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書閣

光二十七年(1847年),兵書閣和文星橋相繼進行過維修,屬於集橋、亭、閣、殿為一體的古建築群系。 清道光五年(1825年),村民集資,重建兵書閣和文星橋,並在原閣殿的明間伸出二座高14.2米,三層六角翹角檐攢尖葫蘆頂式樓閣,使其“整新俾宇,巍峨再出沖霄之像”。 兵書閣和文星橋的獨特建築風格,在通道侗族建築史上亘古未有。

兵書閣位於通道縣西北50公里的戈沖鄉占字岩村。它的始建年代,以遺存迄今的閣樓梁記載,為清朝嘉慶十五年(即1810年)。與兵書閣一箭之隔,遺存一座三亭式廊橋,名叫文星橋。清道光五年(1825年)和清道 光二十七年(1847年),兵書閣和文星橋相繼進行過維修,屬於集橋、亭、閣、殿為一體的古建築群系。兵書閣和文星橋坐西朝東,南北通面闊19.2米,東西通進深15.4米,通高14.72米,西側建有一座祠廟,總面積為420平方米。
兵書閣系穿斗與抬梁混構純木件樓閣式古建築。清嘉慶年始建時為雙坡屋面單層民居建築。清道光五年(1825年),村民集資,重建兵書閣和文星橋,並在原閣殿的明間伸出二座高14.2米,三層六角翹角檐攢尖葫蘆頂式樓閣,使其“整新俾宇,巍峨再出沖霄之像”。文星橋也頗有建築特色,東頭是雙肩庶殿頂蓋八字門坊入口;西端與山欹側,建單檐庶殿頂門坊作出口;橋中部建重檐歇山頂式閣樓,構成整長19.2米的廊橋,此橋不架於水上,而傲立於陸地。
兵書閣和文星橋的獨特建築風格,在通道侗族建築史上亘古未有。它那濃厚的民族文化韻味,飄香四溢;在漫漫的歷史風塵中,磨礪迄今,數百年不衰,實為侗鄉苗寨文化之瑰寶。
1988年通道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發文公布其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最近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