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耀烈士

劉啟耀烈士,江西省政府主席,1946年4月在泰和縣馬家洲被敵殺害,時年28歲。

1927年參加革命,黨員,任江西省政府主席,1946年4月在泰和縣馬家洲被敵殺害,時年28歲。

人物簡介

劉啟耀(1899—1946)原名啟瑤,派名傑瑤,字冠玉,化名茂財,代號桂英。出身於江西省興國縣龍口鄉睦埠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6年參加農民協會。1928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白區偵察,秘密交通和龍砂區船業工會主席。1929年春擔任興國縣革命委員會交通聯絡員。1930年春任睦埠鄉蘇維埃政府主席。1931年11月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1932年2月任江西省職工聯合會委員長,同時擔任江西蘇區反帝大同盟主任。1933年12月當選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1934年2月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與中共江西省委代理書記曾山、江西軍區司令員李賜凡等率江西黨政機關和紅二、四團2400餘人的游擊隊,積極開展游擊活動。1935年1月在突圍中身負重傷,昏死在戰場上。甦醒後,爬到深山密林的山洞裡,用草藥醫治自己的傷口,過著近乎野人般的穴居生活。半年後傷愈,化裝成賣針頭線腦的小商販,逃到遂川縣東街橋頭一帶,以作豆腐、賣水酒作掩護,秘密打聽游擊隊的訊息,伺機進行革命鬥爭。1936年底喜遇突圍中負傷離隊隱蔽在贛縣養傷,擔任贛縣茅店區委書記的羅孟文。決定分頭到遂、萬、泰地區的橋頭、馬家洲一帶秘密尋訪和聯絡堅持鬥爭的同志和戰友。1937年1月,劉啟耀與羅孟文分別從遂川、贛縣來到馬家洲,在馬家洲的譚富村召集了十餘名蘇區職務較高,並有一定影響的幹部開會,會議決定由江西和贛南省幹部匯合成立一個臨時江西省委,推舉劉啟耀為書記。臨時委員集合分散流落在這一帶的120餘名共產黨員,展開新的革命鬥爭。1937年盧溝橋事孌爆發。8月8日中共贛粵邊特委和游擊隊聯合發表《停止內戰,聯合抗日宣言》,15日又發表了《告贛南民眾書》。劉啟耀得知後立即和羅孟文等人,赴大余池江,向陳毅楊尚奎等蘇區中央分局領導人匯報了他們堅持地下鬥爭的情況。為加強領導,粵贛特委決定取消中共江西臨時委員,成立中共遂、萬、泰縣委,隸屬粵贛特委領導,劉啟耀任書記。1938年5月任中共吉安縣委書記。10月,中共吉安縣委遭到破壞,劉啟耀等人被捕,因未暴露身份,經組織營救,1939年1月被保釋回到馬家洲,擔任中共泰安縣委書記,繼續堅持地下鬥爭。1940年4月和1941年7月又兩次被捕,均被組織營救出獄。出獄後,回到馬家洲,根據中共在國統區開展地下工作要“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先後在武溪、上灣、龍泉、石圍子等地設棚賣茶度日,以待時機為黨工作。1942年至1945年,劉啟耀貧困交加,肺病纏身,吐血不止,無錢醫治,在十分悲慘的處境中度過生活的最後三年。1946年1月病逝。

