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冉諾的思想主要來源於托馬斯主義,並在此基礎上汲取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伊納爵·羅耀拉的神秘經驗和當代的一些新思潮。在方法論上,他採用德國哲學唯心論的超驗分析(即對人的本體的先驗結構作出分析),以人學為出發點,對傳統的天主教神學作出新的解釋,冉諾認為神學的基本目的是人類的救贖。人對信仰的要求有文化和本體兩個方面,二者相輔相成。從本體上說,人對上帝的臨在是絕對開放的,渴望超越自我,進入無限之內。人類純粹的本性境界從未真實存在過。上帝以不斷的“超越的自我通傳” (transcendental self-com-munication)與人相交,推動人類追求完善的生活。上帝的聖召與推動並不阻止人的自由抉擇。自然與“恩寵”互滲互存,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有意或無意地體驗到“恩寵”,這種恩寵就是上帝對人類的原始啟示。各種文化、各個宗教中都有這種原始啟示。基督教的啟示藉道成肉身,在歷史的耶穌身上得以完成。耶穌是上帝在歷史中的自我通傳,是基督教啟示的核心。基督教啟示在歷史中漸趨圓滿。任何宗教都為這一啟示鋪路,唯猶太教有特殊地位。對基督的救贖作出適當回應的人,便具有基督教的信仰。許多人雖然生活在上帝為人類預備的恩寵中,卻未能明顯地認識耶穌是主,但他們能夠從本體上接受人生的挑戰,力求向上發展。故善心的非基督徒,即使是無神論者,亦能是“隱名的基督徒”。在教會論和基督論上,冉諾認為教會為救恩的“基本聖事”。基督是救恩的“原始聖事”,是教會及七件聖事的根源,是一切使神人相遇的“聖事原型”。聖事是神人相遇的集中體現。基督的人性為上帝的“真實標記”,是他的神性在世上的真實臨格與真正的“自我表達”。基督的死為救恩的“聖事標記圖”,天父則是救恩的“主動因”。基督的死表明並實現救恩的奧跡。在基督身上,天主的自我賜予達到圓滿地步,同時又從耶穌身上得到絕對順服的回應,神人相遇的雙方獲得最高的顯示與實現。
關於教皇的地位和權柄,冉諾認為教皇在教會裡具有完全的、直接的主教首席權。他對整人教會和所有主教都有司法權。普世教會有必要統一於教皇名下,但是這種統一是帶有地方性的多元化的統一。論到教會和教皇“無謬誤”的訓導職務,冉諾認為在教皇行使他的訓導權時,只有當他清楚地提出一端道理,要求教徒把它作為上帝的啟示絕對相信時,才是無謬誤與無可挽回的教導。信條不可能表達完整的啟示真理。承認信條是不完全的,應該常受到真理的驗證,並不等於說信條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