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簡介
公立醫院改革是新醫改最終方案中的一個核心環節,公立醫院改革舉措在修改稿中作了調整,“醫藥分開”的實現形式有了更新表述:修改稿取消了“實行醫藥收支分開管理”的“無效”表述,而在“醫藥分開”的實現形式上,修改稿提出“探索公立醫院門診藥房改制為零售藥店等醫藥分開的有效途徑”。其中的“醫院門診藥房改制為零售藥店”部分,有人士表示“非常贊成”,也有人善意提醒。
試點工作
《21世紀經濟報導》披露:在如何選擇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上,修改稿增添了“醫改協調小組制定試點原則和政策框架,統籌協調指導各地試點”。有人士分析,這表明具體試點將由地方自行選擇,可能不單設國家層面試點。
主要任務
破除以藥補醫,取消藥品加成,降低醫用耗材和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檢驗價格,提高診療、手術、護理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價格;
完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實行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開,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
建立規範高效的運行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建立以質量為核心、公益性為導向的醫院考評機制;
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配套措施
公立醫院改革是與新醫改密切聯繫的、備受廣大國民關注的改革環節,在最終方案里未有根本性的調整。“公立醫院改革,短期內不會有很多實質性改變,依然將通過3年試點,總結經驗後再推廣。”上述衛生部官員透露。並且據其介紹,在進行公立醫院改革的同時,一項促進民營醫院發展的政策也將相繼出台,如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章節中,添加了“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鼓勵民營資本創辦非營利醫院”。
徵求意見
衛生部等五部委23日聯合發布《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根據指導意見,我國選出16個城市作為國家聯繫指導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地區,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
據了解,此次確定的16個國家試點城市分別是:東部6個,包括遼寧鞍山、上海、江蘇鎮江、福建廈門、山東濰坊、廣東深圳;中部6個,包括黑龍江七台河、安徽蕪湖和馬鞍山、河南洛陽、湖北鄂州、湖南株洲;西部4個,貴州遵義、雲南昆明、陝西寶雞、青海西寧。
指導意見指出,試點要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提高公立醫院運行效率,努力讓民眾看好病。
要按照“適度規模、最佳化結構、合理布局、提高質量、持續發展”的要求,堅持中西醫並重方針,統籌配置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醫療資源,促進公立醫院健康發展,滿足人民民眾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切實緩解民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
醫改路線圖
自2月初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至此,被看成是新醫改進程里重中之重的公立醫院改革“路線圖”正式呈現 在了公眾面前。
早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醫療體制改革的成敗關鍵取決於公立醫院改革的結果。在基本藥物目錄公布、資產重組等因素的聯合推動下,先是醫藥指數在11月中旬順利突破前期最高點,成為自大盤下跌以來最先收復失地的行業;而後政策方面對資本門檻的放寬,也無疑為整個醫藥市場注入了新鮮的力量。隨著《指導意見》的正式出台以及各試點改革工作步入正軌,醫藥行業在未來的發展趨勢正漸漸明朗起來。
試點名單
聚焦1、試點城市名單揭曉,方案靈活方向明確
23日,衛生部、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新發布的《關於確定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繫試點城市及有關工作的通知》中公布了16個試點城市的名單,其中包括東、中部的各六個城市及西部四個城市。
《通知》指出,各國家聯繫試點城市要按要求,針對本地公立醫院的突出問題,結合本地工作基礎和環境條件,制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既可以推進綜合改革,也可以重點突破個別或若干關鍵環節;既可以在全市範圍內縣級(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開展試點,也可以選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公立醫院進行試點。
