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小雅·出車
我出我車,於彼牧矣 。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僕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
我出我車,於彼郊矣。設此旐矣 ,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 ,胡不旆旆 ?憂心悄悄 ,僕夫況瘁 。
王命南仲,往城於方。出車彭彭 ,旂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 ,玁狁於襄 。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 。今我來思 ,雨雪載途 。王事多難,不遑啟居 。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
喓喓草蟲 ,趯趯阜螽 。未見君子 ,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倉庚喈喈 ,采蘩祁祁 。執訊獲醜 ,薄言還歸 。赫赫南仲,玁狁於夷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牧:城郊以外的地方。
棘:急。
旐(zhào):畫有龜蛇圖案的旗。
建:豎立。旄(máo):旗竿上裝飾氂牛尾的旗子。
旟(yǔ):畫有鷹隼圖案的旗幟。
旆(pèi)旆:旗幟飄揚的樣子。
悄悄:心情沉重的樣子。
況瘁(cuì):辛苦憔悴。
彭彭:形容車馬眾多。
旂(qí):繪交龍圖案的旗幟,帶鈴。央央:鮮明的樣子。
赫赫:威儀顯赫的樣子。
襄:即“攘”,平息。掃除。
方:正值。華(huā):開花,詩中指黍稷抽穗。
思:語助詞。
雨(yù)雪:下雪。塗:即“途”。
遑:空閒。啟居:安坐休息。
簡書:周王傳令出征的文書。
喓(yāo)喓:昆蟲的叫聲。
趯(tì)趯:蹦蹦跳跳的樣子。阜螽(zhōnɡ):蚱蜢。
君子:指南仲等出征之人。
我:作者構想的在家之人。降:安寧。
薄:借為“搏”,打擊。西戎:古代北方少數民族。
萋(qī)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喈(jiē)喈:鳥叫聲。
蘩(fán):白蒿。祁祁:眾多的樣子。
執訊:捉住審訊。獲醜:俘虜。
薄:急。還(xuán):通“旋”,凱旋。
玁(xiǎn)狁(yǔn):北方的少數民族。夷:掃平。
1.牧:城郊以外的地方。
2.棘:急。
3.旐(zhào):畫有龜蛇圖案的旗。
4.建:豎立。旄(máo):旗竿上裝飾氂牛尾的旗子。
5.旟(yǔ):畫有鷹隼圖案的旗幟。
6.旆(pèi)旆:旗幟飄揚的樣子。
7.悄悄:心情沉重的樣子。
8.況瘁(cuì):辛苦憔悴。
9.彭彭:形容車馬眾多。
10.旂(qí):繪交龍圖案的旗幟,帶鈴。央央:鮮明的樣子。
11.赫赫:威儀顯赫的樣子。
12.襄:即“攘”,平息。掃除。
13.方:正值。華(huā):開花,詩中指黍稷抽穗。
14.思:語助詞。
15.雨(yù)雪:下雪。塗:即“途”。
16.遑:空閒。啟居:安坐休息。
17.簡書:周王傳令出征的文書。
18.喓(yāo)喓:昆蟲的叫聲。
19.趯(tì)趯:蹦蹦跳跳的樣子。阜螽(zhōnɡ):蚱蜢。
20.君子:指南仲等出征之人。
21.我:作者構想的在家之人。降:安寧。
22.薄:借為“搏”,打擊。西戎:古代北方少數民族。
23.萋(qī)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24.喈(jiē)喈:鳥叫聲。
25.蘩(fán):白蒿。祁祁:眾多的樣子。
26.執訊:捉住審訊。獲醜:俘虜。
27.薄:急。還(xuán):通“旋”,凱旋。
28.玁(xiǎn)狁(yǔn):北方的少數民族。夷:掃平。
白話譯文
我乘坐高大戰車準備出征,前軍列隊靜侯在都城郊外。從周王的宮殿里傳出命令,聽從國家召喚我到這裡來。召喚我的僕從馬弁到身邊,告訴他們一同上車到前線。國家多事之秋安全成大患,我們務必緊急赴難勇向前。
我乘坐高大戰車準備出征,後軍列隊靜候在都城門邊。遍布繪有龜蛇圖案的旗幟,漂亮羽毛插在大旗的頂端。那些繪有龜蛇鷹隼的大旗,無不在浩浩風中獵獵招展。此去安危勝敗我憂慮不安,馬弁隨從盡帶愁容與憂顏。
周王給南仲大將軍發號令,派他去遙遠的朔方築防城。眾多戰車一齊出動響嘭嘭,旗幟漫空飛舞斑斕又鮮明。周天子給我們頒下嚴號令,火速趕往那朔方修築防城。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將軍啊,率軍出戰把玁狁一鼓蕩平。
想當初我離家遠行的時候,正是黍麥五穀秀穗花繁盛。如今我終於踏上漫漫歸途,大雪紛飛伴我一路走泥濘。國家安全危機多災又多難,無法得到片刻休息和安寧。難道我們不苦苦思念家鄉?只是我們敬畏天子的詔命。
