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循環學說

“歷史循環”是一種古老的觀念。中國戰國末期的鄒衍曾提出“五德終始”說,用當時流行的“五行”解釋歷史的變遷和王朝的更換。

歷史與發展

“歷史循環”是一種古老的觀念。中國戰國末期的鄒衍曾提出“五德終始”說,用當時流行的“五行”解釋歷史的變遷和王朝的更換。他認為歷史是所謂“五德”的相繼更替、周而復始的循環。18世紀義大利思想家G.B.維科認為歷史的變化經過三個階段:神的時代、英雄時代、凡人時代。神的時代是原始時代,是人類的童年時期;英雄時代是貴族統治的時代,是人類的青年時期;凡人統治的時代是資本主義時代,是人類的成年時期。凡人時代是歷史發展的頂峰,歷史變化經歷了這個階段以後,就會重新回復到原始時代,如此周而復始,循環不已。後來的一些資產階級學者也宣揚過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社會,歷史的繼續只能是從這個頂點倒退到原始時代的觀點。

在軸心期時代循環性時間觀普遍存在於中國、印度和古希臘。中國歷史循環論起源於中國人對周而復始的自然現象的觀察和反思。對時間和歷史的循環性的理解在《周易》中體現的比較突出,《周易》的時間觀是周而復始的交替循環。孔子是循環性歷史觀的奠基人,他在《論語》中提出的“一文一質”的歷史循環觀,指出歷史的變化是“文、質”交替循環的產物。孔子之後的孟子和荀子則繼承了他的歷史循環觀,並在不同的側面加以發揮。中國歷史循環論的另一種形式則是戰國時代鄒衍提出的五行相勝說,他用自然界五種基本元素相互克制的原理解釋歷史循環往復的現象。漢代的劉歆則反其道而行,提出用五種元素相互生成的原理解釋歷史的循環反覆,這就是他的五行相生說。董仲舒則獨闢蹊徑,為中國歷史循環論添加了一種新理論,即“三統說”和“三正說”。其後的邵雍、朱熹和王船山則從不同的角度論述循環論歷史觀。社會進化論是19世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廣為傳播的一種社會思潮。斯賓塞、馬爾薩斯和海克爾的思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嚴復把斯賓塞的《進化與倫理》翻譯為《天演論》介紹給中國人後,立即在充滿憂患意識的中國人中引起軒然大波。作為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康有為和梁啓超順應時代要求,創造性地提出了“三世進化說”和“三世六別說”,以回應西方傳入中國的社會進化論。社會進化論也為後來的唯物史觀傳入中國奠定了基礎。關於社會進化論和中國歷史循環觀的比較,從基本內容、歷史發生學、歷史演進的動力機制等角度,以梁啓超闡發的社會進化論為標準和中國歷史循環觀進行比較。從更大的理論背景出發,德勒茲的社會褶皺說也能夠很好的解釋中國歷史循環觀、社會進化論以及它們之間的比較。'

歷史循環論曾經盛極一時,可是現在斗轉星移,又被批得一文不值。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反既是反,也是返。實際也是說歷史是循環的。說歷史是循環的話很多,如History repeats itself,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現在,完全反過來了,強調歷史不是線性的,如果誰說歷史循環,誰就落伍。是這樣的嗎?世界這么複雜,要用一兩句話來歸納是不可能的。說歷史是循環的,一定找得到不少證據支持,說歷史不是循環的,一定也可以找得出不少證據。近幾百年來社會發展得快,前所未有,似乎能證明歷史非循環論的正確。但這些都是一偏之見,都是試圖把世界濃縮成一兩句話的簡單敷衍,是大腦為節約運作成本的策略,不是事實。??

??A、B、C三個因素決定結果D。如果A、B、C都是有周期的,D的出現也必然有周期。如果變數太多,D的周期性就不明顯。但要說D一定是循環的或一定是不循環的,都錯。

歷史循環論承認歷史按一定秩序變化,但曲解了歷史變化的客觀規律。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並不是簡單的“循環”,更不是以資本主義為終點的封閉的圓圈,而是基於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和社會形態不斷發展和上升的過程。古代思想家不能從歷史本身去尋找歷史變化的原因,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不可能想像有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社會形態,現代資產階級學者無法擺脫沒落的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尖銳矛盾和絕望情緒的氛圍,這是他們陷入歷史循環論的歷史的、階級的根源。

歷史循環的特點

有人對歷代王朝的壽命進行了分析,發現西漢、東漢、唐、明、清這五個王朝都延續了二百多年,我們把這幾個王朝稱為“長壽王朝”,它們都是在農民大起義的基礎上建立的。而秦、新莽、隋、元等王朝的壽命都較短,其中秦15年、新莽10年、隋38年而亡,元朝雖然延續了九十年,但比起幾個長壽王朝卻短得多。我們把它們稱為“短命王朝”,它們都是由兼併戰爭或內部篡位建立的。容易發現,推翻短命王朝的起義都是“社會起義”,而長壽王朝後期發生的起義卻總是“貧民起義”。如果不考慮王莽代漢和清軍入關造成的兩次重大例外,中國歷史循環的特點可以大致歸納如下:

1、分裂割據由兼併戰爭獲得統一(分久必合);

2、兼併王朝很快發生“社會起義”建立大一統的長壽王朝;

3、長壽王朝後期發生“貧民起義”導致分裂割據(合久必分)。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句就說,“話說 天下大勢,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春秋戰國到鴉片戰爭,中國共經歷了三次大分裂和三次大統一,這就是戰國分裂到秦漢統一,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統一,五代十國宋金遼的分裂到元明清的統一。中國王朝盛衰興亡和國家分合交替的特點是十分明顯的。

歷史循環的衍生

歷史的循環,不僅僅在於王朝,還在於經濟、文化。歷史在循環,經濟的興盛衰敗也在循環,文化的喪失,文藝的復興一樣在循環。中國有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也有秦皇的坑儒,漢武的尊儒,歐洲有中世紀的黑暗,也有文藝復興以及工業革命。全球經濟有過興盛,也有過大蕭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