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情況
聽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1990年6月東山村墓葬群遺址挖掘後,為了保護這塊遺址不被破壞,1992年,在遺址處開挖了一個池塘,並在池塘內建造了一座九曲橋。就在開挖池塘時,人們發現了這口古井。經過考古專家仔細勘查,發現古井井壁是用帶榫異型磚砌成,磚呈紅、黃、青3色,叩之有金屬聲。古井上下部位的異型磚尺寸各不相同,擺放也很有講究,下層的榫眼較小,上層的榫眼較大,由此,專家們推斷,井磚是定作而成的。據考證,異型磚出現於秦朝,而帶榫眼的異型磚唯南北朝獨有,故命名為“六朝古井”。該井深13.8米,大約是普通家用水井的2倍,從所處的地形推斷,可能是用於山坡上農田灌溉的。
挖出古井時,井中還出土了陶罐、瓷碗、龜背殼、網墜等20餘件文物,現都陳列在市博物館裡。其中14隻陶罐基本完好,估計是吊水之用,4隻網墜中2隻色紅、2隻色青,系磚質,2隻白色瓷碗,經過專家考證,為宋代物品,不過出土時,一隻因年代久遠已損壞,一隻完好。
2007年7月20日,六朝古井被市政府列為第三批張家港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
六朝古井雖不是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遺蹟,但也是在東山村遺址中被發掘出來,同屬東山村遺蹟。建造九曲橋時,在古井四周建造了一座亭子,一為與整體的景色相協調,更為了保護這座六朝古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