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書挑戰

冰書挑戰

“冰書挑戰”最先在網際網路上流行起來:要求被挑戰的人迅速列出影響自己最大的十本書,然後挑戰十人,被挑戰的人回答後再挑戰十人,並且告知原挑戰者。“冰書挑戰”在中國的熱度正在發酵中,中秋當晚,“冰書挑戰”已進入微博熱門關鍵字,僅在微博上參與此項挑戰的網友已數以萬計。參與這項挑戰的公眾名人仍然不多,與參與“冰桶挑戰”的比爾·蓋茨等等商界大佬相比,微博著名段子手@東東槍戲稱,“冰書挑戰”是“窮人版”的冰桶挑戰。

概念簡述

蔓延全球的“冰桶挑戰”剛剛退燒,又有一撥新的“挑戰”來到了!在國外社交賬號“臉書”上,全球愛書人在網上發起了“冰書挑戰”,且逐漸在國內微博平台上傳播開來。該活動要求被點到名的挑戰者,迅速列出影響自己最大的十本書,然後再點名十位挑戰者。作家馬伯庸、李西閩,詩人廖偉棠、華秋、80後女詩人春樹,編劇史航等在微博上甚為活躍的文化圈讀書人士,都接受了挑戰。

相較於要承受冰水澆頭且以捐款為目的的“冰桶挑戰”,推薦書目的“冰書挑戰”,顯得比較文靜、文藝和草根化。截至目前,參與這項挑戰的公眾名人仍然不多。微博紅人“東東槍”就幽默表示,“這遊戲是‘冰桶挑戰’的貧民版嗎?有錢人是不是都不玩這個?”

作家挑戰

“冰書挑戰”在微博上蔓延,可以追溯到香港作家廖偉棠2014年9月7日發的一條微博。他寫道,“最近‘臉書’上流行起‘冰書挑戰’,要求被挑戰的人迅速列出影響自己最大的十本書。然後挑戰十人,被挑戰的人回答後再挑戰十人,並且告知原挑戰者。我的書單在長微博里,我挑戰的人將@在評論里,請你回答後也@我讓我看見。”隨後,廖偉棠又解釋說:“前天我把這命名為‘冰書挑戰’,純粹是好玩兒,接受挑戰玩下去的朋友也存此默契。”

隨後,廖偉棠列出對他影響最大的書單。廖偉棠的這幾條關於“冰書挑戰”微博,隨後就引發很多讀者轉發、評論,並開始“曬”書單。其中包括詩人、作家、出版人、媒體人,以及遊戲設計師等眾多行業的讀者。

經常在網上與讀者互動,交流閱讀體驗的著名編劇史航,自然成為“冰書挑戰”的首選對象。他對此活動也有自己的看法,“從小愛看書單,第一個書單來自托爾斯泰,那些書沒都看,但存點印象是有益的。‘冰書挑戰’也許可被理解為‘煞有介事’,但書單本身無辜。作秀永遠沒必要,傳播分享永遠有必要。”

面對如此多的書單,有網友則提出,可否針對書單組織公益捐贈活動?中國藝術報副總編輯康偉則建議:“應該成立個‘冰書’圖書館。凡參加冰書挑戰者,均須將所列圖書各一冊捐給冰書圖書館,向公眾免費開放。”

反方觀點

“冰書活動”被一些人玩得高興,但也有人對此活動沒有興趣,認為其意義不大。比如著名學者止庵,在被點名列書單的時候,作為一個經常在微博上薦書的學者,卻表示這“像是個坑,繞行”。他還含蓄地表達理由:“當年看《達利訪談錄》,訪問者問:假如把你的畫都燒了,只留一幅,你留哪幅?達利答:一幅也不燒。鄙意以為這是對‘冰書挑戰’之類問題最好的回答。”

止庵隨後解釋說,“讀書而已,挑什麼戰啊,有點‘像煞有介事’。請鑑諒。”該觀點也得到不少讀者的認同。網友“gabyandchris”就認為,讀書是很個人的選擇,不是用來挑戰的,“這類的命題,就好比我穿多大碼的衣服一樣,自己明白並能樂在其中就好。何來挑戰之說?”

