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名由來
鎮名由來
到賢鎮是富平縣重要建制鎮之一,古稱林塬村。取名到賢,顧名思義,到過賢人。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聚居於此。公元前636年,秦發兵護送晉公子重耳經過此地,由此易名到賢,沿用至今。據《富平縣誌》(吳志)記載:“晉文公暨諸臣去秦經此鎮以得名”。明未清初被譽為“關中三李”與李二曲、李雪木齊名的富平籍文學家李因篤先生,曾在他的《邑里絕句》中詠其事:“重耳驅車虎視遍,從亡諸佐復森然,渭陽曾別秦公子,村鎮佳名紀到賢。”到明朝洪武三年(1370)正式設立集市,是該鎮的首府,鎮內曾建有晉文公祠。是富平八大集鎮之一。
歷史典故“秦晉之好”
到賢鎮不僅是晉文公到過,這裡也曾是秦晉兩國互通商旅的繁華路道。從秦晉鄰邦和兩國國君的往來,以及民間繁忙的互通商貿等情形,可知兩國的交往頻繁與和睦關係。秦晉兩國相鄰,為表其和諧親近,以通婚結成血緣近親關係。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穆公娶晉國太子申生的妹妹作妻。以後秦穆公又將宗室的姑娘嫁給晉君夷吾的兒子子圉為妻子。子圉留居秦國作人質,後逃晉國,於是秦穆公又將流亡在楚國的晉公子重耳接到秦國,並將子圉娶的女子改嫁給重耳,而且幫助支持重耳當了君王——晉文公。因而,在歷代禮儀中將通婚結親譽為“秦晉之好”。直至今日,人們在慶賀婚禮時仍沿用“秦晉之好”作為讚美詞。歷史遺蹟
秦將軍王翦墓王翦,頻陽人,系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的名將,得到秦始皇的重用。先後率軍攻破趙國、燕國和攻滅楚國。後封武成侯。其子王賁同為秦將,先後率軍攻滅魏國,攻取燕的遼東和攻滅齊國,封通武侯。王翦墓位於到賢鎮東約二公里的紀賢村地郊。墓呈橢圓形,高約9米,周長136米,墓西約100米處,南北排列著大小六座冢(今已不存),象徵著王翦父子破滅六國的功績。相傳裡面埋著六國王侯的衣冠、圖書等。1956年8月6日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鎮情
全鎮耕地總面積36252畝,盛產蘋果、酥梨,主產優質小麥,被譽稱為“秦川第一方”,是渭北地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優質小麥產區;純種奶山羊享譽全國。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技興農,富民強鎮為目標,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圍繞“穩糧,優果,增柿,強奶”的經濟發展思路,突出果業、草畜業、粉條加工業和勞務輸出四大支柱產業。帶領全鎮人民開拓進取,奮發向上,促進了鎮區兩個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目前,全鎮共飼養家畜6885頭,家禽2.9萬隻,種植優質小麥3萬畝,發展優質果林3500畝,完成二黃配套灌渠百餘里,私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百戶有餘。去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完成10193萬元,財稅總收入完成142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246.28元。各項社會事業也都健康發展。
當前,朝氣蓬勃的到賢人民正在縣委、縣政府,鎮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全面落實一號檔案精神,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加快地方經濟發展,以更嶄新的面貌迎接美好的明天。
郵編:711700
集貿市場:到賢村西新街
到賢鎮13個行政村:
到賢村、西城村、東仁村、西仁村、莊鎮村、蓋(音ge)村、新移村、姜義村、忽家村、紀賢村、新合村、三義村、惠(音xi)店村
鎮政府駐地到賢村9個社:
東街、西街、南街、北街、至張、至王、槐園、廟前、坡頭
歷史名人
張義安(1887—1918):名養誠,字義安,到賢鎮莊鎮村槐園堡人。幼喜拳擊,因貧早輟學,後破格入省農業學堂、正誼書院攻讀,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因軍功兩次赴日留學。歷任護國軍學生連連長、備補營營長,靖國軍右翼軍第二支隊司令。參與富平“逐陸之役”,領導著名的三原起義及圍城討陳戰爭。1918年3月13日壯烈犧牲。後被廣州軍政府追授為陸軍中將,並公葬於縣城北郊迤山廟側。紀子厚(1879——1947):到賢鎮新合村人,清末秀才,終生躬教。耕教之餘,創作了大量詩文、戲劇,在蒲富一帶久負盛譽。
