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創始人
ATI的創始人,時任CEO的何國源(Kwok Yuen Ho)1950齣生於一個曾經富裕的廣州家庭,隨即離開中國大陸。他人生的一大轉機是在1974年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獲得了電子工程學士學位。而後他曾就職於數據控制系統、飛利浦電子和國家半導體公司,再後來就任王氏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那是一家PC製造及組裝工廠。
1984年,何國源移民加拿大。不太走運的是儘管他擁有10年的工作經驗和電子工程學位,但仍然難以找到一個和他在香港相匹配的工作崗位。不過,何國源並不是求職市場上唯一的失敗者。1985年,他和另外兩個香港移民,Benny Lau(產品開發副總裁,已退休)和LEE KA LAU(劉理凱,策略計畫副總裁),共同創建了他們自己的公司,也就是大名鼎鼎的Array Technology Industry。
公司介紹
成立於1985年,是全球領先的圖形卡﹑視頻設備和多媒體產品的提供商。它的產品廣泛套用於台式機、工作站、筆記本電腦、數位電視、行動電話和遊戲設備等。 憑著在員工、產品和卓越技術上的實力,面向客戶的策略,及對新技術和市場關鍵領域的洞察力和運用能力,ATI公司已成為圖形卡行業的先行者、革新者和領導者。
ATI公司的業務由兩個核心部分組成。
AMD-ATI的PC平台業務
作為公司的核心業務,AMD-ATI公司以其在PC平台的頂尖技術,為PC和工作站用戶提供頂級的圖形性能。 採用最先進半導體製造技術,AMD-ATI公司生產的Radeon系列圖形處理器將給PC用戶帶來頂級的視覺體驗。 AMD-ATI公司專為移動產品生產的Mobility Radeon圖形處理器,於09年在筆記本電腦市場已經占據了半數以上的份額達到了57%的移動顯示卡份額,這款圖形處理器能在不降低機器性能、處理能力和移動性情況下,提供更多激動人心的特性。
2010年二季度AMD-ATI GPU綜合市場份額超越NVIDIA
將集成顯示卡也計算在內,Intel仍然是“圖形晶片”領域的霸主,二季度份額為54.3%,排在其後的是AMD 24.5%以及NVIDIA 19.8%。這一排名也同樣體現了AMD/NVIDIA兩家位置的轉換。如果只算獨立顯示卡份額的話,2010年二季度AMD在獨立顯示卡市場的份額為51%,剛剛好超過NVIDIA的49%。僅僅是這2%的差距,卻完成了市場占有率一二名的的質變轉換。(主要受到NVIDIA費米架構設計的產品因理論設計超出現有生產技術而導致的良品率問題從而致使供貨不足的影響)要知道,在一年以前NVIDIA的份額依然領先於AMD-ATI,當然也算不上是壟斷。PC市場在使用圖形晶片時並非一成不變,使AMD和Nvidia份額不定。這次AMD份額占上風,下季度或下年Nvidia就可能占上風,但相對於INTEL在CPU領域強勢壟斷、壓制AMD的情況來比較,AMD-ATI與Nvidia之間的較量算不上是一面倒,雙方各有勝負。
ATI公司的該集成顯示卡產品,讓價值和主流用戶之流均可以實惠的台式機和PC機價格而獲得高性能的圖形處理功能,是性價比第一的顯示卡。
冶天(ATI)顯示卡命名規律
和nVIDIA一樣,ATi顯示卡的命名也按照了一定的規律進行,對相同核心的不同型號顯示卡,以不同的命名規則區分開,以方便消費群體識別好顯示卡之間的級別,下面我們就說說ATi常見的命名規律。
XTX > XT > XL/GTO > Pro/GT > SE
HD3000以後
自HD3000及以後的顯示卡在同系列內直接由數字即可判斷性能
XTX
ATI系列中最高端顯示卡型號的後綴,如:1800XTX,1900XTX。這個後綴編號都是當時最高端的ATi顯示卡所配有的。
XT
這個編號比較有意思,ATi和nVIDIA都採用這個編號,但兩者表達的意義卻不同,用戶需要區分開。 在ATi方面,XT是代表了頂級顯示卡的型號,一般就運行頻率稍低於XTX,XT與XTX的關係就像nVIDIA中GTX和Ultra的一樣。我們知道的高端顯示卡就有Radeon X1950XT、Radeon HD 2900XT,它們都採用了XT這個後綴。 而在nVIDIA方面,XT卻是代表了簡化版,比標準版更低,如GeForce 5600XT,消費者需要區分開來。但在以後的代數中,nVIDIA也很少用到XT這個後綴命名。
XL
