘗試和探索。”劉志勇說,在繼續秉承以往發展思路同時,梧州結合當前產業轉移步伐加快的特點,進一步明確戰略展開的措施,即依託區域性交通樞紐,將產業作為戰略優先進行考慮,努力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和面向粵港澳的花園城市,成為粵港澳後花園。根據這一思路,現階段的重點就是走好經濟發展“三步棋”、城市建設“三部曲”,打造綠城水都、百年商埠。
“當前,產業正沿交通樞紐轉移。我們順應這一態勢,經濟發展第一步棋就是以雁行陣勢發展產業,通過主導產業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劉志勇闡述了產業選擇的思路:與珠三角的產業形成互補,在經濟上融入珠三角;與周邊地區產業形成互動,實現差異化發展,凸顯特色;發揮西江黃金水道的水運優勢,選擇與水運關聯度高的產業,選擇帶動力強,能夠成為區域、行業老大的產業,形成更大的產業集聚效應,增強產業的生命力;與資源互相配合,且符合生態環境建設的產業。據此,通過發展再生資源、陶瓷等,梧州已形成“五園八區”發展格局,幾年後將形成千億元、3000億元、100億元產業的雁行發展態勢。劉志勇認為,產業的梯度轉移仍將繼續,只有成為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才能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因此,第二步棋就是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將梧州打造成依靠珠三角、與南寧互相依託的商貿物流中心。
劉志勇指出,在堅持“東向戰略”、向先進生產力靠攏過程中,梧州市對東西部跨區域合作的方式進行了探索,已與廣東省肇慶市簽署協定,加快建設“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進入試驗區的企業,可同時享受廣東、廣西的優惠政策。“這一構想已得到自治區與廣東省有關部門負責人的認可。”劉志勇說。
“東向”對接,是梧州市的整體發展戰略,因為產業轉移不會孤立進行,必然帶動區域間的綜合交流。在論述旅遊目的地和遊客集散地發展前景時,劉志勇形象地指出,若以梧州為中心,以300公里為半徑畫一個圓,圓圈內覆蓋的人口達7000多萬,為旅遊及相關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他說:“目前我們正依託蒼海項目打造‘一核四組團’和‘10+2’旅遊景區發展格局,大力提升旅遊接待能力和接待層次,形成梧州休閒度假游與桂林山水游、北海濱海游相媲美的旅遊格局。”
發展目的在於改善民生與環境
劉志勇說:“‘東向戰略’是發展的助推器,但發展目的在於改善民生與環境。我們始終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民生,將發展成果用於改善環境。城市建設‘三部曲’,就是將生態建設放在首位,堅持生態立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園林城市、花園城市。”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梧州立足於文化底蘊深厚、廣西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的實際,將文化、生態和山水概念相融合,加快改造老城區、建設紅嶺新區、啟動南岸開發,實現城區的點狀布局、組團發展,建設生態、休閒和低碳城市。根據梧州的自然條件和特點,城市組團之間將設定水道、綠道,達到美化城市、利於空氣流通、提升空氣品質的目的,為民眾提供更好、更舒適的環境。
“民生改善,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大力改善城市環境的同時,我們在地質災害綜合整治、教育、衛生、文化方面加大投入,僅2010年的民生投入相當於前十年的民生總投入。”劉志勇說。在紅嶺新區建設過程中,梧州將最好的地塊、最好的環境提供給梧州高中、文化大廈、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提升社會事業發展水平。

執政思想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有效措施。劉志勇表示,梧州將建立和完善為民服務、維穩和防災減災三個體系。其中,為民服務體系包括加強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居家養老等內容,讓民眾足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周到的服務。此外,梧州在區內率先開展網路問政工作,將部門單位參與網路問政的積極性、回復問題的效率、態度等納入年度考評範疇。對回復率低、辦結時間長的單位和部門,還採取約談等措施推進工作開展。

執政廣西

劉志勇表示,堅決擁護自治區黨委的決定,相信以黃俊華同志為班長的市委帶領下,梧州的城市建設步伐會更快,梧州的發展一定會譜寫新的篇章,創造新的輝煌。
劉志勇飽含深情地說,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在過去的5年裡,我恪守上任時的四個承諾:誠心學習、用心幹事、真心為民、盡心做官,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倍加珍惜歷屆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礎,倍加珍惜風正勁足的大好局面。我和同志們一道,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推進梧州的社會經濟發展,努力為老百姓辦實事、好事,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我深知,個人智慧是有限的,個人貢獻也是微小的。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得益於歷屆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堅實基礎,也得益於四家班子的精誠合作,也得益於廣大幹部民眾的創造性工作,更得益於全市330萬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奮鬥。在這依依惜別之時,我要感謝並肩戰鬥的同志們,共同的事業、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奮鬥,使我們成為很好的同志、同事和朋友。這種情誼,將是我這一生中最為寶貴的財產財富。劉志勇說,我將要離開梧州了,告別這一生我難以忘懷的城市,告別與我朝夕相處、肝膽相照的同志們,告別可親可敬的梧州人民,我心裡有說不盡的難捨和感慨。五年的梧州行,一生的梧州情。雖然今天要離開在梧州的工作崗位,但我會永遠熱愛梧州,情系梧州,關注梧州,我會始終牽掛,期盼著聽到從梧州傳來的捷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