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自梳女俗稱“姑婆”,即不嫁的女子。據《順德縣誌》記載:順德自梳女的形成始於清末,盛於民初。當時,順德蠶絲業發達,許多女工收入可觀,經濟獨立,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後,在婆家受氣,地位低微,這些女工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後,不甘受此束縛,情願終生不嫁。於是,選定良辰吉日由親人或好友梳起髮髻表示終生不嫁,俗稱“梳起”,正式成為“自梳女”。本世紀30年代,絲業衰落,順德少女聽說到南洋打工月薪可達數十元,遂結伴經香港乘船前往。順德自梳女在南洋謀生,概括有兩大原因:一是經濟問題,由於順德絲業衰落,在本地難以維持生計。二是婚姻問題。自梳女難免遭人議論,而少女到婚嫁年齡既不出嫁也不梳起的則難逃迫婚的厄運,許多少女在南洋打工多年,沒有談婚論嫁,實際上也成為了自梳女。她們在南洋大部分都是當家庭女傭,帶小孩做家務。雖月入不多,仰人鼻息,但只要有一點點積蓄,都匯往家中幫補家用。人到老年,精力已衰,有的被辭退,有的連回鄉的旅費也湊不夠,能夠“少小離家老大回”的實在不多。
40年代,均安沙頭在南洋謀生的自梳女成立了同鄉會。她們大都懷念故鄉,希望能葉落歸根,榮歸故里,與親人同住。看到一些前輩,有的無力回鄉,淪為異鄉孤魂,有的略有積蓄,回鄉又不能與家人同住(當時的風俗自梳女不得在家居住和辭世)。她們便倡議在家鄉建一間自梳女的安老院。這一倡議立即得到了眾姐妹的熱烈回響,共籌得港幣8萬元,適逢祖國解放,黨號召各界大力“支前”,自梳女們回響號召,將款項借給了政府。翌年,政府歸還款項,劃出土地,協助建設安老院,於1951年落成,取名“冰玉堂”,冰清玉潔之意。該堂建成以後,凡本鄉旅外姐妹,回到家鄉、沒有依託,均可入住,不收住宿費。入住的最高峰是1978年,有三十多人同食同住,盛及一時。
位於均安鎮沙頭村的冰玉堂,被稱為珠三角地區見證自梳女歷史的地方。冰玉堂占地面積達1000平方米,為樓高兩層的建築物。一樓是以前自梳女聚會及自梳女神位擺放的地方。二樓是以前自梳女的臥室,如今陳列了當年自梳女的手工作品,飾品、證書等物件,供市民參觀。
冰玉堂籌建於1948年,由工作在新加坡的400多位自梳女及留在均安沙頭村的100多位自梳女合資8萬港幣建成。最後一代自梳女、94歲的十二姑告訴記者,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冰玉堂便無人居住。
1991年,冰玉堂重修,由當時健在的自梳女60餘人和有關部門共同捐資,使得這座歷經數十年風雨的建築活力再現。上世紀70年代,自梳女回鄉漸多,最多有70多人居住其中。
博物館
2012年12月25日,順德均安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館掛牌成立,並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對外免費開放。這裡將順德自梳女的文化產物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順德本地文化研究學者李建明說,冰玉堂是目前保存完整的一段特殊的歷史文化,這些最後的自梳女是研究“自梳女文化”的最珍貴化身,通過博物館的建設,可以對這一段歷史完整地再現和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