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團

冬至團

冬至團亦稱“冬至丸”。漢族冬至節食品。流行於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陽曆12月2日前後(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蘿蔔絲等作餡,包成團,稱作“冬至團”,並饋贈親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團圓的意思。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基本信息

美味來歷

冬至團冬至團
唐、宋時期開始,冬至就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要向祖先尊長祭拜。明、清兩代皇帝均在冬至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而百姓則在這一天過節慶賀,並要向尊長祖先祭拜。糰子是祭拜用品之一,另寓意為“團團圓圓”,所以吃冬至團的傳統如今仍被蘇州民間一直保留著,如光福漁民、甪直、吳江等地。
隔夜喝了冬釀酒,早起吃過冬至團,一年之中的寒冬開始了。關於冬至團,《清嘉錄》有記載,“比戶磨粉為團,以糖、肉、芽、果、紅豆沙、蘿蔔絲為餡。”
冬至團有大小之分,大者俗稱稻窠團,冬至夜祭先用品;小而無餡者稱為粉團,也是冬至朝拜神品。老人說,以前的冬至節前走街串巷時甚至能聽到打磨糯米的轉磨聲,做年節糕、謝灶團、春朝粉圓、年朝粉圓等。

製作工序

冬至團冬至團
1、糯米放在清水裡浸泡五六個小時,而如果天冷,則需要浸泡一天一夜;機器出水磨粉的一口用布袋子兜著,上口通過一根自來水管緩慢放水,打開機器之後向上口慢慢倒入糯米,片刻後水磨粉就製成了。看似簡單,這其中也有門道,“水不能放得太快,不然磨出來的粉口感上會很粗。”蔣兆達說,磨完之後需要將粉濾乾,直到可以直接搓揉成團、成團的水磨粉一捏成小塊的程度。
2、餡料的準備,看似簡單的蘿蔔絲餡工序也不簡單。從菜場買回蘿蔔後先切成絲,然後曬乾,等需要用作餡料的時候再取一部分浸泡,此法可以讓蘿蔔絲口味更佳。看似簡單的一碗芝麻餡也比較費周折,其中加入了花生、紅棗、紅糖等作為輔料。
3、桌上除了餡料和水磨粉,還有一碗凍過的豬油,包糰子的時候會時不時用木棒從碗裡抹上一點豬油。一番解釋後才明白,這碗豬油是特意為豆沙餡的糰子準備的,這樣口感更佳,一口咬下去會感覺到甜的豆沙餡還有一絲肥膩和豬油香。而為何不在準備豆沙餡料的時候直接將豬油拌入?這也是摸索出來的門道,如果事先直接拌入,吃的時候口感體現上沒有那么明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