用於ATi高端顯示卡系列的後綴,級別比頂級級別的XT低,主要表現在頻率和管線上有所縮水。
GTO
是ATi較為特殊的命名後綴,也是用於中高端顯示卡系列,其意義就有點類似於nVIDIA的“GS”一樣,比XL級別稍低。
Pro/GT
Pro和GT的級別都要低於XT,一般來說,採用同一核心代號的ATi顯示卡,Pro的級別要稍高於GT,如X1950Pro和 X1950GT,主要表現在運行頻率上,Pro要高於GT。但我們需要區分清楚,當採用不同核心代號的ATi顯示卡時,GT的級別是可以高於Pro的,如 X1650GT和X1650Pro,單從命名上看貌似X1650Pro要高級於X1650GT,但實際卻是相反的,X1650Pro採用了RV530的顯 示核心,要低級於1650GT採用的RV560,因此X1650Pro的級別要低於X1650GT。
SE
全名為“Special Edition”(特殊版),主要用於ATi中低端顯示卡系列的後綴。採用這個後綴的顯示卡在管線上會有所縮減。
ATI的顯示卡型號排列順序
x代表0~9的數字,目前主要有三代產品 9xx0<Xxx0<X1xx0 常見型號9550<X300<X550<X800,X1300<X1600<X1800<X1900
大事回顧
1985年
8月20日 ATi公司成立
10月ATi使用ASIC技術開發出了第一款圖形晶片和圖形卡
1987年
7月 ATi發布了 EGA Wonder 和 VGA Wonder 圖形卡
1988年
4月 ATi參與制定了 VESA 標準
1991年
5月 ATi發布了 Mach8 雙晶片圖形卡
1992年
4月 ATi發布了 Mach32 圖形卡集成了圖形加速功能 ATi發布了 VLB(VESA本地匯流排)和PCI匯流排 的產品 5月 ATi成立了德國子公司
1993年
11月 ATi成為一家上市公司,在多倫多股票交易市場掛牌,股票代碼:ATY
1994年
8月 ATi發布了 Mach64 圖形晶片
11月 ATi的圖形卡驅動和套用軟體可以支持13個國家的語言
1995年
6月 ATi成為第一家支持APPLE MAC的顯示卡廠商,同時也是第一家支持PC和MAC雙平台的廠商
1996年
1月 ATi發布了業內第一款3D圖形晶片,並在一年中銷售了超過100萬個
7月 ATi成立愛爾蘭公司作為歐洲的運營總部
8月 ATi宣布了首款MAC機用PCI基板
9月 ATi成為第一家將電腦圖像顯示在電視上的公司
11月 ATi成為第一家將3D圖形晶片引入筆記本市場的公司 ATi成為第一家將TV卡附加到顯示卡的公司
1997年
2月 ATi發布3D RAGE II+ DVD 晶片,這是第一款圖形加速加DVD螢幕補償軟體產品
3月 ATi成為第一家完發布全支持AGP 2X產品的公司 ATi成為第一家供應硬體DVD加速產品的公司
1998年
4月 ATi被IDC評選為圖形晶片工業的市場領導者
5月 ATi為市場份額前10名的個人計算機製造商提供更多的OEM產品
8月 ATi成為AGP市場的領導者,銷售了一千萬個AGP圖形晶片 ;ATi發布RAGE MAGNUM 圖形晶片,這是一款針對高端OEM客戶的產品;ATi發布新一代RAGE 128 GL 圖形晶片
9月 ATi的RAGE LT PRO 圖形晶片領導筆記本市場
10月 ATi獲得Chromatic Research Inc.開發的system-on-a-chip(SOC)技術;ATi通過收購SiByte Inc.獲得了MIPS處理器
1999年
1月 ATi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 K.Y. Ho被經濟周刊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業領袖之一
2月 ATi發布RAGE MOBILITY M1,這是世界上第一塊內置8M顯存的筆記本圖形晶片;ATi的RAGE 128 Pro第一個在3D WinBench99中超過700分,基於RAGE 128的RAGE FURY 32MB得到743 Winmarks的成績,成為世界上最快的顯示卡
4月 ATi出售500萬個RAGE MOBILITY 圖形晶片
7月 ATi年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
2000年
2月 ATi成為全世界的移動圖形解決方案領導者
4月 ATi完成對ArtX Inc.的收購,K.Y. Ho成為ATi公司主席兼CEO,David E. Orton成為董事會主席兼COO ATi發布RADEON 圖形晶片,這是世界上最強的圖形處理器。RADEON標誌著ATi進入高端遊戲和3D工作站市場
