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島

機器島

《機器島》(L’Île à hélice),又名《機械島》,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是一部科學幻想小說,同時又是一幅描寫“美國生活方式”的諷刺畫,全書共2卷28章。

小說寫於1893年3月17日~10月17日 ,於1895年1月1日~12月15日首次連載於法國《教育與娛樂雜誌》(Magasin d’Éducation et de Récréation),同年5月16日和11月14日出版了單行本(含插圖),11月21日又出版了另一個單行本。插圖由貝內特(Léon Benett)繪製。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旅行路線 旅行路線

美國資本家異想天開地用鋼鐵造了一座長七公里寬五公里的流動島,作為他們的休養地。這座島的兩側裝有強大的推進機器,可以在大洋中漫遊。島的中央有一座電氣化科學化城市,住在這個城市裡的除了一些服務性的人員以外,都是吃年金的富翁,他們一開口就是“百萬”,因此這座城也叫做“億兆城”。這些富翁在這裡過著遊手好閒的生活,追求著極度豪華的享受,甚至連報紙都是一種印上朱古力字跡的薄餅,看過以後就當早點吃了。總之,這裡是闊人的天堂。然而,好景不長,資本家內部不斷尖銳化的矛盾卻成了這座島毀滅的根源。同時這期間又遭遇到馬來海盜的襲擊,機器島內外交困。有一天,這島上最有勢力的兩個資本家集團由於爭權奪勢,最後決裂了。他們各自占有一架機器,各自向相反的方向開,這座人造島在強大的拉力下終於被扯成了碎塊,沉到了海底的深處。

作品目錄

第一卷第二卷
第一章 四重奏第一章 科克群島
第二章 一首不和諧的奏鳴曲的威力第二章 一個又一個的島嶼
第三章 一位多話的嚮導第三章 宮廷演奏會
第四章 墜入五里霧中的“四重奏”第四章 不列顛的最後通牒
第五章 模範島和億兆城第五章 東加大布的“大布”禁令
第六章 強迫請來的客人第六章 一群野獸
第七章 向西行駛第七章 圍獵
第八章 航行第八章 斐濟和斐濟人
第九章 夏威夷群島第九章 一件能引起戰爭的事
第十章 過赤道第十章 更換島主
第十一章 馬貴斯群島第十一章 進攻和防禦
第十二章 帕摩圖三星期第十二章 左舷和右舷決裂
第十三章 停在大赫的群島第十三章 潘希納對於局勢下的結論
第十四章 一次又一次的歡宴 第十四章 結局

創作背景

在凡爾納生活的時代,技術已經成為西方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當時在英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茶的進行,通過改變技術,讓資本主義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當時流行的觀念是人們普遍對技術持一種極度樂觀的態度,認為技術可以改變一切,技術可以幫助人類達成一切夢想。在《機器島》中,作者就真的構想了這樣一個地方,技術真的幫助人類解決了可以想像得到的一切困難,但是在小說的最後人類的這個夢想還是破滅了,船沉沒了。

人物介紹

伊凡爾內

伊凡爾內(Yvernès),四重奏中的一員,第一小提琴手,32歲;個子中等偏高,身材削瘦(有意保持的),滿頭金黃色的捲髮,臉上光光滑滑沒有鬍子,眼睛又大又黑、手很長,放在他那把加內利歐琴的指板上可以伸出去很遠;他舉止文雅,風度翩翩,喜歡披一件深顏色的斗篷,戴一頂絲質高頂禮帽,也許有點裝腔作勢;不過可以有把握地說,他是這夥人中最無憂無慮、最不關心物質利益了。他有著不可思議的藝術才華,對一切美好的事物懷有極大的熱情,是一位極有天賦和遠大前程的一流音樂演奏家。

弗拉斯告萊

弗拉斯告萊(Frascolin),四重奏中的一員,第二提琴手,30歲,小個子,有點發胖的苗頭(他為此很惱火),頭髮和鬍子是棕色的,辦事能力強,黑黑的眼睛,大大的鼻子,鼻翼常一動一動,上面有個地方紅紅的非常醒目,那是被他那副時刻不離的金邊近視夾鼻眼鏡壓的。他是個好脾氣,熱情周到,樂於助人,怕麻煩同伴自己常常把雜活攬了下來。他管著小團體的帳,總是勸大家省著點,但是從沒有人聽他的。對同伴伊韋爾奈的成功他絲毫不嫉妒,也根本沒那個野心想爬到小提琴獨奏者的位置上去,不過他卻是位傑出的音樂家。此時他穿著旅行裝,外面罩一件路上擋灰的寬大外套。

