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受法
經文記載
亦對也。受。領納也。謂眼與好惡之色。相觸對時。即生苦樂之受。
是名眼觸受。二耳觸受謂耳與好惡之聲。相觸對時。即生苦樂之受。是名耳觸受。三鼻觸受謂鼻與香臭之物。相觸對時。即生苦樂之受。是名鼻觸受。四舌觸受謂舌與美惡之昧。相觸對時。即生苦樂之受。是名舌觸受。五身觸受謂身與美妙粗惡之境。相觸對時。即生苦樂之受。是名身觸受。六意觸受謂意分別五塵好惡妍醜之境。即生苦樂之受。是名意觸受。(五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也。)六受法出自《大集法門經》,六受法分是五塵好惡妍醜之境。
亦對也。受。領納也。謂眼與好惡之色。相觸對時。即生苦樂之受。
是名眼觸受。二耳觸受謂耳與好惡之聲。相觸對時。即生苦樂之受。是名耳觸受。三鼻觸受謂鼻與香臭之物。相觸對時。即生苦樂之受。是名鼻觸受。四舌觸受謂舌與美惡之昧。相觸對時。即生苦樂之受。是名舌觸受。五身觸受謂身與美妙粗惡之境。相觸對時。即生苦樂之受。是名身觸受。六意觸受謂意分別五塵好惡妍醜之境。即生苦樂之受。是名意觸受。(五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也。)佛教術語。 【五蘊】指色、受、想、行、識,這五事蘊結不分,合稱五蘊; 【六塵】指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的合稱。
基本簡介 詳細介紹 詳解五山教6)
名字由來 分級佛學常見辭彙。
佛語名稱 佛語出處 相關內容以下截錄自台北大毗盧寺成觀大法師編撰之《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下冊慧律大法師強烈推薦,現代人研讀楞嚴經首選! 注!!凡黑體字,皆是楞嚴經原文,正常字型是其...
受陰區宇相 受陰盡相 受陰十境相 迷則成害 受陰法顯(334年—420年),俗姓龔,平陽武陽(今長治市襄垣縣)人,三歲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東晉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法顯六十多歲的高齡,與同學...
人物生平 背景 著述 人物貢獻 人物軼事天子駕六是我們古代的禮制的一種行為。皇帝級別的六匹馬拉的兩輛馬車,即著名的“天子駕六”。天子所御駕六,其餘副車皆駕四。《尚書。夏書。五子之歌》曰:“懍乎...
簡介 出處 規定 周禮 例如建制聞如是。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是時賢者舍利曰。請諸比丘聽說法。上亦好中亦好竟亦好。有慧有巧最具淨除至竟說行聽。從一增至十法。聽向意著意。聽說如言。諸比...
長阿含十報法經卷上 長阿含十報法經卷下諸法無行(hèng)經 梵名 Sarva-dharmāpravrtti-nirdes/a。凡二卷。姚秦鳩摩羅什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闡說諸法之實相,原...
諸法無行經全文 《智度論》《宗鏡錄》開示 與《妙法蓮花經》相似之處《靈寶畢法》全名為《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相傳為正陽真人鍾離權在終南山石壁獲得《靈寶經》30卷,後參悟其中真諦,而成此書。《靈寶畢法》主要講述的是內丹...
簡介 出現時間 主要內容 養生理論 批判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