2001年
2月 ATi發布MOBILITY RADEON 圖形晶片
3月 ATi獲得FireGL晶片,從而進入高性能圖形工作站市場
7月 ATi獲得HYDRAVISION桌面管理軟體
8月 ATi發布RADEON 8500,這是第一款完全支持DirectX 8.1規格的產品;ATi發布FireGL 8800 工作站圖形卡;ATi發布MOBILITY RADEON 7500;ATi發布ALL-IN-WONDER RADEON 8500DV
10月 ATi發布XILLEON 220,這是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system-on-chip產品;ATi發布RADEON 7000 和 7200
11月 ATi發布MOBILITY FireGL 7800和FireGL 8700工作站圖形卡
2002年
1月 ATi公司獲得OPenGL標準委員會的永久會員資格;ATi發布RADEON 8500 MAC版和RADEON 7000 MAC版雙頭圖形卡;ATi憑藉IMAGEON 100 進入無線市場,這款產品專為PDA和Smart Phone設計
4月 ATi在北美發布System Integrator Partner Program
6月 ATi獲得NxtWave通信公司的機頂盒技術
7月 ATi新的FIREGL X1幫助DCC和CAD工作站進入新紀元,ATi擁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工作站圖形卡和OpenGL, Microsoft DirectX 9.0 以及 Linux 圖形解決方案 ATi發布RADEON 9700,RADEON 9000 和RADEON 9000 Pro
8月 ATi發布MOBILITY RADEON 9000 和RADEON 9700 PRO
9月 ATi發布新版的ALL-IN-WONDER 9700 PRO 和MOBILITY FIREGL 9000
10月 ATi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塊使用DDR-2技術的圖形卡
11月 ATi的RADEON 9700 PRO 贏得了PC Magazine 2002卓越技術獎 ATi發布新一代掌上多媒體晶片IMAGEON 3200
2003年
3月 ATi發布RADEON 9800,RADEON 9600,RADEON 9200和MOBILITY RADEON 9600家族
2006年
7月 24日 ATi被AMD公司以54億美元收購。
2007年
6月 ATi發布自己的第一款支持DX10的顯示卡——HD2900XT,採用512-bit位寬顯存,成為當時顯存位寬最大的顯示卡。顯存頻寬超過128.5GB/s,是當時顯存頻寬最大的顯示卡。同時擁有320個超標量流處理器,成為當時 單個流處理器數量最多的顯示卡。核心集成7億個電晶體,成為當時集成電晶體數量最多的顯示卡。
2007年
11月 ATi發布業界第一款支持DirectX10.1、Shader Model4.1的顯示卡——HD3800系列,同時,這也是業界第一款以55nm工藝製造的顯示卡。HD3000系列以來,AMD-ATi改變命名策略,“xx50”代表較低級的顯示卡,“xx70”代表較高級的顯示卡。ATi改變產品策略,研發主力轉向主流市場。
2008年
1月 ATi發布HD3870X2,是業界首款單卡雙芯的顯示卡解決方案,成為當時的單卡性能王者。
上半年 ATi發布了Mobility Radeon HD3800 系列顯示卡,表明AMD-ATi將主流級顯示卡帶入移動市場的決心。 6月 ATi發布了基於RV770核心的HD4800系列顯示卡,有800個超標量流處理器,成為當時 單個流處理器最多的顯示卡,集成9.56億個電晶體。其中4870是業界首款使用GDDR5顯存的顯示卡。HD4870擁有業界第一1.2TFlops的浮點運算能力。HD4800系列出眾的性價比在一些國家甚至一度脫銷。
8月12日 ATi發布4870X2與4850X2,這是AMD-ATi第二次發布單卡雙芯解決方案。發布第二代節能技術PowerPlay2.0。
PC業務
