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以人和著稱的蜀漢照烈帝劉備,曾當過平原縣令及平原國相。
概述
![劉備坐平原](/img/d/078/nBnauM3X0ATOzczM0QzM5YDMxITM3UzMyUDMwADMwAzMxAzL0M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歷史簡述
劉備坐平原縣令時,城址在平原古城(今平原城南張官店處)。當時平原古城地廣人稀,又加連年兵災疫患,田園荒蕪,六畜鮮少,百姓們的生活困苦異常。劉備在平原上任之後,一百招兵買馬,積草囤糧,擴充自己的勢力;一面對地方百姓“勤施善政”,撫養生息,用“惠裕”和“德美”治理鄉政,故而深受百姓的擁戴,劉備的勢力也乘機發展。
![劉備坐平原](/img/8/15b/nBnauM3X1UjM4UTOyYzM5YDMxITM3UzMyUDMwADMwAzMxAzL2M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東漢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帶兵圍攻徐州,州牧陶謙被困告急,北海太守孔融薦劉備帶兵去徐州援助陶謙,曹操因腹背受敵而撤兵。徐州解圍後,陶謙感恩欲讓劉備領徐州牧,劉備不肯,便屯兵小沛(令江蘇沛縣)。從此,劉備蓄志待展,未回平原。他前後兩次在平原為官不足三年。
劉備在平原留下了很多的傳說。在今城西北十五里,漢魏時驛道上的桃園驛,唐初就出現了《三義祠》和《三義亭》,並有後人題詩“霞襯桃園”,詩曰:
三義高蹤俗共夸,廟前猶自種桃花,
相看底事徒增慨,好向春風醉幕霞。
在舊志中,也留下了“初拜平原相,勞思日已深……”的讚揚詩句。張飛鞭打督郵,劉、關、張夜間逃奔的故事,也一直流傳至令,並留下了“龍門”的千古佳話。
平原縣“三國文化”
在平原縣三國文化廣場,具有三國歷史文化特色的亭台樓閣吸引了眾多遊客流連忘返。三國文化廣場只是該縣充分挖掘歷史文化,結合生態民俗所建設的特色旅遊景點之一。近年來,平原縣在經濟和社會各項政策發展的同時,把做活旅遊文章作為工作的重點來抓。針對蜀漢昭烈帝劉備曾在平原做過縣令這一主題,該縣突出三國文化特色,把歷史文化、生態與民俗相結合,確定了“劉備坐平原,三國文化城”文化旅遊的定位和思路,相繼投資建設了三國文化廣場、和諧廣場等景觀。其中,三國文化廣場再現了恢宏絢麗的漢魏文化特徵,8處石刻生動描繪了劉備坐平原的典故傳說,環湖展開的雕塑再現了漢魏時期科技、文化、民風的歷史畫卷,劉備、關羽、張飛分別以黃、紅、黑三色雕塑的京劇臉譜再現了桃園三結義的動人故事;景色秀麗的桃園賓館整體設計既能反映當今時代特色,又蘊涵“桃園”之內“三結義”的歷史內涵;和諧廣場包括地和廣場、人和廣場、天和廣場,有創造“天時、地利、人和”的和諧發展局面之意。該縣標誌性旅遊景點——琵琶灣公園於零八年年初開始施工。屆時,諸多體現三國文化的歷史故事及雕塑、古蹟將在公園內得到進一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