熟悉止庵的讀者都知道,止庵在自己的微博上,經常分享他閱讀到的好書。2014年9月9日下午,華西都市報記者也電話聯繫到止庵,他再次強調,自己對“冰書挑戰”之所以是持如此態度,並不是因為他不喜歡列書單,“我喜歡列書單。我只是不喜歡‘要求被挑戰的人迅速列出影響自己最大的十本書。然後挑戰十人,被挑戰的人回答後再挑戰十人,並且告知原挑戰者’這方式。我覺得閱讀就是閱讀,分享就是分享,沒必要弄這個形式。”(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傑)

正方觀點

“冰書挑戰”一出現,不少人還是眼前一亮。有人還會想:作為非著名人士的草根,挑戰冰桶時咱沒有被點名,這回咱可以挑戰冰書了吧。而且,只是動動腦子回憶一下,列個書單而已,又不用承受肉體之苦,何樂而不為呢?

正因為缺乏戲劇衝突元素,沒有刺激的畫面感和名人效應,跟金錢完全無涉,冰書挑戰顯得寒酸。但也因此不會成為被某些人拿來炒作別的目的的工具。於是,不管是讀書口味獨特、格調高雅、曲高和寡到沒朋友的詩人、作家,還是隨口就拎出隋唐演義、西遊記等民眾喜聞樂見的通俗讀物作為影響自己最大的書單的大眾人士,都來挑戰“冰書”一把,也算網路一景。

當然。有人不喜歡這種“快銷”性質,感覺這種網際網路行為與讀書氣質不符,這也值得尊重。

總之,就算不會像“冰桶挑戰”那樣因為各種要素齊備,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成為經濟學意義上的完美行銷案例;就算有人不喜歡這種形式,在當下深度閱讀越來越珍貴的當下,還能有人想到用單純的讀書來做一場網際網路傳播活動,對於閱讀風氣的提高,終歸是一件值得樂見其成的好事。

網友觀點

@北京潘采夫:讀書人老實,發明不了冰桶挑戰這樣的新鮮花活兒,但跟風一下,無傷大雅,如果再把讀書元素加進去,就給娛樂添加了幾分斯文,成為一個有品位的讀書活動了。冰書挑戰這樣的活動,借用網路的力量,讓人們回憶一下讀書時光,放下看得眼疼的手機,順手摸出一本舊書摩挲,如果氛圍合適,說不定還能看上半宿。加上再讀有所得,那感覺會更美好。

@四川唐偉:冰書挑戰是娛樂至死還是文化景觀,並非一道不可解答的是非題。跟其他網路行為一樣,其不過是大眾娛樂平台里的小眾遊戲,就像“你懂的”這一熱詞,喧囂一陣後終歸沉寂,網路又將尋找新的熱點。但對讀書人和文化界來說,不預設假如才是最好的直面與回答。

@湖南李冰潔:文人作家們熱心公益,這番熱情當然要鼓勵,但其公益活動是否有必要趕時髦,與冰桶挑戰掛鈎呢?難道不怕被質疑藉機炒作嗎?因此,即使文人作家們要搞公益活動,也應有自己的設計和創意,借冰桶挑戰炒作,非但沒必要,恐怕還有辱斯文。

名家書單

2014年9月5日,作家、翻譯家方柏林首先在新浪微博上發貼,稱自己的朋友發起了“閱讀挑戰”,他接受挑戰列出了自己的書單,還收集了一些美國朋友列的書。之後,香港作家廖偉棠在新浪微博上接受“冰書挑戰”,列出了影響自己的十本書。自此,“冰書挑戰”在微博上慢慢熱了起來,參與挑戰的人越來越多。微博上的紅人、復旦大學教授嚴鋒雖然沒有應戰,但他說:“如果只舉一本影響最大的肯定是《赤腳醫生手冊》。”

“冰書挑戰”在中國的熱度正在發酵中,中秋當晚,“冰書挑戰”已進入了新浪微博當天的熱門關鍵字,僅在微博上參與此項挑戰的網友已數以萬記。不過,截止目前,參與這項挑戰的的公眾名人仍然不多,與參與“冰桶挑戰”的比爾·蓋茨、陳游標等等商界大佬相比,微博著名段子手@東東槍 戲稱,“冰書挑戰”是“窮人版”的冰桶挑戰。

截止2014年9月8日晚,廖偉棠說,在大家列舉的書單中,《紅樓夢》高居榜首。某某新聞整理了一些微博名人的冰書書單,看看哪些書影響了他們:

廖偉棠書單

二十歲前影響我最大的書:《銀河鐵道九九九》、魯迅《野草》、鄭民欽翻譯《黃金幻想:日本散文詩選》、柏楊《醜陋的中國人》。

二十到三十歲影響我最大的書:里爾克《給青年詩人的十封信》、卡夫卡全集、海德格爾所有中譯本、切·格瓦拉的日記、《杜詩詳註》、夏承燾《姜白石詞箋注》。

書單苦短,我只列到三十歲之前。

鸚鵡史航書單

《福爾摩斯探案集》、《三國演義》、《王朔文集》、《金庸作品集》、宋宜昌《禍匣打開之後》、王安憶《黃河故道人》、伊利亞·愛倫堡《人·歲月·生活》、格雷厄姆·格林《問題的核心》、毛姆《刀鋒》、井上靖《天平之甍》。

馬鳴謙書單

三十歲之前,對我個人影響最大的十本書是:《寒山子詩集》、《源氏物語》(豐子愷譯)、《馬爾特手記》(馮至譯)、《豐饒之海》四部曲、《都柏林人》、《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陶淵明集》、《莊子》、《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集》、《國際詩壇》全套。

神氣飛天豬書單

保羅·甘迺迪《大國的興衰》、尼采《查拉斯圖拉如是說》、丹納《藝術哲學》、賴希《法西斯主義民眾心理學》、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蕭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斯塔里夫阿諾斯《全球分裂》、柏拉圖《理想國》。

方柏林書單

《聖經》、Fatherhoodby Bill Cosby、Lakewebegon Daysby Garrison Keillor、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by Donald Norman、Outof Our Minds:Learning to be Creativeby Ken Robinson、Out of Our Minds:Anti-Intellectualism and Talent Development inAmerican Schoolingby Craig Howley,Aimee Howley and Edwina Pendarvis、威廉·福克納《喧譁與騷動》、The Perfect Mess:TheHidden Benefits of Disorderby David H. Freedman、Make it Stickby Peter C. Brown,Henry L. Roediger III,Mark A. McDaniel、ATree Grows in Brooklyby Betty Smith、塗子沛《大數據》、Last Child in the Woodsby Richard Louv、Rock, Paper,Scissors: GameTheory in Everyday Lifeby Len Fisher、Teacher Manby Frank McCourt、Predictably Irrational:The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Decisionsby Dan Ariely、Long Day s Journey into Nightby Eugene O Neill、University Inc.by Jennifer Washburn、Awake inthe Darkby Roger Ebert、The Good Earthby Pearl Buck、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by Everett Rogers、A Whole New MindbyDaniel Pink、奈保爾《大河灣》。

朱琺書單

平生讀書雜亂,未曾仔細攬鏡自省過;時有一陣子狂愛膜拜,後卻束之高閣者。以影響計,反覆恩寵的前十種應是:《詩經》、《老子》、《山海經》、《太平御覽》、《西遊記》、《西遊補》、《吹牛大王歷險記》、《博爾赫斯文集》或其他版本、《宇宙奇趣》、《哈扎爾辭典》。

瘦駝書單

《儲糧害蟲》、《中藥學》、《紅樓夢》、《十萬個為什麼》第三版醫學、《朗文高階雙解詞典》、Genome、《進化思想史》、《性心理學》、《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馬伯庸書單

《2010》(王小波的《2010》,最被低估的文學作品之一)、《1984》、《哈扎尓詞典》、《銀英傳》、《三國演義》、《故事新編》、《斷魂槍》、《神秘島》……

加菲眾書單

《芥子園畫譜》、《阿西莫夫科學指南》、《王小波全集》、《詩經》、《燈下談美》、《在路上》、《文章例話》、《自私的基因》、《經驗的疆界》、《快思慢想》。

拇姬書單

很難評價一本書對自己的影響究竟有多大,翻來復去讀的十本書是:《哈扎爾辭典》、《看不見的城市》、《修道院紀事》、《城堡》、《小徑分叉的花園》、《酉陽雜俎》、《西遊記》、《緯書集成》、《冠軍早餐》、(沒羞沒臊的)《想像中的動物》。