無名蟲在草叢裡嘶嘶鳴唱,蚱蜢輕靈地跳躍在草尖上。妻子已經好久沒見我的面,一副憂心忡忡的可憐模樣。可以想像得到她見我歸來,那渴盼躁動的心必將安放。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將軍啊,歸國途中順便把西戎掃蕩。
春光明媚陽光是那樣和煦,花草樹木生機盎然多繁茂。黃鸝鳥兒盡情地賣弄歌喉,俊俏村姑悠閒地採擷香蒿。抓捕審訊割掉左耳的俘虜,收拾停當就急急忙往家跑。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將軍啊,把不可一世的玁狁來清剿。
創作背景
這是一位武士自述他跟隨統帥南仲出征及凱旋的詩。當時西周面臨的敵人,北有玁狁,西有昆夷,為了王朝的安定,周王朝曾多次派兵征討。以南仲為統帥的這次征討,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此詩可謂是這場戰爭的實錄。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小雅·出車》這首詩,在材料的選擇上和正面描寫戰爭的詩篇有所不同,詩人緊緊抓住了戰前準備和凱旋這兩個關鍵性的典型場景,高度概括地把一場歷時較長、空間地點的轉換較為頻繁的戰爭濃縮在一首短短的詩里。
詩人把精揀出的點兵建旗、伐玁狁、征西戎、凱旋歸來獻俘虜等主要情節巧妙組合,一統紛雜頭緒,構築成篇,並選取不同角度敘述,以主帶次。既有條不紊地展現事件發展全過程,又避免了羅列事件之弊。這種結構使詩章布局嚴整,凸顯主題的同時使詩歌曲折動人。
詩的前三章描寫戰前準備的情況,在細部刻畫上均採用了畫面的描繪與心理暗示相疊加的技法。第一章說“我出我車,於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以“出車”“到牧”“傳令”“集合”四個在時空上逼近,時間上極具連貫性的動作,烘托出一個戰前緊急動員的氛圍。末二句又以“多難”和“棘”二詞暗示出主帥和士卒們心理上的凝重和壓抑。第二章則以蒼穹下林立的“旐”“旄”“旂”“旟”之“旆旆”,寫軍行至“郊”的凜然氣勢。末了又以“悄悄”“況瘁”寫在開赴前線的急行軍中士兵們焦急緊張的心理。第三章以“出車彭彭、旂旐央央”再敘軍容之盛。在正確地部署了戰鬥的同時,用“赫赫”及“襄”暗示出作者對贏得這場戰爭的自信。
這裡所採用的描寫技法,使前三章既有恢宏廓大的郊牧誓師、野外行軍之壯觀,又有細緻入微的人物心理活動,做到了整體與細節、客觀與主觀的巧妙組合。
詩的後三章跨越了詩歌在敘事空間上的先天不足,略過戰爭的具體過程,直接描寫凱旋歸來的情景。在這一部分里詩人避實就虛,頗具戲劇性地運用了類似現代電影“蒙太奇”的手法,把讀者的注意出人意料地從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中拉向“黍稷方華”的初出征時,進而通過今昔對比(“昔我往矣”“今我來思”)所產生的時空錯位,和從“雨雪載塗”走到“春日遲遲”的漫長歸途,引導著讀者用想像去填補對戰事的漫長與艱苦之認識。家中之人從“未見君子”之“憂心忡忡”到“既見”之喜悅安心的轉變,更是施展想像,從另一側面寫出了人們對戰事的關注與飽受其苦的心態。最後,很自然地引出對凱旋的由衷高興和對主帥的讚美。從表面看,這種避實就虛的寫法似乎是捨本逐末,但由於其中滲透了參戰者從憂到喜的深刻而細微的心理變化,而使得這些看似“閒筆”的場景描寫成為詩中人物心靈和情感的背景或外化,比正面的描寫更感人、更細膩。
詩歌的空間構成頗有妙處。全詩共描繪了受命點兵、建旗樹幟、出征北伐、轉戰西戎、途中懷鄉、得勝而歸六個不同時空的畫面,詩人將這些並無緊密聯繫的場景、情節藉助情感的抒發糅合、貫通,展開一幅真實、廣闊的古時征戰圖。
此外,詩人吸收了民歌成句入詩,語言上有質樸自然之氣,意境中具情景交融之美。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賦也。此勞遠率之詩。追言其始受命出征之時,出車於郊外,而語其人曰:我受命於天子之所而來,於是乎召僕夫,使之載其車以行,而戒之曰:王事多難,是行也不可以緩也!”
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此詩以伐玁狁為主腦,西戎為餘波,凱還為正意,出征為追述,征夫往來所見為實景,室家思念為虛懷。頭緒既多,結體易於散漫。……唯全詩一伐玁狁,一歸獻俘。皆以南仲為束筆。不唯見功歸將之美,而且有制局整嚴之妙。作者匠心獨運處,故能使繁者理而散者。”“(一、二章)講出征,先齊也。寫車旂僕從之盛,是一篇點兵行。(三章)王命南仲,仲傳王命,兩命互寫,鄭重之至,赫奕之至,是全詩警策處。(四章)以上了一事,此下又生一事。以事之曲折為文之波瀾。(五章)忽從其室家一面寫未能即歸,事愈閒而文愈曲矣。玁狁是正義,西戎乃餘波故曰‘薄伐’。(六章)須看他處處帶定南仲,章法自能融成一片。末仍歸重玁狁,完密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