作為公司的核心業務,ATI公司以其在PC平台的頂尖技術,為PC和工作站用戶提供頂級的圖形性能。 採用最先進半導體製造技術,ATI公司生產的Radeon系列圖形處理器將給PC用戶帶來頂級的視覺體驗。 ATI公司專為移動產品生產的Mobility Radeon圖形處理器,目前在筆記本電腦市場已經占據了半數以上的份額,這款圖形處理器能在不降低機器性能、處理能力和移動性情況下,提供更多激動人心的特性。 ATI公司的該集成顯示卡產品,讓價值和主流用戶之流均可以實惠的台式機和PC機價格而獲得高性能的圖形處理功能。
消費電子產品業務
在過去的幾年中,基於對更加豐富的視覺體驗的需求,整個消費電子行業都在追求更高的圖像處理功能。 ATI公司為行動電話配備的Imageon圖形處理器和為數位電視配備的Xilleon圖形處理器由此應運而生。 同時,ATI為任天堂(NINTENDO)的GameCube主機提供圖形處理器,並同時與任天堂和微軟Xbox產品簽署未來技術協定。
ATI公司擁有超過2500名員工,它的總部分別設在馬克姆和安略,並在美國、歐洲和亞洲等地都設有辦事處。 其產品在加州、佛州、麻薩諸塞州、安大略和賓夕法尼亞州等地的研發中心進行研發,並在加拿大和台灣生產。 在2004年,ATI公司的財政收入達到20億美元。公司的股票在NASDAQ(股票代碼ATYT)和多倫多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ATY)進行公開交易,並是NASDAQ股市百強之一。
ATI公司於2006年因經營不佳,被AMD公司以54億美元收購。
ATI 顯示卡具體型號參數
晶片名稱 | 核心頻率 | 顯存頻率 | 顯存接口 | 顯存頻寬 | 像素處理單元或流處理器 | DirectX 版本 |
Radeon 9200 | 250 MHz | 400 MHz | 128-bit | 6.4 GB/s | 4 | 8.1 |
Radeon 9200 Pro | 275 MHz | 550 MHz | 128-bit | 8.8 GB/s | 4 | 8.1 |
Radeon 9200 SE | 200 MHz | 333 MHz | 64-bit | 2.6 GB/s | 4 | 8.1 |
Radeon 9250 | 240 MHz | 400 MHz | 128-bit | 6.4 GB/s | 4 | 8.1 |
Radeon 9250 SE | 240 MHz | 400 MHz | 64-bit | 3.2 GB/s | 4 | 8.1 |
Radeon 9500 | 275 MHz | 540 MHz | 128-bit | 8.6 GB/s | 4 | 9 |
Radeon 9550 | 250 MHz | 400 MHz | 128-bit | 6.4 GB/s | 4 | 9 |
Radeon 9550 SE | 250 MHz | 400 MHz | 64-bit | 3.2 GB/s | 4 | 9 |
Radeon 9500 Pro | 275 MHz | 540 MHz | 128-bit | 8.6 GB/s | 8 | 9 |
Radeon 9600 | 325 MHz | 400 MHz | 128-bit | 6.4 GB/s | 4 | 9 |
Radeon 9600 Pro | 400 MHz | 600 MHz | 128-bit | 9.6 GB/s | 4 | 9 |
Radeon 9600 SE | 325 MHz | 400 MHz | 64-bit | 3.2 GB/s | 4 | 9 |
Radeon 9600 XT | 500 MHz | 600 MHz | 128-bit | 9.6 GB/s | 4 | 9 |
Radeon 9700 | 275 MHz | 540 MHz | 256-bit | 17.2 GB/s | 8 | 9 |
Radeon 9700 Pro | 325 MHz | 620 MHz | 256-bit | 19.8 GB/s | 8 | 9 |
Radeon 9800 | 325 MHz | 580 MHz | 256-bit | 18.56 GB/s | 8 | 9 |
Radeon 9800 Pro | 380 MHz | 680 MHz | 256-bit | 21.7 GB/s | 8 | 9 |
Radeon 9800 SE | 325 MHz | 500 MHz | 128-bit or 256-bit | 8 GB/s or 16 GB/s | 4 | 9 |
Radeon 9800 XT | 412 MHz | 730 MHz | 256-bit | 23.3 GB/s | 8 | 9 |