胡桑書單

《文明的孩子》、《希尼詩文集》、《博爾赫斯詩選》、Bishop:The Compelte Poems、《追憶》、《陶淵明集》、《杜詩鏡銓》、《孟郊集》、Milosz:New and Collected Poems、Benjamin:Gesammelte Schriften I。(竟然忘記了《給青年詩人的十封信》。)

西門不暗書單

《水滸傳》、《紅與黑》、《河邊的錯誤》、《王朔文集》、《百年孤獨》、《聖經》、《通往奴役之路》、《哈維爾文集》、《正義論》、《尼采文集》。

王丫米書單

《義大利童話》、《玫瑰的故事》、《撒哈拉的故事》、《你別無選擇》、《周國平(微博)全集》之《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女性的身體》、《門薩的娼妓》、《科學敗給了迷信》、《天真的人類學家》、《趣味生活簡史》。(來源:澎湃新聞)

柏濤書單

《時間簡史》霍金的最出名科普作,這本書還是比較科普的,著作沒怎么細看,宇宙天文學家這方面還是比較喜歡看相關論文和思想,同樣的還有《宇宙的起源與歸宿》,最震撼的還是《百年孤獨》,很盪氣迴腸的結局,同樣很多人熟知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每次看完之後精神會有些錯亂和恍惚,《眾樹歌唱》是一本影響了中國七八十年代一批中國詩人的外國詩歌集,《瓦爾登湖》不是很容易看,需要點心境,在反叛的時期曾經看過塞林格的批評資本主義的禁書《麥田的守望者》,留給大家的還是那一段經典守望的話,在意志低沉,遭受挫折時的精神動力源泉便是《我與地壇》訴說生命的堅強!曾經看過兩本佛學系列的書《靜境的思維》是不錯的,特別是在自己浮躁的心態下,《曼珠沙華》可能是我唯一看過的文字版的武俠小說,裡面的男主頗有古龍武俠的一些感覺,雖說個人特別喜歡古龍的飄逸武俠,但是也未曾看過一部文字版經典武俠,最後說一下我剛買的很受期待的書《量子佛學》,用至深的量子物理學去解惑至高的無邊佛法!

曬單列表

韓松落(作家) 二十歲前的十本,依時間先後:《西遊記》(絕對的第一)、《聊齋志異》(連環畫)、《紅樓夢》、八十年代地攤雜誌和日本推理小說、《夢的解析》、《蕭紅全集》、《傳奇》、《白鯨》、《草葉集》、《加西亞·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選》。
洛之秋(網蟲、書寫者) 在豆瓣上列了個“影響我最大的十本小說”的豆列:戴維·洛奇《小世界》、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盲刺客》、羅伯遜·戴維斯《第五項業務》、E·M·福斯特《看得見風景的房間》、D.H.勞倫斯《兒子和情人》、阿特·斯皮格曼《鼠族》、托馬斯·品欽《拍賣第四十九批》、威廉·福克納《我彌留之際》、桑頓·懷爾德《三月十五日》、托馬斯·品欽《萬有引力之虹》。
莊小哥(果殼閱讀策劃人、科幻作家)
《置身於陽光與苦難之間》、《哈德良回憶錄》、《黑暗時代的人們》、《文學空間》、《紮根——人類責任宣言緒論》、《菲利普·拉金詩選》、《布羅茨基談話錄》、《最後三分鐘》、《時間簡史》、《戀人絮語》。(十本怎么也不夠的節奏啊……)
楊樾(知名DJ) 做這個選擇很不容易,幾乎要從童年開始回憶,我相信影響我的書還有很多,但是下面這十本,都是在我成長的某個階段改變我閱讀與思維軌跡的。林漢達《上下五千年》、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阿加莎·克里斯蒂《無人生還》、郝舫《傷花怒放》、F·R·施賴勃《人格裂變的姑娘》、蔡志忠《莊子說》、康德《純粹理性批判》、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博爾赫斯《惡棍列傳》、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
btr(專欄作家) Exercises in Styleby Raymond Queneau、鮑里斯·維昂《歲月的泡沫》、Species of Spaces and Other Piecesby Georges Perec、羅貝托·波拉尼奧《2666》、《博爾赫斯全集》、讓·艾什諾茲《我走了》、若澤·薩拉馬戈《失明症漫記》、庫爾特·馮內古特《貓的搖籃》、胡里奧·科塔薩爾《萬火歸一》、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Lydia Davi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