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樹上地道出口抗日戰爭時期,冉莊民兵為了解決彈藥不足的問題,自己動手建立起地下兵工廠。 冉莊民兵的另一種打法,是誘敵深入,把敵人引進村來,充分利用地道優勢,殺傷敵人。 冉莊地道戰的輝煌戰績,是冉莊人民和民兵進行艱苦卓絕的奮戰取得的。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冉莊地道戰遺址,位於 河北省 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鬥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

遺址現仍保留著三、四十年代富有冀中當年特色的冉莊村落舊貌和地道及各種設施;舊址保護區以抗戰時期的冉莊村落為基礎,面積為30萬平方米,其中重點保護區為村中央十字街古槐樹為中心的四條主要街道兩側的區域,面積2萬多平方米。

概況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十字街古槐樹
保護區內的保定城市工作委員會舊址、冉莊抗日村公所、清苑縣抗日武裝委員會舊址、冉莊抗日武裝委員會舊址等處的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地下保留著當年構築的3000多米地道及地下 指揮部、地下休息室、地下兵工廠、囚籠、儲糧室、指路牌、 陷井廚房等地下設施及牆壁、地面、牲口槽、炕面、鍋台、面櫃等各種構思巧妙的地道口和碾盤、地堡、櫃檯、燒餅爐、石頭堡、高房、廟宇、學校暗室等戰鬥工事、通地道的水井等,展示著當年設施完善、可打可藏、可攻可守、可進可退的地下長城。

經念館展廳內陳列著大批寶貴的地道戰文物,有挖地道使用過的鎬、鐵杴、轆轤照明燈等用具,民兵集合、作戰使用過的銅鑼、軍號牛角號;土兵工廠製作的土槍、土炮、地雷、手榴彈、翻火子彈及烈士遺物、遺詩、資料、照片、獎旗和支前使用過的紡車、織布機及抗日支前的運輸工具、救護傷員的擔架等。輔之以聲光電等現代化展覽手段展現當年情景。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牆壁地道口

冉莊地道戰遺址距北京180公里;天津190公里;石家莊160公里;西北距滿城漢墓40公里;東北距華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在距遺址東北1000米處有新景點“侵華日軍在冀中罪行展覽館”。

冉莊地道戰遺址是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旅遊於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理想參觀地,也是為後人留下的一處永恆的、寶貴的歷史財富。

歷史

1959年8月,建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馬槽地道口
1961年3月4日,冉莊地道戰遺址被國家定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聶榮臻元帥題寫館名, 楊成武將軍為展廳題寫牌匾。

1994年8月,被列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5年1月26日,被共青團中央確定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澤民總書記為基地題寫牌匾;

1997年6月10日,被中宣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這裡很早就是保定市、清苑縣的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國防教育中心。

從1950年至今,冉莊每年都要接待數以十萬計的國內外參觀者。許多影視片如《地道戰》《烈火金剛》《敵後武工隊》《平原游擊隊》《劉關張傳奇》《擎天柱》《模範邊區晉察冀》《平原詩篇》《滹沱河風雲》等都在此拍攝。

地下兵工廠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樹上地道出口
抗日戰爭時期,冉莊民兵為了解決彈藥不足的問題,自己動手建立起地下兵工廠。 梁連恆在“七·七”事變前是做鞭炮的,對炸藥比較了解,就由梁連恆負責,除梁連恆外,還有7名技術人員。

開始,地下兵工廠設在梁連恆家的紅薯窖里,但在1939年被敵人發現,遭到破壞。後來梁連恆設計將地道口通到炕上,可從屋內炕上的地道口進入地下兵工廠。

民兵們用簡單的工具製造了大量的武器。地下兵工廠分工比較細,主要有鍛軋組、鑄造組、機加工組。鍛軋組以烘爐為主,在這裡鑄造打制大刀、長矛、土槍及各種武器配件。炭窯是製造火藥原料的,火藥配方很簡單:一硝、二磺、三木炭,再加上蒸煮、晾曬、細加工,便成了理想的火藥。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碾盤射擊孔
鑄造組通過各種關係將焦炭從敵占區搞來,利用廢鐵等鑄造地雷、手榴彈。他們製造的第一批地雷的殼是從 京漢鐵路扒回來的鐵軌為原料鑄的。

