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山東省樂陵市在全省率先實行失足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以加強對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挽救和保護,激勵失足少年改過自新。
簡介
在山東省法院少年司法制度改革試點——樂陵市法院及其少年法庭的大力推動下,樂陵市綜治委辦、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人事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民政局、教育局、團委、婦聯等11個機關部門近日聯合簽發了關於推行失足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的《實施意見》和《實施細則》兩個檔案。
為避免與現行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相牴觸,失足未成年人“前科消滅”辦法,並不是無條件的“消滅”。樂陵市規定“前科”,指的是“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人實施了犯罪並被樂陵市法院判處刑罰,且刑罰已執行完畢”的。對未成年人累犯的,不能取消其“前科”。對涉及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毒品犯罪、嚴重暴力犯罪的首要分子、主犯等主觀惡性程度較深的犯罪,也不在“消滅”之列。
程式
檔案規定,對於處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免除刑罰的犯罪未成年人,在刑罰執行完畢後其前科自然永久消滅,若本人或家人提出申請,可由市法院少年法庭報市綜治委辦發放“前科消滅”證書。
對處刑在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未成年人,在刑罰執行完畢後1至6年不等的考察期內不再故意犯罪的,也有權提出申請前科永久消滅,其程式是:由設在樂陵市法院少年法庭的該市“前科消滅制度”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受理,由公、檢、法組成的“前科消滅”考察小組負責對未成年犯罪人在服刑期滿後考察期間的悔過表現是否達到了遵紀守法、不致再犯新罪、未發現漏罪等進行考核、調查,經考察審查通過的,報市綜治委辦公室批准發放“前科消滅”證書。從此,該未成年人的前科歸於消滅,視為未曾犯罪,並依法恢復先前的法律地位。原犯罪卷宗材料由相關法務部門加密封存、不予公開,其刑事處罰、法律文書不再記入其戶籍及人事檔案。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權利,任何人不得歧視。
推行
“失足未必千古恨,‘前科消滅’換新生!”曾榮立集體一等功、被評為“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的樂陵市法院少年法庭庭長賈鳳勇說,“罪犯前科的‘標籤’和‘污點’,能毀掉一個可能會非常出色的人生。這是我在少年法庭工作十多年,審理400多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最深的體會,也是主張推行‘消滅前科’的初衷。”
“樂陵法院試行‘前科消滅’是在填補中國司法空白而作出的大膽嘗試和努力,應當得到肯定和支持!”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理事姚建龍博士介紹說,該做法適應少年犯罪“自動癒合”的成長規律,有利於罪錯少年回歸社會,是尊重人的自然成長規律、避免人為製造罪犯的明智選擇。
針對這種做法是否符合現有法律規定的質疑,樂陵市法院副院長唐志勇說:未成年人“前科消滅”的依據是我國一貫倡導的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以及近年來國內外關於未成年人保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已於2007年6月1日正式施行)第五十七條規定:“解除羈押、服刑期滿的未成年人的復學、升學、就業不受歧視。”我國簽署的《聯合國未成年人司法最低限度》(簡稱《北京規則》)第21條第2款規定:“未成年罪犯的檔案不得在其後的成人訴訟案中加以引用”。《聯合國保護被剝奪自由少年規則》第19條規定:“釋放時,少年的記錄應封存,並在適當時候加以銷毀。”
此外,樂陵市也考慮到“前科消滅”涉及到未成年犯罪人的人事檔案特別是戶籍管理檔案,因此在實施工作中成立了由市綜治委辦公室主任任組長的失足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公、檢、法、教育等十多個部門協同完成,從而加大了工作力度,有效地保障了“前科消滅”制度能夠在樂陵市轄區內順利推行。
據悉,經樂陵市法院少年法庭排查登記,全市將有58名已刑罰執行完畢的失足未成年人按規定陸續進入關於“前科消滅”的申請、考察、確認工作程式,從此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