而與月初原則上通過的《指導意見》相比,此次正式出台的版本包括四個部分共十八條,並明確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等內容。九項試點的主要內容為:一是完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加強公立醫院規劃和調控,最佳化公立醫院結構布局,建立公立醫院之間、公立醫院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二是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明確各級政府舉辦公立醫院的職責,積極探索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逐步實現公立醫院統一管理,建立協調、統一、高效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三是改革公立醫院法人治理機制,明確政府辦醫主體,科學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責權,探索建立以理事會等為核心的多種形式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制定公立醫院院長任職資格、選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醫院院長激勵約束機制;四是改革公立醫院內部運行機制,完善醫院內部決策執行機制和財務會計管理制度,深化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勵機制;五是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合理調整醫藥價格,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實現由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補償,完善醫療保障支付制度;六是加強公立醫院管理,確保醫療安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改善醫院服務;七是改革公立醫院監管機制,加強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安全質量監管和經濟運行監管,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對公立醫院的監督作用;八是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開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九是加快推進多元化辦醫格局,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院。
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杜樂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儘管社會上普遍看重公立醫院改革進程中降藥價等具有直接利益影響的內容,但其實《指導意見》中的每個細節都關係著改革整體的成敗,也值得各界關注與跟進。杜樂勛還指出,儘管《指導意見》只是在方向上明確了一個範圍,並沒有實際約束效力,但這正是為了避免讓整個公立醫院改制變得過於模式化。“因地制宜,才能更加靈活的把總體的指導精神套用到各地的醫改當中,”杜樂勛說。
重塑全行業
聚焦2 、新醫改或可重塑全行業,醫藥分開利好相關領域
此前,基本藥物目錄製度的執行在加速了一些中小企業被兼併、整合進程的同時,也使得那些進入國家藥物目錄的企業不得不快馬加鞭擴大產能,滿足即將到來的爆發式市場需求。月初,隨著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公立醫院改革正式破冰。儘管有專家曾表示,由於試點範圍有限以及不容忽視並有待實踐的一些細節問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所帶來的衝擊在今後一到兩年內對行業的整體格局不會產生實質影響。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長期來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經驗有可能將逐步改變醫藥行業的傳統布局和規則。
這其中,由作為公立醫院改革亮點之一的取消藥品加成所引發的變局,無疑成為了與患者和醫院利益關係最為密切的一個環節。不難預想,隨著試點醫院逐步擺脫對藥品收入的依賴,其對藥品價格也將變得不敏感。同時,基本藥物目錄品種和國產廉價藥都會面臨不少市場份額提升的機遇,基本藥物目錄品種在大醫院的使用份額更會有顯著提升。有分析人士指出,不排除改革試點期間全國醫院藥品市場有加速擴容的可能。
另一方面,根據政府向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提供的補償方案來看,補償標準是通過每家醫院的合理收入和支出來擬定,因此也有分析猜測,醫院從自身利益出發可能會由於增加收入基數而催生醫院用藥市場在2010年出現高增長的局面。這也意味著面向醫院的藥品生產企業,其銷售收入面臨提高的可能,並且普藥、專科藥都有受益機會。此外,若取消藥品加成且補償到位,外企原研藥失去了價格加成給醫院帶來利潤的優勢,其銷售份額下降幅度無疑將變得明顯,這也將有利於國產仿製藥和仿創藥企業搶占市場,而這對於行業企業顯然也是普遍利好的。
除了我國藥企自身受益外,在取消藥品加成的政策驅動下不少投資顧問也紛紛表示看好醫療服務行業在未來面對的機遇。由於藥品加成向來在很大程度上支撐著我國公立醫院的收入,僅依靠政府財政進行這一部分收入缺口的補貼並不能完全緩解醫院財政系統可能面臨的壓力,因此依靠醫療服務收費無疑將成為試點醫院獲益的重要途徑,而這對於以生產醫療診斷試劑的生產商來說將構成長期利好。
公立醫院態度
如果門診藥房變成零售藥店,公立醫院會喜歡嗎?
一家三級甲等醫院的有關人士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含蓄地表達了觀點,“門診藥房託管也好,改制成零售藥店也好,我認為出發點與實行藥品零差價、收支兩條線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平抑藥價,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王錦霞並不將“門診藥房改制成零售藥店”的意義,等同於“零差價”或“收支兩條線”。她毫不避諱地說——“收支兩條線”是計畫經濟的模式,亦是管辦不分的繼續;“藥品零差率”則是對醫院賣藥的變相支持,是對“醫藥分開”的迴避,更給社會零售藥店帶來了不公平、不公正的市場環境。
或許,事實可以證明王錦霞的觀點。兩年多前,“藥品零差率”已在國內試點,一篇新聞調查指出,“零差率”的最大贏家並非患者,而是醫保機構和公費醫療機構。
住院藥房 暫時按兵不動?
