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狀況
交通便利,通信電力設施擴展空間極大。11.5公里105國道縱貫分路鎮,16公里的長江黃金水道歡暢流過,31.5公里通村公路方便民眾出行,楊汊湖地區一台155千瓦/時、一台55千瓦/時排澇泵、11公里高壩圩堤確保分路糧倉“水患無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郵政、電信業務發展迅猛,中國電信擁有程控交換機一部、裝機容量10000門、現已實現4000門,實現了村村組組通電話、通郵路。擁有移動聯通用戶3177戶。鎮有變電站一所、變電功率2600KW/H是黃岡市率先實現無人值班室的單位之一。
基礎設施
318國道從分路鎮域中部東西向貫穿而過,與陳台公路、茗陳公路、陳羅公路、棲螺公路等形成了分路鎮
內外聯繫的道路網路,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分路鎮有紅旗泵站水系、李家莊水系、九橋水庫水系和12座中小水庫、400多口小水塘,28千瓦以上機組28台套1460千瓦,小型泵站149個136千瓦。現有棲儒橋、大廣山、銅山口三處變電站,總電容量為15.8萬KVA。鎮內村村通電話,交換機容量4640台,裝機容量4000台。
投資600萬元,日產5000噸的自來水廠已投產,供水網路遍布鎮區,鋪設給排水管30000米,供水普及率達到97%,污水處理率達到42%。3000平方米垃圾處理場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垃圾處理率達到85%。電信、電網、有線電視等電纜進行了地埋,基礎設施日漸完善,人居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投資600萬元建成國家一流福利院——頤康園,興成花園小區由外商投資5000萬元,按湖北省一流生活小區的標準建設,鎮區標誌性建築相繼建成,建築風格獨特、色彩搭配和諧,同時對分路老街實施“穿衣戴帽”工程,進行包裝美化。
民俗風情
春節習俗
大年初一早起,人們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為“拜年無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語有“拜年拜節,糍粑發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為止。
這裡的人們還有以初一這天聽到的飛禽叫聲來判斷新年的生產情況的習俗。五更鳥先叫就宜於養鴨;鵲先鳴宜於養雞;天亮時麻雀噪飛就是豐年;人們還認為初一聽到狗群吠不是好兆頭。
除夕之夜12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做好的金元寶模型送到門外,代表在新的一年裡會招財進寶
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人們不掃地、不汲水甚至不動火,飯菜都預先弄熟,稱為“壓歲”。初三才開始挑水,並在井池邊燒紙錢說是“買水”。鬥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燒掉,俗諺說:“初三燒了鬥神紙,各人尋生理。”新年伊始,舉筆寫字時,在過去要先用紅紙寫一幅“新正舉動蛇筆,萬事大吉利”的話貼在牆上。
正月十五是春節的高潮,鑼鼓敲得震天響,沒有鑼鼓或鑼鼓少的時候,人們把鐵罐子也當成鑼鼓敲。所以分路民間有“正月半敲鐵罐”的俗語。
龍燈會是分路民間正月十五節慶活動的中心。人們一般從初八開始扎龍,還扎獅子、彩船、竹馬、高蹺、平台等樣式。正月十五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樂,唱各種彩詞。採蓮船走村串戶,見到什麼人家就唱什麼詞,例如“老者添壽、少者安寧、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穀豐登、鹿鶴同春、七星轉斗、八仙臨門、久久富貴、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語。
元宵之夜,分路當地還流傳著請七姐、問年成和乞巧的習俗。七姐當地叫做張七姐,傳說是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她最心靈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陽境內,有一年輕人姓董名永,因家貧無錢安葬死去的父親,只得賣身為奴。七姐深受感動,私下天庭與董永結百年之好,在大槐樹下成就姻緣。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樹一時高興,把“百年好合”說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緣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織出了10匹錦絹贖出了董永,準備整治家園恩愛白頭。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宮,七姐不得不忍痛飛去。她的織布校化成了飛梭石,織機留在了人間,人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聽到“咔喳、咔喳”的織機聲。