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特色
1.多種書體與藝術技法的有機滲透
“六分半書”最突出的特點是各種藝術技法相滲透的通融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各種書體的相互滲透;二是書、詩、畫藝術的相互滲透。就各種書體藝術的相互滲透而言,板橋成功地處理了“熔鑄”與“創新”的關係。他在《署中示舍弟墨》詩中說:“字學漢魏,崔、蔡、鍾繇; 古碑斷碣,刻意搜求”。可見他是從漢魏碑碣入手的,尤其是對崔瑗、蔡邕,鍾繇的書法進行了刻苦學習和研究。而板橋卻能在繼承古代優秀書法傳統的基礎上,敢於突破前人枷鎖,打出自己的旗幟。
他的成功在於,既是建立在傳統範式的基礎上,又能巧妙熔真、草、隸、篆為一爐。自述云:“板橋既無涪翁之勁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異,創為真隸相參之法,而雜以行草。”這種“真隸相參之法”,即以分隸參入行楷之中,同時又書以行草筆勢。鄭板橋“真隸相參”的分六半書,成熟於五十歲以後。他五十歲時臨《蘭亭序》,雜以種種“筆”和“體”、“書以己意”,並稱之為“破格書”,“時稱板橋體”,即“自號六分半書”。這裡的“六分半書”只能意、會,不能從比數上作簡單的理解。“六分半書”的字多在橫里用力,這正是黃山谷家法。結體多帶扁,轉折處喜用蹲筆,按得較重,有力透紙背之感,有時看山去象蘇東坡,而較東坡疲硬活潑。在布白上,他承襲徐青藤的“亂石鋪街”,不是一行行垂直而下,而是有偏有正,有大有小,有寬有窄,甚至東倒西歪,但看上去卻是一氣呵成,並不顯得東倒西歪,這形式大有“顯落銀河”之妙。
就章法而言,由於“板橋體”多是題畫書法,章法錯落有致,時出天趣,一行之中,常以縱橫、斜正、大小、粗細的方法取得行款上的變化。至於詩與書畫的相融,這是板橋書風的一大特點。他的題畫詩,借自然之美比喻人,托自然之物以諷人,表現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從“衙齋臥聽蕭兼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高潔人格與其桀驁不馴之氣,一掃明清以來玩弄墨技巧,對陳腐詩句強作圖解的師古之風,充分顯示了“神理俱足”的革新精神。
2.具有風流雅謔的特徵
“板橋體”的又一特點是富有幽默情趣。在傳統書法藝術與倫理觀念的夾縫中,有一塊人跡罕至的地盤,即幽默。“一官歸去來”的鄭板橋,精神重負顯然是沉重的,只有幽默才是減輕這重負的最好辦法。中國書法在草創時期,總是莊重、典雅與純真稚氣、幽默任性兼而有之。然而當書法貴族化傾向日益占統治地位之時,不苟言笑,四平八穩的面目成了書法的正宗。改變這種審美定勢的始作俑者是張旭、杯素,而鄭板橋則是真正將幽默引入書法的藝術大師。“板橋體”的幽默是一種對自己的藝術追求,“做趣味思想”的幽默。我們從他的《畫竹題記》里,看到的是板棋逢對手一種喜劇氣氛。而那幅《七言詩軸》乍看起來,各體混雜,又雜以變了形的異體字,使人一時不知如何進行審美判決。然而就在這不知不覺的判決中,人們卻能獲得另一種幽默美感,即一種對傳統進行了如此顯示趣味思想的漫畫式的模仿,一種對莊嚴與諧調的嘲笑。對於欣賞者來說,“板橋體”的幽默味,最直接的是從他隨心所欲,隨意變形,隨勢變形的形質特徵看出來的。那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形態,在隸書主鏇律下突然將象形成分更濃的篆籀體揉合其中,可謂莊重與滑稽並存,完善與破損與共。
總之,就“板橋體”的藝術外在形式而言,主要通過詩、書、畫三者的融合和篆、隸、真、行、楷諸種書體的滲透,來實現形質、法度的“奇而不詭於正”。就“板橋體”的藝術精神而言,則是以風流雅謔為特點的幽默恢諧。這是板橋體豐富的書法文化內涵之所在。
作品簡介
鄭板橋的書法創作,多以題畫詩的形式流傳於後世,此類作品以詩、書、畫合璧的形式出現,書法藝術與詩、畫融為一體,又顯示出獨特的美。他另有一些為官時無意於書而寫的判詞,也別具一種書法意趣。倒是他有意創作的有些書法作品,用了不少異體字和自造的字,章法布局雖刻意經營,也不免稍嫌渙散。不過。從整體上看,鄭燮實不失為清代乃至整個書法史上的一位怪才和奇才。他的“板橋體”是書法史上的一顆永放光彩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