“門診藥房是大頭,因此先從這裡動手。”王錦霞提供的數字表明,據衛生部統計,2007年門診病人平均藥費占醫療總費用的50%。2008年的衛生統計報告顯示,門診病人藥費比重仍高達50%以上。2008年,全國門診總計28.4億人次,住院為9800萬人次,“從這兩個數字對比,也能看出門診藥費的比重。同時,看住院藥房也應保留,在急用藥、手術用藥上更利於醫治患者。”
省內一家醫院的一位中層幹部認為,王錦霞的算法不夠科學,因為住院方面的人次雖少,但單次藥費遠超門診單次藥費。兩者的差距並不能從看病人次上清晰反映,“有的醫院,可能住院藥費比門診藥費更高。”
省內另一家三級甲等醫院的外科醫生也贊同這一觀點,“門診藥房改制,對我們影響不太大,因為患者本來就喜歡在醫院開完藥,再到外面藥店買藥,這樣的患者甚至可能是大部分。相對來說,影響外科會比較小,對內科影響確實比較大。”
怎樣保證藥品質量?
長春市中心醫院院長陳明強表示,“如果把門診藥房改為零售藥房,一定要有配套措施。醫院進藥有嚴格程式,除了極特殊情況,藥品質量都是合格的。改制成零售藥房後,首先我們要考慮怎樣確保藥品質量,其次是財政要有投入。”
門診藥房作為醫院的一塊大蛋糕,一刀切走如何善後,必須考慮。否則,醫院處境將很尷尬,這也意味著即使把門診藥房改為零售藥店,也將會衍生其他的以藥養醫之法。對此,王錦霞認為,新醫改方案中提出三年投入8500億元的規劃,每年2800億元,按照2007年醫院藥品銷售額4037億計算,醫院藥品獲利額為606億元。因此,財政補足沒問題。
方案解讀
解民憂
醫改向何處去,事關億萬人民健康,千家萬戶幸福,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經過長期醞釀,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4月6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為涉及廣大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新醫改指明了前進方向。《意見》的提出,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又一具體實踐。
根據《意見》,新醫改解民之憂的核心舉措一是減輕民眾負擔,突出公益性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人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增長到2007年的72.5歲,全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原有的醫療衛生體系越來越不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看病難、看病貴”成為許多普通百姓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為解民之憂,新醫改在政府、社會、個人的三方利益調整中,突出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屬性。明確提出通過加大投入、強化監管、改善服務等舉措,切實發揮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職責,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促進公平公正,切實緩解醫藥費用上漲過快,個人負擔過重的問題。
二是擴大保障範圍,推進城鄉均等。過去,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比較突出,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同社會人群之間在享有醫療保障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新醫改將解決資源配置不合理、推進醫療服務均等化作為重點,明確提出,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爭取到2011年,建立全面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和基本藥物制度,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普及,到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三是提高服務質量,完善醫療體制。除了政府投入不足、資源配置失衡之外,體制機制不健全、不合理是造成“看病難,看病貴”的又一主要原因。新醫改著重強調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分開的指導思想,明確提出完善醫藥衛生四大體系,鼓勵引導各種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強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保障醫藥衛生體系有效規範運轉,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搭建了制度框架。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新醫改解民之憂,也是在固國之本。
在《意見》指導下,新醫改將使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這不僅有利於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共享社會進步成果,而且對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也將具有積極意義。