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著盛裝的姑娘聚集在飛梭石旁,手捧針線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還要詢問年成好壞、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鵝蛋形狀,讓孕婦燒“鵝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當地民間還傳說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們不能在家裡喧鬧。婦女要在床下點一盞麻油燈,邊拜邊說:“請紅娘子看燈。”據說這樣,一年就沒有臭蟲騷擾了。人們還用竹籃從屋上拋過去占棉花豐歉。仰則主豐收,仆則歉收。
分路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分路人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經濟建設
分路鎮經濟發展已經步入快速車道。已初步形成玻璃工藝、建築建材、皮革製造、農副產品加工、冷飲食品、油脂化工、製糖釀造、商貿服務、交通運輸、生態綠化等十大支柱產業。分路鎮已形成郭橋、分路、濠湖橋工業生產、政治生活小區;郭橋工業園區已形成以鑫龍紡織、華泰紡織為龍頭的棉紡工業民營小區、濠湖橋工業園區已形成以正德木業為龍頭製造工業小區。
到2010年,全鎮實現GDP11.03億元,比2006年淨增4.73億元;財政收入430萬元,比2006年淨增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80元,比2006年淨增2180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億元,比2006年淨增3.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4億元,個體工商戶達790戶,比2006年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在全縣綜合實績考核中,名列第6位,實現了進位的目標。
(二)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發展後勁日益顯現。
鎮黨委、政府以建設“商貿物流重鎮、產業經濟強鎮、特色農業新鎮”為目標,合理規劃產業結構,全方位引領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鎮政府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和省、市、縣有關農業發展政策,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傳統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優質水稻、棉花、油菜基地建設均已完成;特色農業發展迅速,以平菇、香菇等為主打產品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已發展到近500畝,特色蔬菜種植規模達1500餘畝(如圩壩、港西村的香蔥、彭橋的萵筍,濠湖橋、燕龍凼、代壩村的蓮藕等)。一大批水利項目竣工。重點扶持了陶圩油脂、誠信糧油、華僑糧油、明豐紡織等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
鎮政府圍繞“大投入、上規模、引項目、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制定和落實了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切實加強了對企業的指導與幫扶,促進了企業的發展,湧現了一大批明星企業、納稅大戶,民營經濟生機突顯。2010年,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個,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4億元;個體工商戶達790餘戶,註冊商標2個,均比2006年有了較大程度的增長。
我們堅持把招商引資上項目作為發展的首要任務來抓,領導幹部帶頭招商,動員全民走出去對接招商。全鎮幹部民眾的開放意識明顯增強,投資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招商氛圍進一步濃厚。鎮直各職能部門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積極圍繞項目建設解難題、搞服務,企業抓技改、增投入、上項目的熱情高漲。“十一五”期間先後有陶圩油脂、明豐紡織等一大批民營企業落戶我鎮。
(三)基礎建設成效顯著,城鄉面貌不斷改變。
我們本著“為民解難事,為民跑急事,為民務實事,為民促成事,為民辦好事”的理念,共爭取資金8000餘萬元,投入到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
一是城鎮化進程加快。硬化城鎮道路1000平方米,鋪設人行地磚5000平方米;鋪設排污管400米;新安裝路燈50盞,整修路燈30盞。新栽街道綠化樹220棵,開發了供銷商貿街和余橋街,建成了鎮文化活動中心和占地8畝的城區垃圾處理場,極大地提升了城鎮形象。
