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西班牙文:Che Guevara,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或簡單稱切(El Che 或 Che),本名埃內斯托·格瓦拉(Ernesto Guevara),是阿根廷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醫師、作家、游擊隊隊長、軍事理論家、國際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自切死後,他的肖像已成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徵、全球流行文化的標誌,同時也是第三世界共產革命運動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運動的象徵。
概述
身為年輕的醫學系學生,格瓦拉遊歷了整個拉丁美洲,並因親眼目睹了貧窮的無所不在而深感震撼。他在這些旅行中的所見所聞,使他斷定各地根深蒂固的社會不平等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新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的結果,唯一的補救方法便是進行世界革命。這個信仰激勵他介入了瓜地馬拉在總統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統治下的社會改革;阿本斯最終在美國中情局暗中策動下被推翻,結束了瓜地馬拉當時不同凡響的意識形態。後來,格瓦拉在墨西哥市結識了勞爾與菲德爾·卡斯楚,加入他們的七二六運動,懷抱著推翻親美的獨裁者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的理想、乘著格拉瑪號闖入古巴。格瓦拉不久便在起義者間展露頭角,晉升為副指揮官,並在為期二、成功推翻巴蒂斯塔政權的游擊戰役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古巴革命成功後,格瓦拉在新政府擔任了數個要角。包括再審革命法庭期間被列為戰犯者的申訴與行刑隊、以工業部長身分實施土地改革、擔任國家銀行行長及古巴軍隊教學主任之職,並以宣揚古巴社會主義的外交家之名橫越地球。而格瓦拉所訓練的民兵部隊也在豬灣入侵擊退了美軍,並為古巴帶來了蘇聯核武彈道飛彈,其隨後在1962年引發了古巴飛彈危機。另外,他也是文筆鋒利、創作豐富的作家與日記作者,著有影響深遠的游擊戰指南,及關於他橫越南美洲的青年機車旅行的暢銷自傳。格瓦拉於1965年離開古巴,依序前往剛果-金夏沙及玻利維亞煽動革命,前者失敗,而格瓦拉到了玻利維亞後,被當地由中央情報局協助的軍隊逮捕,並遭處決。
格瓦拉是名榮辱參半的歷史人物,亦常現身於傳記、回憶錄、文章、紀錄片、歌曲及電影的題材,其共同想像普遍呈現兩極化。《時代》雜誌將格瓦拉選入二十世紀百大影響力人物,並登上阿爾貝托·柯爾達為他拍攝、命名為《英勇的游擊隊員》的照片(如右圖),被美譽為“世上最知名的照片”。
古巴革命 1959年1月1日,古巴人民在菲德爾·卡斯楚領導下,推翻巴蒂斯塔親美國獨裁統治,取得民族民主革命勝利。
1953年菲德爾·卡斯楚掀起反獨裁統治的武裝鬥爭,號召人民起來推翻巴蒂斯塔政權。卡斯楚1955年在墨西哥建立“七二六運動”組織。次年12月2日,率軍在奧連特省科羅拉多斯海灘登入,同政府軍激戰,失敗後轉入馬埃斯特臘山區開民游擊戰爭,多次給政府軍以重創,且得到許多農民、工作和學生的支持。
1953年以安東尼奧·埃切瓦里亞為首的一批青年學生攻打總統府,受挫後成立“三·一三革命指導委員會”,在拉斯維利亞斯省山區打游擊,同時在哈瓦那、聖地亞哥等城市開展罷工、罷課、罷市活動。
1958年3月17日,42個民眾團體的數千名代表發表聯合宣言,要求巴蒂斯塔下台。到7月,起義軍由防禦轉為進攻,由以農村為據點的游擊戰轉入以包圍城市為重點的殲滅戰。
“七·二六運動”、“三·一三革命指導委員會”、公民抵抗運動、工人聯合戰線、大學生聯合會等組織在委內瑞拉加拉加斯舉行會議,建立革命民主公民陣線。11月,起義軍包圍哈瓦那和聖地亞哥。年底,解放全國大部分地區。
1959年1月1日,起義軍開進哈瓦那,巴蒂斯塔逃往國外,獨裁政權垮台。次日,建立革命臨時政府。2月,卡斯楚出任總理,兼武裝部隊總司令。
相關詞條
馬克思 反主流文化拉丁美洲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新殖民主義 勞爾 菲德爾·卡斯楚 格拉瑪號 古巴革命 獨裁者 古巴 卡斯楚 巴蒂斯塔 聖地亞哥 馬埃斯特臘山 玻利維亞 七·二六運動 三·一三革命指導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