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16年1月,江西省萍鄉市原政協主席賀維林涉嫌受賄與濫用職權案開庭審理。十八大以來,江西萍鄉市先後有多名省管幹部落馬,成為江西腐敗“重災區”。媒體調查發現,萍鄉市部分官員抱團形成“共腐圈”,造成幹部選人用人“逆淘汰”現象。“共腐圈”是個什麼圈?貪腐持續時間長,且多在本地成長,在當地形成了關係網和利益圈,“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譬如,萍鄉市房管局原局長饒本春不顧幹部提拔任用的規定,曾直接將司機顧某某提拔為副科級幹部。蘆溪縣原副縣長黃雲群在沒有工作或已下崗的情形下,為夫妻雙方的兄弟姐妹重新找到了工作,且都是行政事業單位。黃雲群還頻頻插手幹部工作調動、職務升遷,被當地人稱為“地下組織部長”,這些不正常造成了“官場的逆淘汰”,直接導致了整個體製成為這些官員們的後花園,也形成了“國家的錢當成私人的錢,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逾越審批財物規矩的怪相。
突出表現
“共腐圈”是腐敗重災區的突出表現。腐敗本來是見不得光的行為,一些地方雖有腐敗發生,但畢竟腐敗行為者有所顧忌,因此不至於成為重災區。而一旦腐敗分子構建了“共腐圈”,並讓其成為支配權力運行的地下組織,則腐敗一定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所謂的“共腐圈”,其實就是權力尋租者的抱團,這種腐敗共同體讓權力依附成為一種習慣,讓權力勾結成為一種常態。
典型危害
共腐圈”的典型危害有兩個:逆淘汰與壁壘化。逆淘汰指選拔官員時只有進入“圈子”才能脫穎而出,如果不進入所謂的“圈子”,即便再優秀,也可能被淘汰或者坐冷板凳。這種逆淘汰既造成了官員選拔的異化,使公平競爭規則被人身依附關係所替代,也容易讓潛規則泛濫,甚至本來還算清正廉潔的官員失去定力和信心。壁壘化是指權力行使存在壁壘,任何需要權力支持的正常要求都會受阻,除非權力收到了好處、得到了實惠,可以高抬貴手或網開一面,才會有所動靜。這種無形中存在的壁壘,讓權利處於弱勢和被擠壓的狀態。
如何破解
“共腐圈”因為封閉性和隱蔽性而難以被發現、破解。那些臭名昭著的“圈子”之所以被公眾熟知,多是因為“圈子”被一鍋端之後的曝光。在之前,“圈子”對於公眾來說就像是一個模糊的傳說——雖然能夠感覺到它的存在,但總是看不見、摸不著。對公眾來說,他們要想從外圍看到“共腐圈”的真相,難上加難。當“共腐圈”形成時,權力和權利就站到了對立面。打破“共腐圈”,需要看到它的特點,以對症下藥:
首先,“共腐圈”的形成依賴於權力的人身依附,當正常選拔機制被“一言堂”所代替時,指導官員的思想便不是權為民所用,而是如何投領導所好,並攀上高枝進入“圈子”,成為“圈子”中的一員。
其次,“共腐圈”的形成依賴於權力的暗箱操作,因為有暗箱操作的空間,權力就可以自由運作,就可以順利地結成聯盟,將監督排斥在外。
面對“共腐圈”的猖獗與危害,必須嚴肅、完善官員的選拔機制,讓其更加透明公開,並讓公眾在其中有更大的評價權和監督權,從而保證官員選拔的公平公正,保證規則戰勝潛規則,保證官場的優勝劣汰。同時,應把權力裝在制度的籠子裡,讓權力的行使置於科學的考評和公開的監督之下,從而消除權力尋租的空間,減少權力勾連的機會,杜絕“共腐圈”的生成和壯大。對於權力來說,“共腐圈”是一種容易導致權力異化的惡疾,必須對其下猛藥以正本清源,還權力“為人民服務,與人民為盟”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