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這一概括也與班固所列的兵技巧家著作目錄所透出的信息大致符。詳述
根據《漢書·藝文志》的描述,兵技巧學的內容應當包含如下兩個方面:一是對作為戰爭主體性因素的人的關注。即是說,每個士兵都應“習手足”,具有作戰殺敵的本領與技能。春秋戰國時代的士兵們進行的軍中遊戲,如鷲鞠、投石、超距、跑跳、長距離行軍等實為用基本的軍事訓練,是對士兵身體素質的提高,以適應實戰的要求。而對士兵們進行的角力、手搏、射法、劍戟之道、戰陣規則之類的訓練,則是對士兵具體作戰技能的提高。“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軍隊作戰屬集團行為,集團行為的優劣從某種程度上說取決於組成集團的個體行為的優劣,而且,在實際的戰陣中集團性的拚殺一定要落實在個體之間的生死拼搏之中,士兵個人作戰殺敵技能的高低不僅直接決定著他自己的生死存亡,而且也從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對敵方的有效殺傷和戰局的勝敗。這正是兵家尤其是兵技巧家注重士兵“習手足”的關鍵所在。
二是對戰爭中器物因素的關注。即“便器械,積機關”在確立“攻守之勝”之中的巨大意義。武器裝備的進步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是同步的,“《易》日:‘古者弦木為弧,刻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用上矣。後世耀金為刃,割革為甲,器械甚備。”(《漢書·藝文志》)這包括攻擊性的種種武器、防護性的盾甲、城塞險阻等軍事設施以及戰爭中套用的其他必須物資。手持攻擊性武器的士兵一定身穿甲冑或手拿盾牌,在進攻他人時以防他人的攻擊,而身穿甲冑或手持盾牌的士兵在防備他人進攻的同時,也一定手持利器時刻準備殺傷前來進
攻之敵。因此,武器裝備的精良與否,如劍、戟、矛、箭的銳鈍、甲冑的堅固所具有的意義,就在戰爭中十分明顯了。這正是兵技巧學講求“便器械”的意義所在。
另外,城市、關塞、營壘等軍事性建築,在戰爭中的意義和作用,亦為兵家所注重,更為兵技巧家所看重。墨子對城市建築的防守性的研究,使他獲得了“墨守”的稱號。楊亂先生曾對城市在戰爭中的作用作過如下論斷:“從軍事方面來看,戰國時期的城市有以下特點:第一,這些城市是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第二,城市是當時製造武器和防護裝備的生產中心。第三,城市人口是充分的兵員補充基地,以臨淄為例,有戶七萬,如果每戶出三個男丁,則可達二十一萬兵員.第四,城市在防禦方面,是一處很好的設防堡壘,外有高牆深壕,城內各高聳的宮殿台基在戰時是重要的制高點,能夠在相當時期內抗禦敵軍的圍攻。”(《中國古兵器論叢》,文物出版社1985年10月版,P133)城塞固然是為防禦而設,但其目的卻不僅僅在於防禦,它更是進攻的起點和後援.兵家往往藉助城塞建築之助,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打退敵人的進攻,消耗其人力、物力,進而尋求反攻的時機,化退守為進攻,轉被動為主動,以扭轉戰局。例如,田單正是藉助了城市建築而固守即墨,隨後由即墨對燕軍進行反攻,一舉收復齊國失地七十餘城.因此,城塞建築的合理有效性、實用性,就甚為兵技巧學所關注。
代表著作
《漢書·藝文志》中共記錄兵技巧家十三家,目錄如下:《鮑子兵法》十篇。圖一卷。
《五子胥》十篇。圖一卷。
《公勝子》五篇。《苗子》五篇。圖一卷。
《逢門射法》二篇。
《陰通成射法》十一篇。
《李將軍射法》三篇。
《魏氏射法》六篇。
《強弩將軍王圍射法》五卷。
《望遠連弩射法具》十五篇。
《護軍射師王賀射書》五篇。
《蒲苴子弋法》四篇。
《劍道》三十八篇。
《手博》六篇。
《雜家兵法》五十七篇。
《蹴》二十五篇。
“右兵技巧十三家,百九十九篇。省《墨子》重,入《蹴》也。 ”
“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