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父親去世時,劉剛滿十八歲,母親讓他接替父親管理全家的生產及經濟開支,從此成為母親主持家庭事務的主要助手。那時家裡有田60畝,家裡四兄弟,老弟劉少奇年幼在附近讀私塾,老二劉雲庭參軍在外,老大劉墨卿在外做副業,所以劉既是當家者,又是主要勞動者。
1920年秋,劉少奇在保定育德中學留法預備班畢業後決定赴俄羅斯留學,劉和大哥變賣家裡的部分糧食和生豬,籌足了三百元銀洋,再由在部隊中的二哥劉雲庭支援三百元,共湊滿六百元,使劉少奇得以如期啟程前往莫斯科學習。
1922年劉主持在炭子沖附近的蝦公塘買進60畝田和一所房屋,這樣,家裡便有了炭子沖和蝦公塘兩處房產和總共120畝田產。1924年冬,兄弟分家,各分得30畝田。1940年,劉少奇從延安寫信回家,讓家裡將允斌名下的30畝田賣了,將所得的錢積蓄起來,作為送侄兒、侄女等後輩們讀書的費用。劉與大哥、二哥商量,共同決定將這30畝按三股平分,各分得10畝。劉除了耕種自己的40畝水田以外,還兼營小煤窯開採等副業,直到新中國成立和土地改革前夕,他仍經營著一個麵粉加工店。
1950年土改劃分階級成分時,劉家擁有房屋15間,田產40畝,有大小八口人,當地鄉政府和農民協會認為,他雖然出租少量田地和兼做生意,有過剝削行為,但是自己長年參加生產勞動,所以按當時政策劃分為富農成分。1952年土改複查時,鄉農會將劉作衡家改劃為地主成分。
1953年11月10日,劉寫信給湖南省政府,反映自己生活困難,要求給予適當工作。同年12月,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會同寧鄉縣政府對劉的情況進行了調查,根據劉幾十年來的政治表現,曾支持過劉少奇早年的學習和革命活動,經省委統戰部研究,推薦劉為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秘書,並得到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文化大革命”期間,劉受到開除出參事室和拘留的錯誤處理,身心健康受到摧殘,1971年1月在家中病故,享年80歲。
1979年3月經寧鄉縣公安局複查,認為劉作衡“屬於錯拘,撤銷其原拘留的決定”。1980年2月對劉作衡過去的錯誤處理予以撤銷和平反,恢復名譽,補發撫恤金和喪葬費。
相關詞條
-
石作衡
石作衡(1905—1941),山西省渾源縣人,自幼勤奮好學,在1921年考入山西陸軍學兵團,後又入北方軍校。在學習期間,石作衡懷著富國強兵、救國救民的愛...
個人簡介 屢挫日軍 子玉村由來 -
劉子衡
劉子衡, (1905――1981)原名劉位鈞,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山東滕縣(今滕州市)城關杏花村人。出身於佃農家庭,21歲考入山東省立第二師範。1927年...
人物介紹 人物事跡 -
張作衡
張作衡,1971年8月生,博士,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流體包裹體與成礦模擬實驗室主任,所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專業委員會...
人物簡歷 主要論文 -
史秋衡
廈門大學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高評審(全國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委員)。
個人檔案 個人簡介及學術評價 主要出國出境經歷 主要研究興趣 主要專著、編著 -
劉衡[清朝官吏]
劉衡(1776-1841)清代學者,字蘊聲,一字訒堂,號廉舫。江西南豐人,清代循吏,官至兵備道。著有《庸吏庸言》、《讀律心得》、《蜀僚問答》、《六九軒算...
簡介 家庭成員 《清史稿·劉衡傳》 -
劉作述
劉作述(1905-1930) ,又名劉純德(黨內曾叫劉聖明)。(江西省永新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人物簡介 三劉傳記 -
劉凌衡
劉凌衡(1870―1949),男,字岳南,自號“大痴僧”、“醉花館主人”,工作餘暇仍作書掛、扇面、畫冊,拓印《百壽圖》出售,鄉人仰慕他的大名,多喜購置,...
-
馬衡
馬衡(1881~1955),浙江鄞縣人,字叔平,別署無咎、凡將齋。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金石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 早年入讀南洋公學(現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
經歷 主要成就 書法造詣 評價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