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紅河縣阿扎河鄉,地處阿扎河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3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93公里。東鄰西拉東村委會,南鄰阿者村委會,西鄰洛恩鄉,北鄰俄比東村委會。轄切初上寨、女垤等1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10戶,有鄉村人口22823人,其中農業人口2823人,勞動力139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99人。全村國土面積1.408平方公里,海拔1454米,年平均氣溫24℃,年降水量1400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2116.71畝,人均耕地0.78畝,林地210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4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作物和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116.71畝(其中:田1045畝,地1071.71畝),人均耕地0.78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1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話。全村有61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5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57.3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4戶(分別占總數的40%和40%)。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3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033.035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33.03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8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2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8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9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5萬元,占總收入的27.06%;畜牧業收入181.03萬元,占總收入的17.2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67頭,肉牛146頭,肉羊133頭);漁業收入155萬元,占總收入的6.56%;林業收入183萬元,占總收入的15.85%;第二、三產業收入156萬元,占總收入的10.61%;工資性收入72.97萬元,占總收入的12.99%。農民人均純收入1843元,農民收入以糧食作物和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2.9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0人(占勞動力的8.57%),在省內務工118人,省外2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銷售往國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棕樹和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10戶,共鄉村人口2823人,其中男性1565人,女性1258人。其中農業人口2823人,勞動力1393人。該村以哈尼族為主,其中哈尼族2823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人,占人口總數的0.0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23人,參合率79.99%;享受低保319人,五保戶1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9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4所,校舍建築面積1130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在校學生229人,距離鄉中學3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35人,其中小學生229人,中學生106人。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承包款公開。主要以口頭、會議方式公開。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827.50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4個,共有黨員53人,少數民族黨員53人,其中男黨員48人、女黨員5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切初上寨、女垤等10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4個,共有團員71人。
人文地理
切初村委會雨量充沛,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村內分半山區,熱作區兩個經濟帶,立體氣候明顯,自然資源條件優越。世居哈尼族,居房依坡曲線狀分布。長期以來,人民民眾保持者原始的耕作方式,“科技興農“意識較淡薄。改革開放以後,切初人民民眾利用獨有的資源優勢,在半山區發展棕櫚產業,並適時發展木薯、芒果、荔枝等熱區經濟作物。發展重點
文化基礎設施及人民生活條件差,人民的文化生活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現急需建一條衛生路和一個文化室。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荒山一帶推廣綠色產業,以種植八角、杉木、草果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