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是一種小型蛙,雄性3—4厘米,雌性較大;背部土黃或綠黃,雜以黑褐色斑,兩側有窄細的背側線,其下有段段續續黑色條紋,四肢也有黑色細橫紋;自吻部起有黑色條帶經眼達顳部,鼓膜凹陷形成的外耳道隱與其中。其生活隱蔽,晚間在其它與其同處的蛙叫1-2小時才出現。其分布與黃山海拔340-710的溪流中。浙江分不在海拔百米左右。
對凹耳蛙模式標本產地的蛙類及蝌蚪進行了調查,並對蝌蚪進行了人工飼養和生長發育到完成變態的觀察,結果發現一種沒有腹吸盤的小型蝌蚪是凹耳蛙的蝌蚪.由此證明凹耳蛙不具有湍蛙型蝌蚪,應不屬於湍蛙屬蛙類.對凹耳蛙成體和蝌蚪特徵的分析表明其與蛙亞科其他屬及所轄種不同。
相關信息
美國與中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中國一種罕見的蛙種,會利用超音波與同伴溝通,這是幫它們對抗瀑布噪音的聰明方法。這種又稱「中國蛙」(Amolops tormotus)的凹耳青蛙,因而加入蝙蝠、海豚、鯨魚與某些老鼠的行列,成為少數可使用超音波溝通的物種。
伊利諾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這種青蛙居住在瀑布與河川聲響相當大的中國黃山溫泉區,其公蛙會發出如鳥兒般的高音呼喚,有時候會超過一百二十八千赫,是人類聽力極限的六倍,這麼高的音頻,可讓青蛙不受較低音頻的水流隆隆聲干擾。
伊利諾大學的方教授說:「在非常不利的狀況下,自然界有演化出便利溝通機制的方式。」
他說:「其中一種方式是改變音頻,超越背景聲音的範圍。蝙蝠、鯨魚與海豚等哺乳動物會利用超音波溝通,但從來沒有人認為青蛙具有這樣的能力。」
這項發現也回答了青蛙為什麼沒有外耳膜的謎團。
方教授說:「偵測超音波需要耳膜。嵌壁式的耳朵縮短耳膜與耳朵間的路徑,讓超音波傳入耳內。」
這份報告將刊登在十六日的英國「自然」期刊上。
現在這種蛙已經被證明不屬於湍蛙類群,現在另立了一個新屬來統轄它,叫吳蛙屬Wurana,以表彰該種蛙的發現者吳貫夫老師為中國兩棲類研究所作的傑出貢獻。所以,現在這種蛙的正式中文名稱已改為凹耳吳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