“醫改”是世界性難題,能否在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醫療衛生需要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之間找到平衡,既考驗執政智慧,又直接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在新醫改方案醞釀過程中,黨和政府積極借鑑國外經驗,廣納民智,吸取歷史經驗教訓,通過突出強調公益與公平,踐行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執政理念。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建立中國特色的醫藥衛生體制,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意見》則為實現這一目標,規劃出惠民“路線圖”。(竇含章)
設上限
“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這是7日發布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中的規定。
一些公立醫院過多設定一些VIP高級病房、特需門診等特需醫療服務項目,引起社會爭議。業內人士指出,限定公立醫院設定過多的特需服務,是使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的一項舉措,也有利於充分利用緊缺的公共醫療資源為老百姓提供服務。
為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緩解老百姓看病就醫難題,《實施方案》還明確要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逐步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政府負責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償等,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援外、支農、支邊等公共服務經費,對中醫院(民族醫院)、傳染病醫院、職業病防治院、精神病醫院、婦產醫院和兒童醫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傾斜。
《實施方案》指出,推進醫藥分開,逐步取消藥品加成,不得接受藥品折扣。醫院由此減少的收入或形成的虧損通過增設藥事服務費、調整部分技術服務收費標準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解決。藥事服務費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適當提高醫療技術服務價格,降低藥品、醫用耗材和大型設備檢查價格。
一卡通
醫保能否跨地區報銷?針對許多人的這一期待,7日發布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明確,我國將改進醫療保障服務,推廣參保人員就醫“一卡通”,實現醫保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
隨著人口流動的加劇,如退休後投奔子女、派駐到其他城市工作、進城務工等,越來越多的人在就醫中遇到難題--報銷手續繁瑣,在不同城市來回奔波。不少人提出,異地醫保不解決將制約市場經濟下的人才流動和福利社會框架下的異地醫療,希望出台醫療保障轉移、銜接、異地看病的切實可行方案,建立跨地區、跨省份的基本醫療轉移結算辦法,形成全國統一的醫療信息網。
為此,《實施方案》指出,建立異地就醫結算機制,探索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就地就醫、就地結算辦法。制定基本醫療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解決農民工等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係跨制度、跨地區轉移接續問題。做好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城鄉醫療救助之間的銜接。《實施方案》明確,允許參加新農合的農民在統籌區域內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簡化到縣域外就醫的轉診手續。
此外,為提高基本醫療保障管理服務水平,《實施方案》還提出鼓勵地方積極探索建立醫保經辦機構與醫藥服務提供方的談判機制和付費方式改革,合理確定藥品、醫療服務和醫用材料支付標準,控制成本費用。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障管理制度,並逐步整合基本醫療保障經辦管理資源。在確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監管的前提下,積極提倡以政府購買醫療保障服務的方式,探索委託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各類醫療保障管理服務。
醫改的曙光
即將正式啟幕的北京醫改中,被提及了近三年的“小病進社區,大病(轉診)去醫院”概念,因缺少大醫院的改革配套,難以發揮“疏導患者合理就診”實效,將在大醫院和社區的“診療共同體”中得以“矯正”。
或許我們也可以做一個通俗化的理解:“小病進社區”這樣一個美好的初衷,因為在社區很難真實享受到大醫院專家門診的高質量服務,導致原定“從2017年1月1日起沒有在社區首診而直接去大醫院就診的,醫藥費將不予報銷”制度,受到患者的抵制而不得不“重新詮釋”。
新的改革不再強制“專家支援社區”,也不再強制“患者小病進社區”。這是一個務實的決策。但並不等於不再探索節約醫療成本的社區之路,而是要重新探索用市場化的道路實現社區與大醫院醫療資源的平衡,達到不通過強制而實現“社區首診”的目的。實際上,原有的“小病進社區”,什麼是小病,什麼是大病,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一個小感冒的背後可能隱藏著大病,標準難定,患者自然不放心。
北京市衛生局局長表示,改革關鍵是要確立社區衛生站和三甲大醫院相同的疾病診斷標準,“按患者的病情需求配給相應級別的醫生和適宜的醫療資源”,構建大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的“共同體”和暢通的“轉診通道”,患者不再排隊,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即可接受與大醫院統一標準的規範診療。
