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
這裡的山,經過多年的河水沖刷,非常陡峭,而且形象各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 既有通天拔地之勢,也有神奇險峻之態,又含秀麗幽靜之姿,宛如一幅立體畫卷,雄中含秀,幽奇相兼;這裡的水,沒有長江的氣勢磅礴,也沒有黃河的源遠流長,但在它的上游5000年前,我們的先祖孕育了輝煌的紅山文化,它是中華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是一片讓世人膜頂崇拜的聖境;種類繁多的飛鳥和游魚為這裡帶來生命的靈性,小野鴨,灰雁、鴻雁,蒼鷺在水中覓食,時而翩翩起舞,時而追捉嬉戲,時而駐足僚望;肥肥的魚兒不時地跳出水面戲鬧,滿載而歸的漁船不時靠上岸邊傳送著漁民們的歡笑,放鴨的老翁哼著小曲在水上悠閒自得。不愧為北國江南,純原生態自然風光。
這裡是朝陽地區面積最大濕地,是我國北方最典型的草本沼澤型濕地,有遼西最美的濕地之稱。碧波蕩漾的水面、密草叢生的蘆葦叢、行駛在河面上的渡船、撒網的漁民、成排的“魚籠”,水中嬉戲的水鳥,和那岸邊翠綠的莊家,山水相映,水天相接,定會使您流連忘返……
景觀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
朝陽地區面積最大濕地。我國北方最典型的草本沼澤型濕地,有遼西最美的濕地之稱。
歷史
紅山文化的發詳地,距今五、六千年左右的歷史。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熱河省赤峰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70年代末在遼西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並對遼寧凌源、喀左東山嘴、建平牛河梁遺址群開展了大規模的發掘,使紅山文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2013年,赤峰市與朝陽市宣布將聯合對紅山文化進行申遺。
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
1971年,它被考古界譽為紅山文化象徵的“中華第一龍”——紅山文化玉龍在赤峰市紅山文化遺址出土,赤峰市也因此被譽為“中華玉龍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