鍛軋和鑄造都產生很大的煙,為了把地下兵工廠里的煙排到地面又不讓敵人發現,他們就把梁連恆家的院牆修成空心,而且牆上留有排氣孔,空心牆與地下兵工廠相連,煙可以先通過這些洞吸到空心牆裡,再由空心牆上的氣孔排出。

機加工組用土鏇床加工地雷手榴彈把柄等木製配件,還用來加工製造鏜床、土槍、火槍筒等武器零部件。各種零件制好後,就在地下土兵工廠里組裝成土槍、擲彈筒、地雷、手榴彈、子彈等武器。當時製造武器的方法比較簡單落後,所以,民兵還在工廠里挖了一口防爆井,彈藥萬一在組裝中出事,可以立即投入井中,以防傷人。在鐵、木構件上打孔都是在土車床上加工。工廠里,每道工序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警報用的鐘
完全是由人工來完成的。武器製成後,存放在地下庫房裡。

戰鬥過程中,地道內的交通員通知兵工廠某工事需要什麼武器,土兵工廠就可以在敵人腳下運送過去。土坦克是用數層用水浸濕的棉被蓋住木桌製成的,抱炸藥包的人在木桌下頂著桌子衝鋒,用以防子彈。1945年拿下黑風口據點時就用了這種土坦克。

冉莊民兵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辦起的地下兵工廠,製造武器打擊敵人,為抗戰做出了很大貢獻。

冉莊抗日武裝委員會舊址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抗日戰爭期間冉莊抗日武裝委員會設在關帝廟。冉莊抗日武裝委員會曾在此辦公,這裡是冉莊決策和指揮武裝鬥爭、地道鬥爭的主要指揮所,又是為我主力部隊組織和輸送兵員的地方。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冉莊共有200多名優秀青年加入正規軍。這裡同時又是組織支前的辦公地。在關公神台—側有一處極為隱蔽的地道口——地平面地道口。電影《地道戰》中的假武工隊來冉莊刺探地道鬥爭情報的故事情節就發生在這裡,這個地道口下面的地道通往戰鬥的四面八方。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冉莊常吃敗仗,老鄉們傳說是關公保佑。其實地道戰的勝利,是先輩們運籌帷幄,指揮有方,冉莊民兵英勇奮戰的結果

歷史故事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轆轤井出口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冉莊人民把對日寇的深仇大恨化作抗戰到底的堅強決心和無窮力量,拿起 杴鎬,群策群力,構築地下長城,以自己創造的人為屏障和特有優勢給侵略者以致命的打擊。

冉莊地道經過不斷改進,構造形式逐漸完善。形成洞洞相連,戶戶相接,內外聯防,互相配合,進可攻,防可守的戰鬥型地道體系,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建黨建政開展抗日鬥爭

1938年,黨派幹部來到冉莊,深入民眾宣傳抗日,先後吸收了張森林等7名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於1938年冬建立起黨小組,繼而建立起黨支部,張森林同志首任黨支部書記,組織起農、工、青、婦會及人民武裝委員會。

1938年秋,呂正操司令員來到冉莊,在抗日村公所談判收編清苑縣西片聯莊會,把清苑縣5000餘人雜牌武裝,改編成人民自衛軍,擴大了抗日武裝。冉莊青年,積極參軍參戰,踴躍支前,僅1939年至1940年間,冉莊就有85名青年參軍,走上抗日前線。冉莊抗日民眾在黨的領導下,站崗放哨,除奸反特,傳遞情報,堅壁清野,扒鐵路,炸橋樑,割電線,毀公路,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碾盤射擊孔
構築地道眾志成城

