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班

劉家班

 香港功夫武俠片幾十年歷史裡,衍生了大大小小不少武術班底,小的先不說,大的成家班、洪家班袁家班等,其掌門人都是北派出身,武打功底延承於舞台。唯獨一個劉家班是例外。

劉家班簡介

當年薛覺先請袁財喜袁小田(袁和平父)等北派師父從上海到香港,出於種種原因,中間其實有讓一個功夫頭去上海護送前來,那個功夫頭便是劉湛
劉湛師父什麼來頭呢?他師出外號“豬肉榮”的林世榮,而林世榮的師父是黃飛鴻,也就是說劉湛正是黃飛鴻的徒孫。屬於洪拳正宗。
明清時,中央政府禁武嚴重,但由於粵桂一帶山高皇帝遠,為了防匪患、起義革命,習武之風其實一直很盛。各門各派的武功就這么流傳承襲著。民國時,洪拳在兩廣地區發展不錯,去香港設館授徒的大有人在。從廣東來到香港的劉湛到了林世榮的武館拜師學藝,得到林世榮言傳身教後,後來自己也設館教了不少徒弟。
五六十年代,與洪拳一派息息相關的武俠片“黃飛鴻”系列熱映香江,十餘年間拍了好幾十部,劉湛做為黃飛鴻嫡傳有份參與其中(大多是飾演其師父豬肉榮)。當時在電影行里做武師還是比較好賺的,劉湛在電影界立足後,慢慢的也拉了一些弟子入行,大家一齊“搵食”,如神仙、陳全,兒子劉家良劉家榮等等,而劉家良後來又帶劉湛的乾兒子劉家輝、自己的侄兒劉家勇入行……這也為劉家班的最終形成打下了基礎。
其中最出息的要數劉家良,他跟父親在《黃飛鴻》系列裡拍過戲做過武師,在武行如魚得水的他後來自己獨立出來,做起了武術指導。60年底他與袁小田徒弟唐佳一起搭檔(兩人在胡鵬電影裡就是相識的武師、演員),引入新技術,設計出新穎的武打動作,深受當時電影老闆武俠片導演的歡迎,兩人逐漸也成了香港最吃香的武術指導,事業做大,手下武師一時雲集。在他們手下做過武師的大明星姜大衛後來就回憶,說當時香港眾多武師就以劉唐兩人手下的質素較好。
期間,兩位大佬手下的武師拉幫結派搞派系,一派擁護唐佳,一派擁護劉家良。逐漸,在默契中便形成了兩派——儘管劉唐兩兄弟依舊合作無間,儘管手下的武師依舊共同在“十九號”(劉唐手下武師聯絡處)聚首會面。
劉家班也開始初步形成。
劉唐兩人在邵氏地位頗高,薪金比一般的導演都要豐厚,他倆主要是負責張徹電影的動作設計。74年,張徹決定去台灣發展(見張家班簡介)組長弓,唐佳留在邵氏沒去,劉家良便帶著他的劉家班跟去了台灣,依舊負責動作設計。但羽翼已豐的劉家良,雄心萬丈,又豈會甘心一直做張徹的下手,獨立門戶自是遲早的事。
在台灣做了一年左右,劉家良便帶手下武師班師回到香港,而且很快就在公司與張徹對抗起來(張徹說劉家良之所以與他為敵,是為了擺脫張家班陰影而獨樹一幟)。已經水火不容的雙方,互不來往,在邵氏高層的扶持下,劉家良成功做上了導演。
從此,劉家良便帶著他的劉家班武師一頭扎進他的功夫片製作中。劉家良對功夫片有自己的一套認識,而且思謀已久就等自己做導演發揮了。開頭幾年,所拍的《陸阿采與黃飛鴻》、《少林三十六房》、《洪熙官》、《中華丈夫》、《爛頭何》等幾部電影融會貫通,對廣東文化、傳統武術、武德有很好的展現。電影是好評如潮,票房亦不錯,連獲亞洲影展最佳動作設計。劉家良帶出來的劉家輝、小侯、京柱、惠英紅等人名氣大大提升,劉家班前景似乎也一片光明。
但好景不長,八十年代,邵氏轉移戰線,電影是越拍越少,劉家班只能勉強支撐。到了中期,邵氏停產,堅守邵氏的劉家班也跟著陷入困境。86年,劉家良帶武師們從大陸拍《南北少林》回來,劉家班眾人也在前後作鳥獸散,加入了其他武打班底。
80年代後期,新藝城邀得劉家良拍攝《老虎出更》等片,劉家班一些新老兄弟得以重新匯聚,可是在此後十幾年裡,劉家良和他的劉家班只是偶爾拍片偶做動作設計。劉家班其實已然名存實亡,不能再像當年一樣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