人物事跡

腰纏萬貫的“討米乞丐”――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啟耀
“為官不貪,清廉執政”。應是共產黨人的品格,也是劉啟耀烈士的寫照。
曾山憶贛西南革命鬥爭史時說:“1933年在寧都召開了江西省第二次黨代會,省蘇也在寧都召開了第二次代表大會,選舉劉啟耀任主席。”
劉啟耀,江西興國龍口人。幼年當過童工,青年做過長工。1928年入黨後任過鄉主席。1933年12月,當選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官,雖然做得不小,權也掌握很大;但他為官清廉,十分愛惜公家的財物。他走馬上任做省蘇主席第一件事,就是給省政府各直屬機關發文:反對鋪張浪費,強調履行節約。他規定,為著革命戰爭,節省經費,節省糧食,節省一切開支;不準浪費一枚銅元,不準濫用一張紙,不準多點一盞燈,不準亂耗一支筆,“節約必須是十二分的節儉,否則,等於革命的罪人”。
劉啟耀是“口實心是,表里如一”的人。要別人不做的,他自己首先不做;要別人去做的,他自己帶頭做好。節省,他從自身做起。凡是他起草檔案的有光紙、拖膠紙、毛邊紙,他至少要寫“三道”,才捨得丟棄。先是鉛筆、後是紅筆、最後是墨筆。
因為他逢會則講“十二分的節儉!”下面的同志見著這位“吝嗇”的“摳”主席,就開玩笑說:“十二分節儉的來了!”他聽了毫不介意,還樂呵呵地說:“你們知道節儉就好。”
有一回他去興國檢查工作,出席一個民眾大會。原定赤衛隊員朝天集體鳴槍,以造聲威。他堅決反對,認為這是形式主義,是搞花架子,是浪費珍貴的子彈。在他的制止下,改成集體呼號,山鳴谷應,效果很好。
有個區政府的工作同志,為了顯神氣,凡是屁股後掛了短槍的,都拴上一塊紅綢布,走起路來,紅艷艷,不停飄拂著。劉啟耀問得這些紅綢布都 是公家的,更為腦火。他批評這種“浪費行為”。結果,幹部們都把綢布解下來,用錢賄還公家,還每人作了檢討。
五次反“圍剿”的嚴峻形勢,他看的很清楚。他帶頭回響蘇區中央局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的號召,想方設法節省各項經費,籌集戰爭資材。在省蘇俱樂部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上,他向各位部長和工作人員鄭重宣布:“我回響中央人民委員會‘節省三升米支援紅軍的號召,我4月開始自帶一伙食辦公,5月開始,我仍堅持每月自帶一伙食,一直到粉碎敵人的五次‘圍剿’為止……”他的倡議,得到江西蘇區全體幹部的一致回響。
為了開源節流,節省一伙食,支援戰爭,他帶領省政府的秘書處、糧食部、財政部、勞動部、裁判部、工農檢查部、國民經濟部、內務部、教育部、國家保衛局各機關工作人員,開荒種地,栽菜砍柴,飼養家禽,發展生產。使機關做到了生產自給有餘。此事,在1934年5月14日的《紅色中華》報上作了詳盡的報導。
劉啟耀是說話算數的硬漢子。他每個月堅持回興國家鄉背米去寧都省政府辦公。老婆不理解,埋怨他說:“當了省主席,連飯都賺不到吃,真沒用。”他笑嘻嘻地耐心地向老婆解釋,使老婆了“共產黨的官,不是為自己謀私利,主要是為窮苦百姓謀利益”的道理,從而支持他的工作。
戰爭形勢日漸緊張,劉啟耀沒有空閒回家背米了。老婆心疼他,怕他餓壞身子,就自己挑兩隻布袋的米,爬山過嶺,長途跋涉,從興國縣步行到寧都省政府駐地,探望“一心為革命”的好丈夫。她嘴裡嗔怪說:“老公老公,飯要我供。”劉啟耀回敬道:“革命成功,吃穿不窮。”說罷,夫妻相視而笑。
1935年初,劉啟耀在於都南部山區的一次突圍戰鬥中被敵軍衝散,與部隊斷了聯繫,他陷入了困境。身處他鄉,舉目無親;興國有家不能歸,地主返鄉團要捉他殺他。他找中央局,找項英、陳毅,卻毫無訊息。怎么辦?他只好化裝衝出敵人的包圍圈,隱姓埋名,從於都縣一路討米到了遂川縣。他翹首西望,想儘快追上去湖南方向的中央軍。然而,他失敗了。一路上,敵人崗哨林立,鷹犬密布,盤查很嚴。他無法去湖南了。便走村串鄉,挨家挨戶,乞討度日。
有誰知道,這個臉色憔悴,衣衫襤褸的討米人,竟會是赫赫有名的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更不會有誰知道,這個挨飢受餓,受盡白眼,遭犬追趕的乞丐,腰間纏綁著“金條銀元”--一大筆“巨款”。這些金銀是黨的活動經費,是公款,是組織上給他保管的。對革命事業赤膽忠心的劉啟耀,寧可自己吃盡艱辛,受盡痛苦,也不肯動用為筆巨款的一絲一毫。他要“完璧歸趙”。交還給黨!
劉啟耀手持打狗棍,肩背討米袋,頭戴破雨笠,蓬頭垢面,流浪在遂川、萬安、泰和一帶。渴了,在河溝小溪里掬 掌水喝;餓了,嚼把討來的乾飯和炒米;困了,就在茶亭廟躺下身子。這位不屈的共產黨人忍受了生理和心理上難於承受的痛苦,天天都在找黨的人。他靠著機警與勇敢敏銳的觀察力與判斷力,在贛西南老蘇區,終於秘密聯絡了失散同志1000餘人。他指導這些同志同敵人鬥爭,保護同志,打擊叛徒。
1936年初,他用保存的活動經費在泰和開辦“中伙安宿”旅店,建立交通站,接待與安置失散的革命同志和負傷患病的紅軍指戰員。翌年初,他又在馬家洲以辦客棧為名,籌建了“旅贛同鄉會”,獨當一面,秘密開展黨的地下工作。他主持組建過遂(川)、萬(安)、泰(和)、吉(安)縣委與中共臨時贛西南特委機關,他被慘同志們選為這些機關的書記。敵人先後三次逮捕他入獄,因為沒有證據,又無法弄清他的真實身份,又不得不把他釋放。後來“國共合作”,我黨在吉安建立了“新四軍”辦事處,賀怡同志接見了劉啟耀。劉啟耀就把自己珍藏的“巨款”,清點交給黨的上級機關,他自己絲毫也沒有留下。
因贛西南特委機關遭到了破壞,劉啟耀最後被捕,在獄中終因盡力交瘁,出獄後再次與組織失去聯繫,貧病交加,靠典當衣物度日。就在新中國誕生前夕的1946年,這位腰纏萬貫的“討米人”,一蹶不起。貧寒與疾病吞噬了他的生命,病逝在泰和的馬家洲。解放後,他被評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