雷榮:到賢鎮到賢村人,於1949曾任富平縣長,是富平縣第一任縣長。後來曾任陝西省政協秘書長,2005年逝於西安,享年101歲。
幾則軼事
雷新哉辦學: 雷新哉(1981-1925),到賢南街人。幼年入私塾讀書,民國初年入省立第一師範讀書。一九一六年由地方推舉,縣知事提名,創辦通川高等國小並任校長。任間,他聘請思想進步、學識淵博的教師任教;勤儉辦學,每去縣府總是徒步往返;校無工友,他親自司鈴。康有為至富平為他題字條幅:“行己有恥”。彭德懷在到賢小駐: 一九四九年春節剛過,解放軍進駐富平。彭德懷、趙壽山住在到賢李建華家。解放後曾任青海省南藏自治州城建局局長的李建華記憶,彭德懷“見了士兵、下級,特別對老鄉十分親切,對小孩更喜愛撫。這位首長有個習慣,就是每晚在廳房東南角用蓆子圍個圈圈,在裡邊洗澡。…我家戶大客多,親友不少,有首長住我家期間,雖設崗立哨,但很少盤查,一家人覺得跟平常一樣。兩位首長在我家住了近乎十天…解放軍何時走,咋走的,走向何方,我們一家和村里人都不知道。人們驚奇地發現,屋內屋外,連巷道解放軍走時都掃得乾乾淨淨,他們住的房子用的桌椅板凳也抹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地放置原處。…走前沒有一點預兆,村上人都說:‘一覺睡的連解放軍啥時候走都不知道!’”解放前在到賢國小任教的黨樹森回憶,解放軍駐到賢期間,有一天中午,一個中等個的首長徒步來到校園,“他叫我把普淨寺的情況說一說,並在我的陪同下,把學校東邊禪寺的八棱形經幢和明代名臣孫丕揚書寫的兩通石碑仔細觀賞。他一再說:‘這些古物是寶貝,很重要,千萬要保管好,不敢損壞了!’嗣後,有個知己的老者悄悄地給我說:‘你知道跟你一塊看石碑的是誰?那是彭德懷彭老總。’這下,我才恍然大悟。”
楊中一建議改十六兩一斤為十兩一斤: 楊中一(1903-1981),到賢鎮北街人,曾作國小教師多年,因家庭缺少勞力轉而務農。他常對後輩講:“國民國民,無民無國。民愚國愚,民貧國貧。”“一個人活在世上,不給地方和國家做點好事,那怕是細小的好事,就等於枉活幾十年。”他熱心地方事務,貼標語、寫對聯、教人掃盲,誨人不倦。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曾兩次上書國務院,建設將千百年來沿用的一斤為十六兩的制度改為十兩,以便利人們的使用。國務院收到他第一封信時回覆說:“來信收悉,此復。”收到第二封信時又隨即回信說:“來信收悉,建言頗良。國家正在著手改革這一衡制。龍躍鳳鳴順祝。此復”三年後,國務院下令改十六兩一斤為十兩一斤,實行了十進位制。
黨廣玉創辦獸醫中藥店 :黨廣玉(1907-1980),原籍商縣,一九二六年逃難到到賢鎮東仁村界西定居。拉過長工,當過佃戶。目睹許多人家的牲口因得不到醫治而死亡,奮發學習獸醫,並於一九三八年在東王村創辦了三星獸醫中藥店,生意興隆。他為人厚道,醫術高超,無論貧富,隨叫隨到,名揚富平,深受民眾歡迎。一九五三年,他回響號召,實行公私合營,負責籌建獸醫站,任富平到流曲獸醫站第一任站長。一九五七年,他出席全國畜牧獸醫研討會,獻出獸醫秘方兩劑。一九五八年他又奉調到富平縣美原鎮籌辦獸醫站,並出任站長。黨廣玉為富平的獸醫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深受人們的尊敬。
文史資料
《到賢文史》,主編惠志剛,到賢人。曾任中共陝西富平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縣文明辦主任,縣政協第八屆常委,富平縣詩詞楹聯學會主席兼《頻陽吟草》總編輯、《頻陽詩編》叢書主編。現任陝西省楹聯學會常務理事、三秦文化研究會研究員。主要著作有:《王翦評傳》、《張義安將軍》、《到賢文史》、《楊昌年與富平東四團》、《紀子厚詩文選》、《劉應文鐫刻選》、《古韻鉤沉》、《新歌薈萃》等。退休後,他聯絡一批到賢籍的離退休人員編纂此書,大家無私奉獻,殫精竭慮,數易其稿,終告成功。此小志有二個特點:其一,這是一部相當完整、精細的鄉鎮地方志;
其二,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這部書眼睛向下,所寫所記大多是普通人、平凡人,並且記錄有一些有趣味有意思的故事。
產業布局
畜牧業
奶山羊:全鎮擁有以奶山羊為主體的家畜1.5萬頭,主要養殖村有東仁村、西仁村、到賢村、莊鎮村、蓋村等。養雞:全鎮擁有大規模養雞廠12個,存欄5萬隻,主要分布在蓋村、西仁村、新合村等。
農業
果林:全鎮擁有優質果林3500畝,其中蘋果主要生產區是到賢村、蓋村、新合村、西仁村。酥梨:酥梨產區是新移村、惠店村等。
粉條:全鎮擁有從事粉條加工業專業戶近百戶,目前已初步形成規模,是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主要分布在忽家村,姜義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