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韻賦鸚鵡

再用前韻賦鸚鵡,是一首由明朝 作者 王守仁  著作,情感豐富,表達其滿懷雄心壯志而無法實現的七言律詩。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再用前韻賦鸚鵡 

【創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王守仁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再用前韻賦鸚鵡

低垂猶憶隴西飛,金鎖長羈念力微。

只為能言離土遠,可憐折翼嘆群稀。

春林羞比黃鸝巧,晴渚思忘白鳥機。①

千古正平名正賦,風塵誰與惜毛衣?②

作品注釋

①思忘白鳥機:想著象白鳥一樣忘掉煩惱。機,心計,心意。如《三國演義》:“吾機先被孔明識破。”

②正平名正賦:此句用典。三國時有叫禰衡者,曾擊鼓罵曹操,後曹操命其作《鸚鵡賦》,禰衡一揮而就,文不加點,辭藻華麗,滿座皆然。

作品譯文

翅膀再不能高飛了還記得在隴西時恣意的翱翔,金鎖長時間的鎖住了你,信念和力量都快沒有了。

只因為能說人話遠遠的離開了故土,可憐被鎖在籠里象折斷了翅膀再也不能與夥伴們一起飛翔。

在春天的樹林羞於與黃鸝比嘴巧,在水中的小洲上想著能象白鷺那樣沒有煩惱。

三國時的禰正平為你作了《鸚鵡賦》,但在風塵之中又有誰來愛惜你的羽毛。

作品簡析

這首詩寫鸚鵡,其實是借鸚鵡來寫作者自己的遭遇,從詩中可以看出,鸚鵡的遭遇與作者的是很相似的,鸚鵡“能言離土”,王守仁上疏被貶龍場,對鸚鵡的感嘆正是作者對自己的感嘆。

作者簡介

王守仁(1472~1529),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二十八歲參加禮部會試,名列前茅,中了進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廣東等地爆發民亂,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啟用,並平定了寧王等叛亂,立下赫赫戰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學大師,著有《傳習錄》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學說的集大成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