這樣的目標非常誘人,但用什麼方法建立統一標準的規範診療,具體路徑仍然模糊。是通過社區衛生站設備的完善?還是診斷“程式”的完善,抑或是通過遠程醫療形式與大醫院專家直接對接?如果離開了人本身,離開了在診療過程中起決定因素的“專家”,二者的“接軌”談何容易?北京的“看病難”,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現實演繹:過於集中的優質醫療資源必然“樹大招風”,再富集的優勢醫療資源也捉襟見肘,北京患者只能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排隊候診”的漫長佇列。
如果不把優秀的專家資源和醫療設備從過於集中的配置方式中解放出來,實現更大範圍、更均衡的合理分配,建立衛生服務站與大醫院統一標準的診療規範同樣可能流於空想。因此,不論是中央、北京市政府和大醫院,有義務積極主動地對醫療資源匱乏地區承擔起均衡醫療資源的責任。硬體投資主要由政府來承擔,而軟體的醫療人才的培養與建設,則需要通過“解放醫生”來實現。
對於後者,北京醫改方案透露的信息則讓人看到了曙光。據悉,方案將鼓勵專家在完成基本醫療服務之後的業餘時間,自願兼任完全遵循市場規律的醫院“特需服務”,或應聘社區坐堂行醫,抑或吸引社會資本自己辦診所辦醫院,滿足更多患者對專家的求診需要。
該政策意味著,有執業醫師資格的人,可以在兼顧醫院本職工作的同時,在全國範圍內四處行醫,從而使醫生擺脫現有對醫院的單位依附關係,成為自由執業的社會人。直接效應是平衡醫療資源,變“大量患者上北京”為“少數醫生下基層”,既為基層百姓懸壺濟世,又為基層培養人才,大大降低社會醫療成本,“看病難”問題有望緩解;間接效應是醫生勞動價值的提升,“大處方”對醫生收入的影響降低,“看病貴”問題逐漸可緩。
看點:公立醫院改革 患者能得啥實惠?
公立醫院系統是我國醫療體系的“主力軍”。公立醫療體系布局和運行是否合理、公立醫院服務是否良好、行為是否規範,直接關係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就醫感受。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2015年進一步擴大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到2017年,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開。公立醫院改革將如何改?患者又能從改革中得到哪些實惠?
破除以藥補醫,建立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
【改革乾貨】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力爭到2017年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在保證公立醫院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民眾整體負擔不增加的前提下,試點城市要在2015年制定出台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方案。
【專家點評】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認為,長期以來,公立醫院三個渠道籌資的方式存在若干弊端,一是逼迫醫療行業成為商品銷售行業;二是讓醫院與廠商形成利益共同體,而不是與患者成為利益共同體;三是供方誘導需求的存在促使醫療費用上漲,造成不少社會資源不必要的消耗;四是增加了病人遭受“醫療傷害”的風險;五是提供了容易滋生行業腐敗的溫床。因此,公立醫院改革的最大“手術”是破除以藥補醫機制,與此同時,通過適當提高服務收費和政府補貼這兩道閘門,通過醫保支付銜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取消藥品加成後公立醫院收入減少的問題。
【患者感受】江西省新余市是國家第二批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經常帶兒子去醫院的新余市民肖莉霞是改革後到醫院就診的第一批患者之一。她發現,改革後藥價確實便宜了,比如以前賣33元的易坦靜現 在只要20多元,儘管兒科的專家號和診療費比以前增加了9元,但這9元全部由醫保報銷,所以改革還是讓自己減少了開銷。
強調公立醫院公益性,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
【政策乾貨】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或專門的公立醫院管理機構制定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定期組織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以及院長年度和任期目標責任考核,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
根據醫療行業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技術難度大、責任擔當重等特點,國家有關部門要加快研究制定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改革方案。嚴禁給醫務人員設定創收指標,醫務人員個人薪酬不得與醫院的藥品、耗材、大型醫學檢查等業務收入掛鈎。
【專家點評】劉遠立說,公立醫院改革不是要革公立醫院的命,更不是要整肅廣大公立醫院系統的醫務工作者,而是要改革制約公立醫院發揮其正常社會責任的體制機制,從而讓公立醫院提供的服務變得更加“公平可及,民眾受益”。
【醫生感受】“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改革,意味著醫務人員將能夠獲取合理合法的收入,從根子上向‘紅包’‘回扣’說不”。新余市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陳英說,深化編制和人事制度改革,會倒逼醫院改進管理和服務,會激勵醫務人員提升服務水平和態度,從而讓患者有更好的就醫感受。
