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信[河北科技大學教授]

劉守信[河北科技大學教授]

劉守信,1959年9月生,博士,教授,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河北省突貢專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人選,河北科技大學三個學科的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北科技大學創新團隊帶頭人重點支持對象。2006年“兩菌兩酶非均相法生產D-對羥基苯甘氨酸新技術”獲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2年“化學合成聯酶法D-對羥基苯甘氨酸生產技術” 獲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3、2000年“1000噸/年六甲基二矽脲” 獲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在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Sansalvamide 環五肽Caspases 酶抑制劑先導物的設計與結構最佳化; 2、 河北省重大技術創新專項:非均相生物催化和反應分離耦合法精細化學品生產新技術; 3、 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抗腫瘤Sansalvamide A環肽相關物的設計與合成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78.9~1982.7延安大學化學系讀本科。

1982.9~1985.7延邊大學有機化學專業攻讀碩士。

1985.12~現在 河北科技大學任教。

1998.9~2004.6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化學與物理在職博士。

2001.12~2002.12美國Northwestern大學化學系留學。

研究方向

1、藥物設計與開發。

2、酶催化有機反應。

主要貢獻

教學方面

在教學方面,堅持在教學一線,實踐黨的教育方針,做到了教書育人、誨人不倦、傳知育才。近年來為本科生開出了“有機化學” “藥物合成反應”、“精細化工單元反應”、有機合成等課程,為研究生開出了“高等有機化學”和 “生物催化有機反應”等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用心施教,滿腔赤誠,啟迪學生去暢想、探索和創造。教育學生自強不息,樂觀向上,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教育學生,學習要做到勤、巧、謹、謙。唯有勤才能博覽群書,勤於探索,善於研究,細緻總結,不斷創新;唯有巧才能實現精,而巧者非投機也,是方法、是策略;唯有謹才可獲得科學的真諦,也才使學習變得更加實在;唯有謙才是推動學習不竭的動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本科教學過程中,帶領相關課程教學團隊建設了“藥物合成反應”省級精品課,同時結合河北省的優勢支柱產業,在育人方面緊密與地方經濟建設相結合,作為主要成員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其教學成果“面向區域經濟建設的製藥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及專業建設研究”2008年獲河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科學研究方面

在科學研究方面,以胺基酸、多肽、環肽為核心,從天然胺基酸生產新工藝的開發和非天然胺基酸的設計與合成,到具有生物活性的鏈狀環肽、環肽和雜環肽的設計與合成,開發半合成天然藥物。主持完成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抗腫瘤先導化合物Sansalvamide A環肽及其相關物的設計和合成”(30472074),目前正在主持另外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Sansalvamide 環五肽Caspases 酶抑制劑先導物的設計與結構最佳化”(30873139)。承擔完成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299307, B2006000302)。對冬蟲夏草化學成分環二肽、旋覆花的主要化學成分旋復花內酯以及海洋天然產物sansalvamide A等進行了結構改造,特別是sansalvamideA環肽的研究,設計、合成所得一系列環肽顯示出強抗腫瘤活性,申請並公告國際專利(WO 2005/034982 A1)一件,在藥物化學專業期刊Journal Medicinal Chemistry和有機專業專業期刊Organic letters等重要期刊發表了研究成果。倍半萜內酯是旋覆花抗腫瘤中草藥主要化學成分之一,以此為原料,合成了近五十多種新化合物,發現了多種活性好的化合物,代表論文發表在Bioorganic Medicinal & Chemistry 雜誌和Bioorganic Medicinal & Chemistry Letters等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專業雜誌上,相關研究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三項。在胺基酸生產中的生物技術方面的研究,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

課題研究

圍繞河北省優勢支柱產業醫藥化工,開展了醫藥中間體的合成和產業化研究,完成課題十五項,十項套用於生產。作為技術負責人主持、完成了投資近一個億的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專項 “2000噸/年生物法D-對羥基苯甘氨酸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在國內率先將生物催化技術套用於手性醫藥中間體D-對羥基苯甘氨酸的生產,結束了我國為此長達近二十年的實驗室研究。為此,2002年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開發成功的“兩菌兩酶非均相法生產D-對羥基苯甘氨酸新技術”,具有顯著的創新性和自主智慧財產權,首次實現了非均相生物催化合成並付諸於產業化,解決了生物催化技術產業化的一個普遍性難題。該技術的產業化使我國在本技術領域邁進了國際先進行列,代表著我國在這一方面的水平。這一成果推向生產後,極大地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消耗和生產成本,節能率高達45%。本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半合成抗生素工業發展的進程,為我省乃至全國的抗生素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品的技術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06年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以非均相生物催化為技術平台,進行胺基酸生產技術的改造已經形成了研究特色,目前他所主持的河北省重大技術創新專項“非均相生物催化和反應分離耦合法精細化學品生產新技術”就是相關研究的繼續,並且將非均相技術套用於手性甘油酯的合成、胺基酸的生物拆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圍繞製藥工程技術改造方面,緊密與生產企業相結合,深入生產實際,積極為相關企業解決生產實踐問題,先後與華北製藥集團合作在青黴素生產工藝改進、新藥生產關鍵技術的解決、引進工藝的消化、改造再創新、半合成抗生素生產關鍵中間體和原料的開發、產業化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其中“100噸/年三甲基乙醯氯的生產工藝”曾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000噸/年六甲基二矽脲”曾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些成果的套用,為我國的半合抗工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獲獎記錄

1、2006年“兩菌兩酶非均相法生產D-對羥基苯甘氨酸新技術”獲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2002年“化學合成聯酶法D-對羥基苯甘氨酸生產技術” 獲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3、2000年“1000噸/年六甲基二矽脲” 獲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