Radeon X300 SE | 325 MHz | 400 MHz | 64-bit | 3.2 GB/s | 4 | 9 |
Radeon X300 | 325 MHz | 400 MHz | 128-bit | 6.4 GB/s | 4 | 9 |
Radeon X550 | 400 MHz | 500 MHz | 128-bit or 64-bit | 8 GB/s or 4 GB/s | 4 | 9 |
Radeon X600 Pro | 400 MHz | 600 MHz | 128-bit | 9.6 GB/s | 4 | 9 |
Radeon X600 XT | 500 MHz | 730 MHz | 128-bit | 11.68 GB/s | 4 | 9 |
Radeon X700 | 400 MHz | 600 MHz | 128-bit | 9.6 GB/s | 8 | 9 |
Radeon X700 Pro | 420 MHz | 864 MHz | 128-bit | 13.8 GB/s | 8 | 9 |
Radeon X700 XT | 475 MHz | 1.05 GHz | 128-bit | 16.8 GB/s | 8 | 9 |
Radeon X800 SE | * | * | * | * | 8 | 9 |
Radeon X800 | 400 MHz | 700 MHz | 256-bit | 22.4 GB/s | 12 | 9 |
Radeon X800 XL | 400 MHz | 1 GHz | 256-bit | 32 GB/s | 16 | 9 |
Radeon X800 GT | 475 MHz | ** | 128-bit or 256-bit | ** | 8 | 9 |
Radeon X800 GTO | 400 MHz | 1 GHz *** | 256-bit | 32 GB/s | 12 | 9 |
Radeon X800 Pro | 475 MHz | 950 MHz | 256-bit | 30.4 GB/s | 12 | 9 |
Radeon X800 XT | 500 MHz | 1 GHz | 256-bit | 32 GB/s | 16 | 9 |
Radeon X800 XT PE | 520 MHz | 1.12 GHz | 256-bit | 35.8 GB/s | 16 | 9 |
Radeon X850 Pro | 520 MHz | 1.08 GHz | 256-bit | 34.56 GB/s | 12 | 9 |
Radeon X850 XT | 520 MHz | 1.08 GHz | 256-bit | 34.56 GB/s | 16 | 9 |
Radeon X850 PE | 540 MHz | 1.18 GHz | 256-bit | 37.76 GB/s | 16 | 9 |
Radeon X1050 | **** | **** | **** | **** | 4 | 9.0c |
Radeon X1300 HM | 450 MHz | 1 GHz | 128-bit or 64-bit or 32-bit | 16 GB/s or 8 GB/s or 4 GB/s | 4 | 9.0c |
Radeon X1300 | 450 MHz | 500 MHz | 128-bit or 64-bit or 32-bit | 8 GB/s or 4 GB/s or 2 GB/s | 4 | 9.0c |
Radeon X1300 Pro | 600 MHz | 800 MHz | 128-bit or 64-bit or 32-bit | 12.8 GB/s or 6.4 GB/s or 3.2 GB/s | 4 | 9.0c |
Radeon X1300 XT | 500 MHz | 800 MHz (DDR2) or 1 GHz (GDDR3) | 128-bit | 12.8 GB/s or 16 GB/s | 12 | 9.0c |
Radeon X1550 | 450 MHz or 550 MHz or 600 MHz | 800 MHz | 64-bit or 128-bit | 6.4 GB/s or 12.8 GB/s | 4 | 9.0c |
Radeon X1600 Pro | 500 MHz or 575 MHz | 780 MHz | 128-bit | 12.48 GB/s | 12 | 9.0c |
