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薄營胡同

利薄營胡同,明代屬仁壽坊,稱喇嘛楊家胡同,因此地有一喇嘛廟而得名。

胡同概況

利薄營胡同,北河沿大街東側,呈東西走向。東起南剪子巷,西止美術館后街。全長245米,寬4米,瀝青路面。

歷史

利薄營胡同,明代屬仁壽坊,稱喇嘛楊家胡同,因此地有一喇嘛廟而得名。清代屬正白旗,乾隆時稱喇叭營。據傳,明代喇嘛廟清時改為兵營,經常吹喇叭集合士兵,故名。宣統時稱利薄營。民國沿稱。1949年後稱利薄營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文勝街四巷,後恢復原名。現胡同內均為居民住宅。

解放前利薄營胡同東西有兩家大戶,西口大宅坐北朝南號稱倉張家,據傳為滿清最後一任漢姓糧食大臣所居。東口為山老胡同七號院的花園後門,據傳先由清朝最後一代皇帝溥儀的叔叔載濤所購,後轉讓給豪商寧蘭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