1937年開始,日寇的鐵蹄踏進華北,把美麗富饒的冀中平原,變成了"抬頭見崗樓,到處是狼煙,無村不戴孝,處處聞哭聲"的人間地獄。敵人火燒冉莊,殘殺我骨肉同胞的野蠻行徑,激起冉莊人民的深仇大恨,決心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抗戰到底。冉莊人民寧死不屈,同敵人進行堅決的鬥爭,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藏。夏秋季節,利用"青紗帳"和敵人周鏇,秋後"青紗帳"一倒,人們在村內村外挖了單口隱蔽洞,用來藏人藏物。張森林於1938年率先在自己家中挖了數個隱蔽洞。有的洞被敵人發現,民眾生命和財產受到損失,因此,民眾又把單口洞改修成雙口洞、多口洞,這樣,一旦一個洞口被敵人發現,大家還可以從另外一個洞口出去,人民的生命財產有了一定的保障。清苑縣人民武裝委員會來到冉莊,組織民眾,在原有的單口洞、雙口洞和原有地道的基礎上,群策群力,構築地下長城。縣武委會搬到冉莊,親臨指揮。全村老少齊動員,根據戰爭的需要,邊戰邊挖,最後終於構築成了戶通戶、村連村,全長16公里的地道網。冉莊人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構思精巧的地道口。冉莊全部地道由東西南北4條幹線組成,並築有東西支線11條,南北支線13條。還有兩條連村地道,一條通村東北3里的姜莊,一條通村西5里的東孫莊。加有兩條突圍線,一條通清水河岸,一條通村東南的隋家墳。地道分軍用、民用地道兩種,民用地道藏物藏身,有若干水井相連,排水、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地道內部
取水、通風;軍用地道,則用於調兵遣將,利用設在屋內的牆根壁地道口、地面、牲口槽、風箱底、面櫃、炕面、鍋台等處地道口與敵周鏇。利用高房工事、地堡、廟宇、碾子、櫃檯、燒餅爐等工事及多處暗槍眼,巧妙制敵,形成一個縱深立體火力交叉的堅固堡壘,並具有三通(高房、地道、院落相通)、三堵(堵街口、堵門口、堵視窗)、三交叉(明槍眼和暗槍眼、高房和地堡、地堡和牆壁火力交叉)和五防(防水、防火、防煙、防鑽、防破壞)的多功能,地道里設有指路牌、照明燈、休息室、儲糧室、地下兵工廠、囚籠、陷阱等。敵人從哪裡來,我們就把它消滅在哪裡,整個冉莊成為一座堅不可摧的戰鬥堡壘。

地道戰術日寇膽寒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地面指揮所
冉莊民兵利用地道優勢開展地道戰、麻雀戰,並利用交通溝等地利條件,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戰鬥,抓住一切有利時機,打擊敵人。

為解決彈藥不足,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於1939年冬在梁連恆家設立土兵工廠,有7名技術人員。土兵工廠有地上秘密工作室和地下工作間,還設有連通地道的地下秘密彈藥庫,可隨時將彈藥運送到各戰鬥工事內,以應急需。

據不完全統計,從1939年至1948年冉莊兵工廠共制地雷1200個、手榴彈2500多個、翻火子彈5000餘發、土炮彈400餘發、掃帚炮2門、榆木炮1門、決槍百餘支及一些其他自製武器。

在戰爭年代的艱苦歲月里,冉莊民兵和人民,每到傍晚或戰爭之前,在敵人可能經過的巷道口,可攀之牆,可隱蔽之所,可取之物遍設地雷,利用地道戰和地雷戰相結合的打法,重創敵軍。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古鐘
抗日戰爭時期的冉莊女民兵,精神抖擻,颯爽英姿。除她們之外,冉莊婦救會的婦女們,種棉花、紡線、織布、縫製軍衣、做軍鞋、做慰問袋,身背公糧袋衝破 京漢鐵路敵人的封鎖線,把軍糧送到太行山區的人民子弟兵手中,她們丟下吃奶的孩子,丟開年邁的父母,長途跋涉,腳上血泡流的血,身上流淌的汗水,浸潤了華北山川。