潘希納

潘希納(Pinchinat),四重奏中的一員,中提琴手,大夥通常稱他“殿下”,27歲,四人中數他年輕,也數他最愛嘻嘻哈哈,屬於那種一輩子長不大,總也改不掉調皮孩子脾氣的人。他的腦袋瓜活,機靈的眼睛總是滴溜溜直轉;他的頭髮近似紅棕色,上唇留著尖尖的小鬍子,舌頭在又白又密的牙齒間不斷發出響聲,總是管不住自己似的開些玩笑,說些同音異義的雙關語俏皮話。他的話好像就在嘴邊上等著,攻擊別人時隨時脫口而出,還擊別人時同樣張口就來。總是熱烈飽滿的情緒使他認為是看了許多中音譜號的緣故,他的樂器——他常說“一個十足的管家婆”

賽撥斯梯安·邵恩

賽撥斯梯安·邵恩(Sébastien Zorn),四重奏中的一員 ,他不僅才能出眾,而且年齡也比另外三人大。他有55歲,小個子,身子圓滾滾的,滿頭金黃色的頭髮又濃又密,捲曲的鬢髮遮住了太陽穴,上唇的鬍子高高卷翹著,與亂糟糟逐漸尖下來的頰髯連成了一片。他的面頰曬成了紅褐色,鏡片後的眼睛炯炯有光,每當讀樂譜時,他總要在這副眼鏡上面另外戴上一副夾鼻鏡。他的雙手胖乎乎的,右手常習慣性地像拉動弓弦時那樣來回波動,無名指和小指上還套著粗大的戒指。

作品鑑賞

在《機器島》中,作者構想了一個世界—標準島,想像人類的技術已經幫助人類解決了可以想像到的一切難題,千年來自然所供給人類的一切,這裡都以人工的方式達到。大地一直以來都孕育糧食,穀物,養育人類,但是在標準島上,糧食和穀物只種在薄薄的一層土壤上,土壤之下便是標準島堅硬的鋼鐵表面。在這裡,從地面到天空,從溫度到氣流都不復是原本的自然,而是人造的。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對真正的自然反而生疏起來,因為標準島上的居民感覺不到四季的更替,也不再體會到自然的風霜雨雪。生活在這裡的人一旦到島外的地方旅遊,馬上就會感覺不習慣,立即會返回島上。機器島上人與自然的過分疏離也必然導致機器島最終的沉沒。因為從天地人神四維的關係來看,“這個整體的各方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繫,任何一方都不是片面地自為地持立和運行的。在這個意義上,就沒有任何一方是無限的。或沒有其它三方,任何一方都不存在。他們無限地相互保持,成為它們之所是,並構成這個整體本身。”

機器島最終沉沒了,沉沒的原因有自然的力量,但更根本的原因是人的精神信仰沉淪,導致機器島的人只顧眼前自身利益,互相爭鬥,忽視了周圍整體的存在,而最終自己將自己置於滅亡的境地。機器島上的尖銳對立一直存在著,矛盾的激化是左舷區和右舷區的居民決定為機器島的首都億兆城選舉領袖。兩個區選出的領袖在個人利益和自尊心的驅使下互不相讓。由於左舷區的居民熱衷於商業活動,右舷區的居民則更希望過高雅的生活,二者的分歧導致互相對對方都嗤之以鼻,都自認為自己才是最優秀的,有資格擔任領袖。兩個人為了能把對方壓下去,自己成為億兆城的領袖,而處處針鋒相對。二人矛盾不斷升級,標準島正常的生活受到影響,在做決策時,二人都各執一詞,導致標準島幾乎被太平洋島上的土著人攻陷。如果二人能夠引以為戒,迷途知返,從無度的向外索取中向後退一步,能夠回到天地人神四位一體的整體中,就不會發生後來的悲劇。但是這又幾乎不可能,與天地人神四位一體相互維持並成為自身之所是相比,在現代世界,人在這時也不再是他的自身,而只是作為“訂造”的大寫的人,因為沒有了神的維度,人的精神信仰沉淪,人不再以天地為尺度而僅以自身為尺度衡量一切,人類懸於深淵之上,並最終失去自己的家園。機器島上.的情形也正印證了這一觀點。兩個被私利沖昏頭腦的人向自己的下屬下達瘋狂的指令,一個指揮船向東北開,一個指揮船向西南開,結果機器島原地轉磨,在強大的反向拉拽下,船出現了解體的危險。最終在一場熱帶風暴的侵襲下,船徹底解體了。船上的人擁擠到破碎的殘塊上,並在最近的海島登入,也許只有回到大地,才是人類真正的歸宿。

出版信息

出版年份書名譯者出版社
1980機器島聯星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4機器島汪潤元四川科學出版社
1997機器島李元華、羅順江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機器島邱公南太白文藝出版社
2007機器島劉常津、侯合余譯林出版社
2011機器島莊金秋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2機器島邱公南、黃岩英湖南文藝出版社

作者簡介

儒勒·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作家,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1828年生於法國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1863年長篇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正式發售,一舉成名,此後便開始從事寫作。其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代表作為凡爾納三部曲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環遊地球》等。1905年3月24日,凡爾納於亞眠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