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劉鄧大軍指揮部由張家榜東移到鄂豫皖邊的太湖縣劉家畈。兩地相距不遠,這裡都屬於大別山南麓,山高林密,人家和田地散落其中,雞犬之聲此起彼伏,散發著十分親切的田園氣息。正值深秋時節,看一樹樹紅楓、烏桕都紅了,漫山遍野,絢麗多姿,恰似一幅美麗的圖畫,一時,讓人忘卻了戰爭的殘酷。大軍指揮部駐紮在胡姓的祠堂里,是胡姓人家主動騰出來的。劉家畈的百姓給大軍也送上了大量的老布和糧食,有些人家還把家中的棉絮拆出來,讓戰士們做棉衣。大軍都穿上了民眾捐獻的老布做成的棉衣,因為老布都是白色的,就用稻草灰浸染一下,有的地方染上了,有的地方沒有染上,看上去像花衣裳一樣。劉司令和鄧政委也穿上了這種花棉衣,他們還風趣地說:“我們的部隊變成姑娘隊了。”我們聽到這話,也都禁不住笑了。那段時間,聽得最多的便是劉家畈這個地名,於是,我對那裡充滿嚮往和遐想。
10月10日,中央發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並且宣布了黨的八項政策。據此,中原局發出了《放手發動民眾,創建大別山根據地》的指示。為貫徹中央和中原局的戰略部署,劉鄧大軍指揮部於11月9日至12日,在劉家畈胡氏新祠召開了由野戰軍司令部主持,有三縱旅以上領導、皖西部隊支隊長以上和皖西工委以上幹部參加的高幹會議。
會議開得既嚴肅又活潑。鄧政委在形勢報告中講了五個問題:目前的形勢、兩個中心任務(土改和打仗)、武裝建設、作風建設及鄂西北的教訓等問題。劉司令則著重講當前的中心任務和建立皖西區黨委和軍區的意義。劉、鄧首長在報告中都分析了皖西地區東接津浦、西北與鄂豫根據地相連,南控長江,威懾南京,瞰制中原,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還一再講到這個地區是老根據地,有光榮的傳統,號召大家準備作嚴酷的鬥爭,一定要依靠民眾,堅守根據地,發展地方武裝,進行土地改革,配合大軍作戰,迎接解放的到來。
會議期間,劉鄧首長還親自召開了當地貧苦農民座談會,認真調查研究,了解農民的疾苦和當地階級分布的情形。鄧小平同志深切地認識到,只有密切聯繫民眾,爭取民眾,才能創建鞏固的大別山根據地。因此,劉家畈會議以後,劉鄧大軍在短時間內,普遍實行了打土豪分浮財分田地的政策,每個縱隊都抽調幹部戰士參加土改工作,“一手拿槍,一手分田”。到1947年底,大別山約有80萬到90萬人口的地區分配了土地。因此,翻身的大別山農民全力支持解放軍,同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不斷鞏固和擴大了大別山根據地。
後來的事實證明,劉家畈會議是千里躍進大別山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真正使我軍實現了中央要求的“站穩腳”,變戰局的被動為主動。這次會議是我軍挺進大別山後,為開創大別山革命根據地,更進一步實施戰略展開,貫徹中央和中原局戰略部署的一次重要會議。
相關詞條
-
劉家畈高幹會議
劉家畈高幹會議,是劉鄧大軍從挺進大別山到走出大別山這一戰略鏈中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會議,重點體現在制定和完善了堅持大別山鬥爭的方針政策,將軍事鬥爭、政權建...
會議過程 歷史意義 -
劉家畈高幹會議舊址
潘屋組,居住人口密集,約70餘戶,300多人口,以“胡”姓為主。 人們大多以傳統的農業生產為主要生產活動。 一部分青壯年常年外出務工,經濟生活水平較高。
-
劉鄧大軍劉家畈高幹會議舊址
劉鄧大軍劉家畈高幹會議舊址,即胡家祠堂,包括胡氏新祠和胡氏宗祠兩個部分,胡氏新祠和胡氏宗祠,建於清嘉慶年間,屬典型的徽派藝術建築。1947年,劉伯承、鄧...
簡介 -
劉畈高幹會議舊址
劉畈高幹會議舊址位於太湖縣劉畈鄉的劉家畈胡氏新祠。祠一進三重,為青磚小瓦木架結構。劉畈高幹會議舊址是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劉畈鄉
劉畈鄉是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下轄的一個鄉。距縣城50公里,總面積1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總面積8710畝,山場面積141450畝。該鄉轄7個行政村,254...
鄉鎮概況 沿革 鄉鎮風俗 歷史文化 資源特產 -
張家畈鎮
張家畈鎮,直屬麻城市轄鎮。地處大別山南麓,鎮政府駐張家畈,人口59728人,面積201.9平方千米。1958年設張家畈公社,1987年設鎮。位於市境東南...
鄉鎮介紹 歷史沿革 代碼 地理 自然資源 -
芳畈鎮
芳畈鎮位於大悟縣境內西南角,東與新城鎮、夏店鎮相連,南與孝感市小河鎮交界,西與應山縣楊寨鄉、孝感市王店鄉接壤,北與陽平鎮毗鄰,總面積163.52平方公里...
命名 構建 革命歷史 區劃 地方特色 -
大悟芳畈鎮
大悟芳畈鎮位於大悟縣境內西南角,轄區面積164.5平方千米。
簡介 命名 構建 革命歷史 區劃 -
董家河鄉
陝西省鳳翔縣董家河鄉位於鳳翔縣城北5公里赴,全鄉轄8個行政村,85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15054人,全鄉面積8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582畝。
地理環境 行政區劃 經濟狀況 社會事業 招商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