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核泄漏事件
公元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於今天烏克蘭的蘇聯第一座核電站——車諾比核電站4號機組發生爆炸,重達8噸多的強輻射物質噴發泄漏,相當於1945年在廣島核子彈爆炸產生的能量的200多倍。造成核能史上最慘重的一次災難。
事故發生後,原蘇聯政府和人民採取了一系列善後措施,如:清除、掩埋了大量污染物。為發生爆炸的4號反應堆建起了鋼筋水泥“石棺”。此外,離核電站30公里以內的地區還被闢為隔離區,很多人稱這一區域為“死亡區”。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續維持著車諾比核電站的運轉,直至2000年12月15日全部關閉。
事隔二十多年,事件仍舊持續的影響著人類與自然生態的正常發展。我們可以由以下一組數據去解讀這二十多年前所產生的災難之痛:
10倍:綠色和平組織稱車諾比核泄漏危害被低估10倍;
800年:專家稱消除車諾比核泄事故漏後遺症需800年;
9.3萬人:20年前的車諾比核電站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數約為9.3萬人左右;
27萬人:27萬人因車諾比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萬人;
34萬人:核泄漏事故發生後,前蘇聯立即疏散了11萬多人,隨後數年,又從污染嚴重地區搬遷了23萬人,前後共疏散34萬餘人;
20億人:建立在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研究成果上的報告說,全球共有20億人口受車諾比事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