Radeon X1600 XT | 590 MHz | 1.38 GHz | 128-bit | 22.08 GB/s | 12 | 9.0c |
Radeon X1650 Pro | 600 MHz | 1.40 GHz | 128-bit | 22.40 GB/s | 12 | 9.0c |
Radeon X1650 XT | 575 MHz | 1.35 GHz | 128-bit | 21.60 GB/s | 24 | 9.0c |
Radeon X1800 GTO | 500 MHz | 1 GHz | 256-bit | 32 GB/s | 12 | 9.0c |
Radeon X1800 XL | 500 MHz | 1 GHz | 256-bit | 32 GB/s | 16 | 9.0c |
Radeon X1800 XT | 625 MHz | 1.5 GHz | 256-bit | 48 GB/s | 16 | 9.0c |
Radeon X1900 GT | 575 MHz | 1.2 GHz | 256-bit | 38.4 GB/s | 36 | 9.0c |
Radeon X1900 XT | 625 MHz | 1.45 GHz | 256-bit | 46.4 GB/s | 48 | 9.0c |
Radeon X1900 XTX | 650 MHz | 1.55 GHz | 256-bit | 49.6 GB/s | 48 | 9.0c |
Radeon X1950 GT | 500 MHz | 1.2 GHz | 256-bit | 38.4 GB/s | 36 | 9.0c |
Radeon X1950 Pro | 575 MHz | 1.38 GHz | 256-bit | 44.16 GB/s | 36 | 9.0c |
Radeon X1950 XT | 625 MHz | 1.8 GHz | 256-bit | 57.6 GB/s | 48 | 9.0c |
Radeon X1950 XTX | 650 MHz | 2 GHz | 256-bit | 64 GB/s | 48 | 9.0c |
Radeon HD 2400 Pro | 525 MHz | 800 MHz | 64-bit | 6.4 GB/s | 40 ***** | 10 |
Radeon HD 2400 XT | 700 MHz | 1.6 GHz | 64-bit | 12.8 GB/s | 40 ***** | 10 |
Radeon HD 2600 Pro | 600 MHz | 800 MHz | 128-bit | 12.8 GB/s | 120 ***** | 10 |
Radeon HD 2600 XT | 800 MHz | 1.6 GHz (GDDR3) or 2.2 GHz (GDDR4) | 128-bit | 25.6 GB/s (GDDR3) or 35.2 GB/s (GDDR4) | 120 ***** | 10 |
Radeon HD 2900 GT | 600 MHz | 1.6 GHz | 256-bit | 51.2 GB/s | 240 ***** | 10 |
Radeon HD 2900 Pro | 600 MHz | 1.85 GHz | 512-bit | 118.4 GB/s | 320 ***** | 10 |
Radeon HD 2900 XT | 740 MHz | 1.65 GHz (GDDR3) or 2 GHz (GDDR4) | 512-bit | 105.6 GB/s (GDDR3) or 128 GB/s (GDDR4) | 320 ***** | 10 |
Radeon HD 3450 ^ | 600 MHz | 1 GHz | 64-bit | 8 GB/s | 40 ***** | 10.1 |
Radeon HD 3470 ^ | 800 MHz | 1.90 GHz | 64-bit | 15.2 GB/s | 40 ***** | 10.1 |
Radeon HD 3650 ^ | 725 MHz | 1 GHZ (DDR2) or 1.6 GHz (GDDR3) | 128-bit | 16 GB/s (DDR2) or 25.6 GB/s (GDDR3) | 120 ***** | 10.1 |
Radeon HD 3690 ^ | 668 MHz | 1,656 MHz | 128-bit | 26.5 GB/s | 120 ***** | 10.1 |