二是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全鎮32個村村村完成了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有8個村完成了村莊綜合整治工程;19個村新建了辦公場所,13個村改擴建了辦公場所;累計完成通村、通組水泥公路80餘公里。
新農村建設
工業集約集群發展
工業向集中發展區集中,實現工業集約集群發展。林竹資源豐富(有人工林40萬畝、竹林30萬畝),上世70
年代末以來已初步形成化工基礎。2008年,隨著內地工資水平迅速提高,許多外出打工農民渴望把黃梅工業做大做強,自己能就近務工。鎮黨委和政府及時看到了本地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農民就地轉向二三產業的迫切要求,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西部大開發提供的戰略機遇。他們根據成都及黃岡市的工業規劃布局,經過科學論證,確定了以發展天然氣化工、造紙及紙質包裝和建材業為主的產業定位。鑒於化工產業的特點,專門闢建了工業發展區,與居民居住生活區分離。同時,加大政策導向力度,把新上的企業和進行技改的企業引向發展區集中,提升傳統製造業,最佳化產業結構,打造產業鏈。在規劃確定工業集中區用地時,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征地形式取得土地,項目用地採用出讓方式供地,對被征地農民保證給予符合規定標準的補償,其社會保險區別情況實行應保盡保,並千方百計提供就業崗位,確保每個農民“失土不失業,失地不失利”。
現代農業發展
農業用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幾年前,分路鎮農民“各家各戶守著人均不到一畝地的責任田,咋種咋耕都不來錢”。靠傳統的單一種植和生產經營方式,既浪費資源,也難以提高效益。出路在哪裡呢?湯營村的幹部和民眾看到,來自浙江台州的客商在本村租地,用新科技種植西瓜和蔬菜,年利潤達每畝3000-4000元。這使大家萌發了一個新念頭:既然土地在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的條件下,可以很快產出這么大的效益,“一家一戶底子薄,可以由村集體牽頭,大家‘搭夥’,把土地集中起來,找能幹的人領著乾,這樣會比一家一戶的力量強得多,奔頭大得多!”村黨支部書記將村民的願望反映上去後,黃岡市委和分路鎮黨委明確表示支持,並予以具體指導和幫助。2005年,經過全體村民充分民主討論,按完全自願原則報名簽約,一部分農民將自己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村集體以60畝新增土地入股,市政府成立的興農公司注入風險金100萬元作為股份(參與分紅但不拿走紅利,留作村集體收益,待積累到一定規模後,由村集體原價等額回購這部分股份作為集體股),組建成立了湯營農業有限公司。全村已有506戶農戶簽訂協定,入股土地1060畝,每年由公司按每畝450公斤稻穀保底,股東可自願轉為公司員工。2006年,公司發展了早春紅玉西瓜400畝、新品種苦瓜50畝、食用菌370畝,建立了存欄500頭的生態豬養殖場,村集體淨收益超過40萬元。四川大學的農業科技人才與公司合作,在這裡建立了種養殖業科技試驗和推廣基地,收益按互利原則分配。湯營村農民邁出的這一步,不僅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與最佳化配置,生產方式上的大變化、大進步,更帶來了總體經濟效益的大幅提高,集體經濟迅速壯大,農民實際上變成農業工人,收入來源也由過去單靠種植收入變為“租金+務工+紅利”等收入,另有集體福利,不少人還有個體經營所得。與過去相比,湯營村農民年平均每畝可增收2300多元。
教育事業
分路鎮中國小
黃梅縣分路鎮代壩村民辦學校 | 黃梅縣分路五條路村國小 | 黃梅縣分路鎮圩壩村國小 |
黃梅縣分路鎮張灣村國小 | 黃梅縣分路鎮毛墩村國小 | 黃梅縣分路鎮江灣村國小 |
黃梅縣分路鎮沙垏村國小 | 黃梅縣分路鎮港西村國小 | 黃梅縣分路鎮游洲村國小 |
黃梅縣分路鎮濠湖橋國小 | 黃梅縣分路鎮第一中學 | 黃梅縣分路鎮第二中學 |
黃梅縣分路鎮聶弄村國小 | 黃梅縣分路鎮聯辦國小 | 黃梅縣分路鎮陶圩村國小 |
分路鎮香世庵國小 | 黃梅縣分路鎮何垏國小 |
領導班子
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王松林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徐素暉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 郭雁征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武裝部長 沈勁...
鎮黨委組織委員、統戰委員 李仁志
鎮黨委宣傳委員 孫群力
黨委副書記、鎮長 劉志標
黨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 李志勇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 趙登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