冉莊民兵的另一種打法,是誘敵深入,把敵人引進村來,充分利用地道優勢,殺傷敵人。失敗的敵人逃出村去,又遭到埋伏在村外民兵的阻擊,形成內外夾攻之勢,使敵人處於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境地。

冉莊人民在抗日政權的領導下,1939年至1940年兩年內,就扒京漢鐵路2次,毀張保公路18次,割斷張保公路及王胡莊至西孫莊公路兩旁電線8次。此外,挖成交通溝總長達15公里,還挖了護村溝7.5公里。英勇的冉莊民兵,還先後到林水、陳吳莊、耿莊、李莊、蔣莊等村進行伏擊戰、追擊戰;拆毀黑風口炮樓、拔碉堡、拿據點,總計出村作戰85次。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1945年春,冉莊民兵在雙廟工事痛殲日寇,擊斃敵偽團長。數十次地道戰積累了戰鬥經驗,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有機地結合,打得敵人暈頭轉向,整個冉莊成了一個神秘的村莊。窮途末路的侵略者,不甘在冉莊的失敗,1945年春夏交接時,駐保定的日軍協同一個團偽軍的兵力,包圍了冉莊。當時,我民兵早已嚴陣以待,敵人進村後,地雷四處爆炸,他們只得破牆而過,在老母廟觀察情況的兩個民兵,發現一個揮舞指揮刀的日本軍官,指使20多個偽軍搶拆小廟工事,工事裡的民兵滿腔怒火,一槍結果了這個侵略者指揮官的命。敵人幾次瘋狂還擊搶屍,但都遭到更加嚴厲的懲罰,敵人急紅了眼,重新組織火力,猛攻小廟工事,我民兵乘機轉入地道,轉到敵後,拉響了敵群中的連環雷,炸得敵人鬼哭狼嚎,拖著十幾具屍體,狼狽逃竄。緊接著,敵人又以兩個團的兵力,分3路向冉莊襲來,民兵早已做好戰鬥準備。敵偽團長身挎洋刀指揮敵人從東村口摸進村來,被雙廟地堡工事裡的民兵首先發現。等到相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影片《地道戰》
距十幾米遠,工事裡的民兵高興地說:"好小子,你來得正好!"民兵班長李明貴,瞄準敵團長的腦門,只一槍便結果了他的性命。敵人象沒頭的蒼蠅,亂竄亂跳,冉莊村里各戰鬥工事一起開火,敵人傷亡慘重,再也不敢前進一步,敵陣大亂,以徹底失敗而告終。從此,敵人留下了一句口頭禪:"寧繞黑風口,不從冉莊走"。戰鬥結束後,縣武委會指導員喬軍同志召開全村各民兵幹部和魏莊高小全體師生大會,總結歷次地道戰的經驗和取得的輝煌戰績,號 召冉莊民兵戒驕戒躁,再接再厲,抗擊 日暮窮途的日軍。獎勵錦旗一面、步槍和手槍數支、地雷1000個、子彈300發。號召全區民兵發揮機智勇敢的戰鬥精神,配合國際國內大好形勢,準備迎接反攻日寇的最後勝利。

抗日先烈永垂青史

冉莊地道戰的輝煌戰績,是冉莊人民和民兵進行艱苦卓絕的奮戰取得的。特別是埋葬在村側墓地的30多名冉莊烈士的忠骨,是冉莊人民的驕傲,是冉莊的魂,冉莊人民將世世代代永遠銘記他們的豐功偉績。
抗日烈士張森林1909年出生於冉莊,1938年張森林同志任清苑縣冉莊抗日政權秘書,寫下一首《從戎賦》:
        東來魑魅踐山河,神州烽煙血淚多。
        且將毫墨拋書案,怒持劍戟戰群倭