推動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改革乾貨】逐步增加城市公立醫院通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全科醫生預約掛號和轉診服務號源,上級醫院對經基層和全科醫生預約或轉診的患者提供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到2015年底,預約轉診占公立醫院門診就診量的比例要提高到20%以上,減少三級醫院普通門診就診人次。
完善雙向轉診程式,各地要制定常見病種出入院標準和雙向轉診標準,實現不同級別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有序轉診。
【專家點評】分級診療是一個必選項,不可能跳躍這個階段。“我們要反思,怎么提高資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學教授王虎峰指出,分級診療不是一種固定的形式,實際上是一種資源配置使用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患者應該能夠方便就醫,基層有能力提供有質量的初級醫療服務。
【患者感受】在成都市蒲江縣人民醫院血液透析室里,年近八旬、身患糖尿病多年的鐘金文剛可以在“家門口”做透析了。過去縣醫院沒有透析機,鍾金文只能每周三次趕到70公里外的成都市透析。在實施分級診療後,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託管蒲江縣人民醫院,通過人財物“全面託管”的方式,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建立血液透析室。
2015年公立醫院改革投入情況
公立醫院改革是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為支持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中央財政2015年下達公立醫院改革補助資金111.24億元。一是按每個縣補助300萬元的標準下達補助資金59.31億元,支持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二是按每個試點城市一次性補助2000萬的標準下達補助資金13.2億元,支持第三批66個城市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使試點城市擴大到100個。三是對100個試點城市所轄區,按每個區100萬元的標準下達補助資金2.73億元,支持二級及以下醫院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四是按人均每年3萬元的標準下達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補助資金36億元,支持12萬名學員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試點範圍
第一批
2010年, 衛生部公布了第一批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繫試點城市,共16個。
遼寧省鞍山市
上海市
江蘇省鎮江市
福建省廈門市
山東省濰坊市
廣東省深圳市
黑龍江省七台河市
安徽省蕪湖市
安徽省馬鞍山市
河南省洛陽市
湖北省鄂州市
湖南省株洲市
貴州省遵義市
雲南省昆明市
陝西省寶雞市
青海省西寧市
第二批
2014年5月9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了《關於確定第二批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繫試點城市及有關工作的通知》,確定了天津市等17個城市為第二批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繫試點城市。
一、東部地區
天津市
浙江省紹興市
浙江省寧波市
福建省三明市
廣東省珠海市
二、中部地區
河北省唐山市
山西省太原市
吉林省長春市
江西省新余市
海南省三亞市
三、西部地區
重慶市
四川省南充市
甘肅省慶陽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
第三批
2014年5月8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財政部、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
一、東部地區(24個)
遼寧省本溪市
江蘇省南京市、無錫市、徐州市、常州市、蘇州市、南通市、連雲港市、淮安市、鹽城市、揚州市、泰州市
浙江省杭州市、溫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龍巖市、寧德市
山東省威海市、東營市
廣東省東莞市
二、中部地區(24個)
河北省邯鄲市
山西省運城市
吉林省延邊州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安徽省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銅陵市、安慶市、黃山市、滁州市、阜陽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 池州市、宣城市
江西省鷹潭市
河南省焦作市、濮陽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海南省儋州市
三、西部地區(18個)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烏海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
四川省攀枝花市、廣元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玉溪市
陝西省延安市
甘肅省白銀市
青海省海東市、海西州、海南州、海北州、黃南州、果洛州、玉樹州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