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辛亥革命領導人]

劉公[辛亥革命領導人]
劉公[辛亥革命領導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公(1881—1920),湖北襄陽東津老營上洲人。早年留學日本,與張伯祥、鄧文翠等共同發起成立共進會。後與蔣翊武、孫武等人共同組織領導武昌起義。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劉公(1881—1920),湖北襄陽人,辛亥革命領導人。1902年東渡日本求學,肄業於東亞同文書院,聯絡同志,鼓吹民族革命。對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等革命刊物極力資助,各翻印數萬冊,輸入國內,以期振聾發瞶。

1904年4月,與田桐、程家檉、宋教仁等發刊《二十世紀之夕那》雜誌於東京,印刷費大部分由其捐助。後入日本東斌學堂習軍事,結識了一些有志之士,與鄒容、章炳麟尤稱莫逆。1905年秋遇孫中山、黃興於東京,協助孫中山創立同盟會,創辦《民報》鼓吹革命。1906年,萍醴起義,奉孫中山之命回國,積極準備回響。事泄,潛回家鄉居3月,復至漢口圖舉大事,未成。再赴日本入明治大學習政治經濟學。1907年3月,與張伯祥、鄧文翠等在日本成立“共進會”,亟謀發難長江腹地,後被舉為第三任會長。1910年秋畢業,攜帶十八星旗、革命文告和重要書籍回國。後同楊玉如在漢創辦《雄風報》。由於奔走革命,積勞成疾,暫返故里療養。養病期間,在鄂北、豫南一帶繼續進行革命活動,吸收同志入會,鼓勵青年從軍。凡革命事業用錢時,總慷慨解囊。

辛亥革命

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劉公與張振武、蔡濟民等領導人。在咨議局集會,組織湖北軍政府,推舉都督,劉再三謙讓,乃任軍政府總監察處總監察,監察都督以次官員。後同孫武、張知本、胡瑛、居正、湯化龍、陶德琨等組成憲法起草委員會,起草制定《鄂州約法》。未幾,漢陽失守,武昌危急,黎元洪擅自出走葛店,劉以總監察名義,布告城內外,督率軍隊,竭力防守,並組織奮勇軍保衛武昌。人心粗定,又通令各機關,凡行政措施、人事安排、經費開支等須得總監察處批准。孫武等故意刁難,黎元洪乘隙,置劉於無足輕重之地。劉以總監察的名義,彈劾黎元洪棄城不守,結果不了了之。劉深感總監察處無繼續存在的必要,當武昌編組北伐軍時,即表示願意領軍北伐。黎、孫贊同,委劉為北伐左翼軍總司令兼洞南安撫使,但對左翼軍人事、裝備又蓄意掣肘,多方阻撓。幸劉革命資歷深,待人寬厚,鄂北、豫南同志多願隨行,總司令部直屬單位加先鋒隊、奮勇軍共約2000多人。因革命聲威遠震和河南人民光復心切,先鋒隊和河南奮勇軍很快就分別進至河南唐河和新野等地,劉亦於1912年3月20日統率本部抵達襄陽,收編光復襄陽的張國荃部,準備向北推進。時,黎元洪竟嚴令退出已被光復之地,劉拒絕接受命令。黎乃電請大總統袁世凱調京任用,初堅辭不就。經黨人胡祖舜、蔣秉忠二人赴襄勸說,方勉強應允,9月離襄赴京,就任總統府高等顧問,所部由黎元洪的嫡系王安瀾部收編。11月以辛亥首義之功,授勳二位。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後,湖口起兵討袁,劉公藉故離京走滬。袁世凱稱帝,劉公通電反對,並在漢口積極組織討袁武裝力量。袁世凱死,黎元洪任總統,他又任總統府高等顧問。

民國時期

1911年3月,武漢革命形勢迅速發展,共進會諸人切盼劉公來漢主持會務,尤需在經濟上予以支持。為籌措革命經費,劉對家裡佯稱:“頃蒙駐日武官說項,捐得一實缺道台,分發河南,可以走馬上任,急需白銀8000兩”。得到其叔劉子麟的支持,即倡議款項由各房分攤。5月隨攜家中所給5000兩銀票赴漢,供共進會作革命活動經費。9月24日,共進會和文學社召開大會,制定起義方案,初步決定劉公為總理,蔣翊武為軍事總指揮,孫武為軍務部長,重大事務由3人共同商處。按照共進會規定,總理即是起義的大都督,後因革命形勢變化,沒有按預定計畫實現。10月9日下午,劉公與孫武往漢口俄租界寶善里14號機關部點驗黨員名冊畢,孫武試驗炸彈,不幸燃爆受傷,劉命李春萱將孫武送往同仁醫院醫治,本人則隱蔽於漢口漢興里友人處。武漢總、分機關被破壞,其妻李淑卿、其弟劉同等人被俄捕房捕去。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3人遇害,革命黨人人自危。於是,同張振武等於漢口法租界召集會議,密為布置,決定仍照原計畫起事,並派人至武昌,告知工程炮隊各營起義時間及“同心協力”口令。

晚年時期

1917年段祺瑞獨攬中央大權,破壞《臨時約法》,孫中山南下護法,劉於12月回到襄陽,召集舊部,組織護法軍。同時,敦促襄鄖鎮守使黎天才宣告自主。後吳佩孚率部進犯,黎部失敗西退,劉和豫軍總司令王天縱以新聚之眾,輾轉於川鄂之交,堅持護法。終因肺病日益嚴重,經同志們力促,始赴滬就醫於同濟醫院,1920年4月12日於上海逝世,時年39歲。1922年10月15日大總統黎元洪追贈劉公為陸軍上將。1928年10月21日,由湖北省政府公葬於武昌卓刀泉寺後山之陰。1941年1月10日,國民政府明令褒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