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伶醉古燒鍋遺址

劉伶醉古燒鍋遺址

劉伶醉古燒鍋遺址地處徐水縣縣城,位於劉伶醉酒廠第一釀造車間廠房內。該遺址始建於金元,已有800多年歷史,其中主要包括16個古發酵池、一口水井及部分挖掘出土的酒用陶器。 是目前已知的我國最早的釀酒遺址。 遺址中的16個古發酵池,800多年來一直在沿用,這16個古窖池四壁皆為泥質,由於沒有間斷使用,微生物菌群極為豐富,所產的白酒酒體濃厚,綿甜醇和,余香悠長。這種古窖池產酒的優質率可以達到90,遠遠高於普通窖池。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劉伶醉古燒鍋遺址劉伶醉古燒鍋遺址

劉伶醉古燒鍋遺址是目前已知的我國最早的釀酒遺址。

1998年,文物部門對該燒鍋遺址進行了發掘。經考古專家鑑定,現廠區內“潤泉涌燒鍋遺址”的年代為金元時代,距今已有近900年的歷史,其中有16座發酵池自金元時期一直使用至今,為我國已知歷史最久的古發酵池。

2000年8月、2005年4月,在配合徐水縣城內南大街、劉伶醉酒廠改擴建工程的考古發掘中,又發現了房基、水溝、窖穴、灶等遺蹟,進一步豐富了遺址的文化內涵。根據地層關係和出土的遺物分析,該遺址的年代不晚於金元時期。

劉伶醉古燒鍋遺址中的16個古發酵池,沿用至今,這16個古窖池四壁皆為泥質,由於沒有間斷使用,微生物菌群極為豐富,所產的白酒酒體濃厚,綿甜醇和,余香悠長。這種古窖池產酒的優質率可以達到90%,遠遠高於普通窖池。

文物遺存

遺址南北長60.5米,東西寬85米。地表遺蹟由16個發酵池和一口青磚古井組成。發酵池共分兩排,每排8個,呈長方形,青磚壘砌,池東西長3.45米,南北寬1.6-1.7米,池深2米,採用單磚平砌,個別部位修補過。兩排發酵池間部位原為涼糟場,後改建時又修建了一排發酵池。距發酵池北側7米處有一青磚古井,直徑1.2米,單磚壘砌,磚長30.5厘米,寬15.5厘米,厚5厘米,車間改建時將1.6米以上部分毀掉,現已修復。

遺址意義

劉伶醉古燒鍋遺址劉伶醉古燒鍋遺址

劉伶醉燒鍋遺址的發現,為研究當時我國北方地區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為研究我國白酒的起源、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它的發現,為我國的白酒行業注入了新的文化內涵,劉伶醉燒鍋遺址是中國蒸餾酒的一個發源地之一。河北劉伶醉燒鍋遺址榮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暨首批中國食品文化遺產稱號,揭幕儀式日前在徐水縣劉伶醉燒鍋遺址舉行。

劉伶醉有悠久的白酒生產歷史,早在晉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北上訪友張華來到徐水,便對此地美酒倍加鍾愛,留下“酒醉三年方醒”的傳說。劉伶醉燒鍋遺址是我國目前考古發掘已知的使用時間最久,且從未間斷使用的燒鍋遺址。經考古專家鑑定,現廠區內“潤泉涌燒鍋遺址”的年代為金元時代,距今已有近900年的歷史,其中有16座發酵池自金元時期一直使用至今,為我國已知歷史最久的古發酵池。

文物保護

劉伶醉古燒鍋遺址劉伶醉古燒鍋遺址

2001年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10月份,劉伶醉古燒鍋遺址被列入中國第一批白酒文化遺產景觀。

2005年4月5日,國家文物局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確定劉伶醉古燒鍋遺址同貴州茅台酒傳統生產工藝技藝、四川水井街酒坊遺址等五家為“首批中國食品文化遺產”。

2006年5月25日國物院公布劉伶醉古燒鍋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12月15日劉伶醉燒鍋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方組織列為“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