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秦穆公謂伯樂曰

《列子·秦穆公謂伯樂曰》,是列子創作的一篇古文。

原文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纆薪萊者,有九方皋,此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 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日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問:“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 穆公不悅。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不何馬能知也?” 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 馬至,果天下之馬者。

譯文

秦穆公對伯樂說:“您的年歲高了!您的子孫中有可以派去尋求天下好馬的人嗎?”伯樂答道:“一般的好馬可通過形體狀貌辨識,天下特出的好馬(即千里馬),若有若無,若隱若現。像這樣的馬絕於塵土消失蹄印。我的兒子們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夠教會他們識別一般的好馬,無法教他們識別天下特出的千里馬。我有一個曾在一起扛過東西打過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這個人對於馬的識別本領不在我之下,請使其謁見。 穆公召見了他,派他外出找馬,三個月後返回報告說:“已經得到它了,在沙丘。”穆公問:“什麼馬?”答道:“是一匹黃色母馬。”派人前去取得它,卻是一匹黑色公馬。穆公不高興,召喚伯樂對他說:“糟糕,你所派遣的找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麼馬?”伯樂長長地嘆息道:“竟然到了這種地步嗎?九方皋相馬的事正是所以比我強千萬倍還不止啊!像九方皋所觀察的,天地間的奧妙: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棄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內部而忘卻其表象,看見了他所應當看見的地方,而沒有看見他不必看見的地方,考察了他所應當考察的地方,拋棄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像九方皋這種善於識別千里馬的人,實在有比千里馬更可寶貴的地方啊!”馬到達,果然是天下特出的好馬啊。

解釋

若滅若沒,若亡若失:形容千里馬的體態特徵,恍惚迷離,很不容易識別
若此者絕塵弭:形容千里馬跑得非常快,奔跑時不會揚起塵土,也不會留下足跡
纆:繩索。
擔纆:指用繩索背負東西。
菜:通“采”,薪采,即打雜草
沙丘:地名
喟然:嘆息的樣子
一:副詞,表加強語氣,相當於“竟”
天機:指事物的精微

《列子》

《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後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全書共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是東晉人張湛所輯錄增補的,題材廣泛,有些頗富教育意義。。《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後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全書共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是東晉人張湛所輯錄增補的,題材廣泛,有些頗富教育意義。。《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後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全書共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是東晉人張湛所輯錄增補的,題材廣泛,有些頗富教育意義。

列子

列子,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列子終生致力於道德學問,曾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先後著書二十篇,十萬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說符》、《黃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書,均已失傳。其中寓言故事百餘篇,如《黃帝神遊》、《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雋永味長,發人深思。後被道教尊奉為“沖虛真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