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山民

劉山民

1973年,國畫處女作《滴水成河》入選全軍、全國美展。 這“不似之似”的寫意精神,“得意忘形”,重神似。 這“不似之似”意象造型的寫意繪畫,是東方之子。

劉山民劉山民

國家一級美術師

人物簡介

劉山民,1946年生。原籍江蘇豐縣,作家,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現居北京。 1965年入伍,南京軍區坦克教導團。 1973年,國畫處女作《滴水成河》入選全軍、全國美展。 1974年,小說處女作《火紅的秋天》(《解放軍文藝》發表)入編全軍短篇小說集。 1980年,徐州國畫院專職畫家。 1985年就學於中央美術學院,得李可染、盧沉等老師指導。 劉山民擅長寫意人物,從東方哲學、美學的根本參悟意象造型的特質與真義,於象形文字、岩畫、漢畫磚石刻的原初精神確定美學取向,開掘點線面、符號、圖形諸元素自身審美價值,將主觀意象融於自然抽象,形成獨異於人的個性語言,尚簡古、求天趣、富意蘊,重裝飾風、形式美。為東方意象繪畫藝術研究院院長。曾先後在北京,深圳舉辦畫展. 1973年處女作《滴水成河》參加全國美展,並被送國外巡展,國內17家報刊發表,被集中評價為”獨特鮮明的藝術個性,高品位的審美格調.” 1997.12專題片《訪著名國畫家劉山民》由中央電視台,上海台,廣州台,江蘇台及美國芝加哥台國際台相繼播出. 1998.12中央電視台四套節目專題片《高級次東方繪畫與藝術個性-----訪著名國畫家劉山民先生》向國內外播出.經常在國家級美展,報刊參展,發表,獲獎並為美,德,日,意等國外賓收藏.。論文代表作《醉意朦朧說恍惚》在中國書畫報發表,並獲優秀論文獎等。

社會評說

山民畫事不糊塗,既是書畫的實踐家又是書畫的理論家。他從《易經》和中國古典原創美學中參悟藝術的真義,他生長在文化底蘊很厚的古彭徐州,從徐州漢畫像石刻古拙而凝重的原始精神,確立自己的審美取向。表現仙道人物不求怪異而誇張適度(不似所謂的現代派畫人成鬼墜入魔道),他開掘意象符號,吸收了西方打散構成,用點、線、面諸造型元素來豐富自身的審美價值,表現恍兮惚兮的唯美仙境。其作品古拙凝重,大朴不雕,富有意蘊,一派天機。他不墨守成規,不斷的超越自我,富有創造力,在繼承傳統和創新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方新天地。 概言西方繪畫道路,在逐步厭棄以描摹再現客觀物象之“具象”寫實之後,轉而走向其極致為排斥一切物象、純以幾何圖形和色塊組合的所謂“抽象”,而當認識到上述二者似乎此亦非、彼亦非之時,西方現代藝術的先驅者——康丁斯基等人才夢醒般地終於發現:在由此二者的轉折點向前的方位,依稀有一條真正合於藝術創造真義、妙不可言的通天大道。康氏是位嚴肅的遲到者,他“終於發現”的,中國先人在其原初時期就已選取並確認!——“意象”造型.不似之似的寫意精神,象輝煌的太陽早在東方照耀著! 只惜,至今,世人通常所見之“中國寫意畫”,雖舉著“寫意”的旗幟,喊著“不似之似”的口號,其實,能夠真正體現“玄之又玄”的東方哲學和“玄妙”的東方美學的本源精神者,實在少得令人汗顏,而且因此對人們關於東方意象的認識形成誤導。深憾於此,為了讓世人認識其本真概念及其價值,須對相關定義重新作出詮釋並有效地付諸實踐,這也正是劉山民繪畫藝術的出發點。 劉山民忠實於自己對藝術創造之本務與特質的獨立見解,不隨波逐流。同時,又注重哲學、美學、歷史、文學諸方面的修養,追求高審美品位.有著深厚東方文化內涵的獨特風格。就造型意識和審美取向而言,他的繪畫,不取具象(寫實),也不取拋棄物象而純幾何圖形與色塊的那種“抽象”,而是真正實踐東方藝術“不似之似”意象造型的寫意精神,將客觀物象作為造型的初始依據,經由主觀情思與審美觀念的充分提煉、改造、變形,成為極精粹的、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心象”符號,進而以其組織美的圖形、構築美的意念、傳達美的情感。這“不似之似”的寫意精神,“得意忘形”,重神似。鄙棄對客觀物象作照相式再現,不屑於低層次的“形似”,而其神其意又要至似,它體現了主客觀的高度統一。難,在此。高妙亦在此,畫家先天才情後天學養的廣闊天地正在於此。所謂難能而可貴。 這“不似之似”意象造型的寫意繪畫,是東方之子。其根據是大精深的東方哲學和美學。東方哲學,也稱“玄學”,是把握天地萬物發展變化規律和奧秘的大智慧大明白之學。

作品賞析
橘頌橘頌
戈壁殘月戈壁殘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