1938年,區委吸收張森林同志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冉莊第一名共產黨員,第一任村支部書記。1940年,張森林同志調任區委書記,兼清苑縣大隊政委。當時張森林及幹部們,常在白天藏在洞內看批示,寫報告,分析情況,計畫工作,夜晚出來進行抗日活動。張森林任職期間,組織領導農、青、婦、工會及人民武裝,展開了頑強的抗日鬥爭。張森林為保衛家鄉,為祖國的抗日救亡運動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1943年農曆三月初五夜間,張森林與縣委宣傳部朱信等同志在耿莊南場一老鄉家組織秘密會議,會後朱信連夜轉移到李莊。由於漢奸告密,耿莊、義和莊、段莊3個炮樓的敵人把張森林和區委宣傳委。

建設發展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地道戰展廳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建於1959年,當時隸屬於冉莊村,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實際任務的需要,紀念館幾度變更,2004年3月成立了由清苑縣縣委書記任主任的 清苑縣地道戰遺址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暨清苑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冉莊地道戰紀念館館長擔任,為縣委直屬正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紀念館供遊客參觀的主要內容有:冀中冉莊地道戰展廳、地道遺址及地下作戰設施和地上遺址保護區。

冀中冉莊地道戰展廳於1991年建成,1997年重新布展,楊成武將軍為展廳題寫門匾,展廳內珍藏著大批革命文化,利用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再現了當年情景。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文物陳列室
冉莊地道戰遺址保護區30萬平方米,現仍保留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環境風貌,完整保留著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鍋台、石頭堡、面櫃等各種作戰工事,並對冉莊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裝委員會等進行了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

地下完整保留著當年作戰用的地道3000米,以及卡口、翻眼、囚籠、陷井、地下兵工廠等地下作戰設施。

冉莊地道戰遺址,1961年3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8月,被列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1月,被共青團中央確定為全國青少年教育示範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3年9月,被河北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為第一批省級國防教育基地。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由聶榮臻元帥親筆題寫館名,楊成武呂正操張愛萍魏巍等老一輩革命家、著名作家等親臨遺址參觀並題字留念。

紀念館自建館以來,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遊客來這裡參觀旅遊,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近幾年,每年接待遊客約50萬人次,為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發揮了重要作用。

旅遊指南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地理位置
自駕車路線:從北京方向來走 京珠高速公路清苑縣路口下道南行3公里,再右轉駛入通往冉莊的縣級旅遊專線公路;從石家莊方向來走 107國道或京珠高速,望都下道,走省級旅遊線向東行20公里。

乘公車路線:自保定江城客運站乘坐保定—陽城、保定—李莊、保定—北段莊班車到冉莊。

門票:冉莊地道戰遺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近幾年來景區投入大量資金,多層次,多角度挖掘、完善、充實了教育內容,並對整體環境進行大規模的整治,延長了遊客參觀時間。根據保介經費字(2006)27號檔案精神,自2006年8月10日起實行新票價格為50元/人次。

講解收費標準:1-10人,30元/次;11-20人,40元/次;21-30人,50元/次;31-40人,60元/次(原則上每組不超過40人)。

相關資料

1:http://www.lyheb.com/qiye_vip/jingqu/rzddzyizhi/

2:http://www.21sjzg.com/zghb/%B1%A3%B6%A8%CA%D0/nzddzjlg.htm

相關詞條

石家莊市博物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軍事教育博物館河北地質學院博物館河北省科學技術館河北省博物館柯棣華紀念館邯鄲市博物館河北省邯鄲市科技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邢台地震資料陳列館郭守敬紀念館保定市蓮池管理處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