Radeon HD 3850 ^ | 670 MHz | 1.66 GHz | 256-bit | 53.12 GB/s | 320 ***** | 10.1 |
Radeon HD 3870 ^ | 775 MHz | 2.25 GHz | 256-bit | 72 GB/s | 320 ***** | 10.1 |
Radeon HD 3870 X2 ^ + | 825 MHz | 1.8 GHz | 256-bit | 57.6 GB/s | 320 ***** | 10.1 |
Radeon HD 4350 ^ | 600 MHz | 1 GHz | 64-bit | 8 GB/s | 80 ***** | 10.1 |
Radeon HD 4550 ^ | 800 MHz | 1.6 GHz | 64-bit | 12.8 GB/s | 80 ***** | 10.1 |
Radeon HD 4650 ^ | 600 MHz | 1 GHz or 1.4 GHz | 128-bit | 16 GB/s or 22.4 GB/s | 320 ***** | 10.1 |
Radeon HD 4670 ^ | 750 MHz | 2 GHz (512 MB) or 1,746 MHz (1 GB) | 128-bit | 32 GB/s or 27.94 GB/s | 320 ***** | 10.1 |
Radeon HD 4730 ^ | 750 MHz | 1.8 GHz | 128-bit | 28.8 GB/s | 640 ***** | 10.1 |
Radeon HD 4770 ^ | 750 MHz | 3.2 GHz | 128-bit | 51.2 GB/s | 640 ***** | 10.1 |
Radeon HD 4830 ^ | 575 MHz | 1.8 GHz | 256-bit | 57.6 GB/s | 640 ***** | 10.1 |
Radeon HD 4850 ^ | 625 MHz | 2 GHz | 256-bit | 64 GB/s | 800 ***** | 10.1 |
Radeon HD 4850 X2 ^ + | 625 MHz | 2 GHz | 256-bit | 64 GB/s | 800 ***** | 10.1 |
Radeon HD 4870 ^ | 750 MHz | 3.6 GHz | 256-bit | 115.2 GB/s | 800 ***** | 10.1 |
Radeon HD 4870 X2 ^ + | 750 MHz | 2.6 GHz | 256-bit | 115.2 GB/s | 800 ***** | 10.1 |
Radeon HD 4890 ^ | 850 MHz | 3.9 GHz | 256-bit | 124.8 GB/s | 800 ***** | 10.1 |
Radeon HD 5850 ^ | 725 MHz | 4 GHz | 256-bit | 128 GB/s | 1,440 ***** | 11 |
Radeon HD 5870 ^ | 850 MHz | 4.2 GHz | 256-bit | 134.4 GB/s | 1,600 ***** | 11 |
Radeon HD 5970 ^ | 725 MHz | 4 GHz | 512-bit | 256 GB/s | 3,200 ***** | 11 |
Radeon HD 6850 ^ | 775MHZ | 4 GHz | 256-bit | 128 G/s | 960 | 11 |
Radeon HD 6950 ^ | 800MHz | 5 GHz | 256-bit | 160 G/s | 1408 | 11 |
Radeon HD 6990 ^ | 830MHz/880MHz | 5 GHz | 256×2-bit | 320 G/s | 3072 | 11 |
Radeon HD 7970 | 925MHz | 5.5GHz | 384-bit | 264G/s | 2048 | 11.1 |
Radeon HD 7950 | 800MHz | 5GHz | 384-bit | 240G/s | 1792 | 11.1 |
Radeon HD 7990 | 925MHz/1GHz | 5.5GHz | 384×2-bit | 264×2G/s | 4096 |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