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解釋
指人或事物變化無常,分合無定。此句也用來表示人物或事情的發展分分合合擁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和必然注定。
例如:這也是~的天下定理。★《雪岩外傳》第十二回
拼音:fēnjiǔbìhé,héjiǔbìfēn
分合歷史
第一次割據戰亂時期
春秋:前770年-前403年
戰國:前403年-前221年
第一次統一時期
中國進入封建時代
秦:前221年-前206年
西漢:前202-8年
新:8年-23年
東漢:25年-220年
第二次割據戰亂時期
三國:220年-280年
第二次統一時期
西晉:280年-316年
第三次割據戰亂時期
東晉:317年-429年
十六國:304年-439年
1.前趙:304年-330年
2.成漢:304年-347年
3.前涼:314年-376年
4.後趙:319年-350年
5.前燕:337年-370年
6.前秦:350年-394年
7.後秦:384年-416年
8.後燕:384年-407年
9.西秦:385年-431年
10.後涼:385年-403年
11.南涼:397年-414年
12.南燕:398年-410年
13.西涼:407年-421年
14.夏:407年-431年
15. 北燕:407年-436年
16. 北涼:401年-439年
南北朝:420年-581年
南朝:420年-589年
1.南朝宋:420年-479年
2.南朝齊:479年-502年
3.南朝梁:502年-557年
4.南朝陳:557年-589年
北朝:386年-581年
1.北魏:386年-534年
2.東魏:534年-550年
3.西魏:535年-557年
4.北齊:550年-577年
5.北周:557年-581年
第三次統一時期
1.隋朝:581年-618年
2.唐朝:618年-907年
第四次割據戰亂時期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五代:907年-960年
1.後梁 907年-923年
2.後唐 923年-936年
3.後晉 936年-946年
4.後漢 947年-950年
5.後周 951年-960年
十國:902年-979年
1.吳越:904年-978年
2.閩: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3.荊南:906年-963年
4.楚:907年-951年(楚創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
5.吳:904年-937年
6.南唐:937年-975年
7.南漢:917年-971年
8.北漢:951年-979年
9.前蜀:907年-925年
10.後蜀:934年-965年
第四次統一時期
1.北宋:960年-1127年
2.南宋:1127年-1279年
3.遼:916年-1125年
4.西夏:1032年 - 1227年
5.金:1115年-1234年
6.元:1260年-1368年
7.明:1368年-1644年
8.清:1644年-1883
第五次割據戰亂時期
1.軍閥混戰:1883-1912
第五次統一時期
1.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
評價
這句話本身是對歷史的很好的描述。硬要深究其中道理,不外乎一個“利”字,所謂分有分利,合有合利,分利大則人心思分,合利大則人心思合。古今中外,無不如此。治國安民,計皆出於馭利之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