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特徵
社會公益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即公益創業,也譯為社會創業。
社會公益創業是最近新興的事業,是區別於商業創業的事業。
商業創業,已經是婦幼皆知,簡單說來也就是拿錢生錢。也就是用一定的啟動資金去圈錢。它的目的性就是創造經濟價值。
而社會公益創業則不然,其是一些人基於社會使命和責任感的要求,為謀取公眾社會利益的創業行為。
社會公益創業指個人或者社會組織在社會使命的激發下,追求創新、效率和社會效果,是一種面向社會需要、建立新的組織向公眾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社會活動。公益創業強調創業的社會利益的兼顧以及非盈利組織的創業。
近十多年來,公益創業應社會需要而產生,並在國外許多國家得到不斷發展,公益創業的概念也迅速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然而界定“公益創業”的概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核心內涵
學術界對於“公益創業”還沒有達成共識,但總的來說,以下國外對於這一概念的核心內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非營利機構採用創造性的商業運作模式提升其社會價值,
二是企業通過創造性地滿足社會需要而提升其價值。
廣義狹義
廣義的公益創業是指採用創新的方法解決社會主要問題,採用傳統的商業手段創造社會價值而非個人價值。它既包括創辦非營利組織或者兼顧社會利益的營利組織,也包括一些營利組織充分利用資源解決社會問題,還包括非營利組織支持個體去創立自己的小型公司或者企業等。
而 狹義的公益創業主要是指非營利組織套用商業機制和市場競爭來營利,或者創辦非營利組織。但我們所談的公益創業都是取的廣義的理解。
不同說法
國外定義
Johnson. S混合模式的定義
詹森(Johnson. S)認為公益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是一種混合模式,從公益創業承擔組織的性質來說,這種模式既包括營利組織的活動也包括了非營利組織的活動以及與政府跨部門的合作。這一概念意味著公益創業有著多種承擔主體和多種形式,既包括非營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完成社會使命進行商業運作,也包括營利企業和非營利性組織開展社會福利性質的商務活動,甚至包括營利企業基於提高企業形象承擔社會責任而開展的社會活動。
Gregory Dees的定義
他提出將公益創業和投資的經濟回報分開來研究,認為公益創業包含兩個概念,一是利用變革的新方法解決社會問題並且為全社會創造效益,二是引用商業經營模式產生經濟效益。
加拿大公益創業研究中心的定義
加拿大公益創業研究中心(2001年)提出,公益創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其營利部門的活動強調社會參與的重要性,並且獎勵表現良好的成員;其次,公益創業家還鼓勵企業參與非營利性的活動,以便提高組織效率,並且樹立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雖然各國學者對公益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SE)所下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公益創業既強調社會價值,同時又兼顧經濟效益。
國內定義
中國公益創業研究中心在繼承國外經典定義的基礎上提出了對中國公益創業的定義:
公益創業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指個人、社會組織或者網路等在社會使命的激發下,追求創新、效率和社會效果,經濟效益兼顧社會效益;是面向社會需要、建立新的組織、或向公眾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社會活動。
歷史發展
起源歐美
公益創業的由來起源於歐美已開發國家,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就已經開始了創業培訓,並且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而且已經形成了模式,也擁有系統的教材。如曾於2002年獲得美國教育圖書出版界最高榮譽“金燈獎”的《創業培訓課程》。
進入中國
但如果回溯起來,中國公益創業的探索早已起步。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稱為“兔王”的旭平兔業集團創始人任旭平就開始了中國公益創業的探索,通過養兔事業,他開創了“一個幫一個,一個傳一個”的扶貧模式,幫助很多人脫貧致富。這也是我國公益創業的早期嘗試。
近年來,我國社會企業發展迅速,一批通過公益創業成長起來的社會企業逐漸成長,並得到大眾的關注與認可,“公益創業”的概念也逐漸傳播。
職業公益人袁子彈是深圳首倡“公益創業”模式的第一人。從打工者到創業者,他一直在嘗試探索“將公益和商業結合,利用商業為公益造血輸血的模式”。
在我國公益創業發展過程中,青年人是毋庸置疑的主力軍,為公益創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2006年,中國第一個以“公益創業”命名的大學生社團——滴水恩公益創業協會在湖南大學誕生了;2007年,湖南大學成立了中國公益創業研究中心;2009年北京大學成立公益創業研究會;2010年清華大學舉辦了“北極光—清華”全國大學生公益創業實踐賽。之後,復旦大學公益創業基地、上海財經大學社會企業研究與發展中心等依託高校建立的社會公益創業研究、服務機構也先後成立;2014年1月,由團中央等組織發起的“創青春”公益創業賽覆蓋了全國2200多所高校;由青年恆好理事會主辦的“青年恆好公益創業行動”從2009年起已經連續舉辦了5屆。
公益創業有三個必不可少的要素:強烈的公益使命、具有奉獻精神的團隊和創新的公益模式。而這正是年輕人具備的。KAB(中國)創業教育研究所所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李家華說:“在參與公益創業中,青年最有年齡優勢,最具敏銳性,也最可能發現和把握機遇,從而,以創新的方式實現公益創業的目標。”
四個內容
具體說來,包括志願公益活動、創建非營利性組織、兼顧社會效益的企業和及產學研一體化四個方面的內容,具體如下:
開展志願公益活動
這也是Johnson. S混合模式中所提到的營利企業開展社會福利性質的商務活動,還包括營利企業基於提高企業形象承擔社會責任而開展的社會活動。
我舉大家熟悉的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為例,它開展的“燭光行動”、“教師責任行活動”、“西部支教活動”、大學生“自強之星”評選活動等等都屬於開展的公益活動這一類。這屬於公益創業。在高校里就體現為各種社團或者組織開展的活動。舉湖南大學為例,學生會的誠信傘、經協的市場行銷大賽、FLY的支教活動、英語協會的英語沙龍活動、以及各種有組織的志願活動也屬於公益創業。
創辦非營利組織
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nization)是指在政府部門和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市場部門)之外的一些志願團體、社會組織和民間協會。典型的如紅十字會,希望工程,中國慈善總會,李連杰壹基金等。
這應該是公益創業中比較好理解的一種類型。狹義的公益創業主要就是指這一類。但是即使是創辦非營利組織,也可以套用商業機制和市場競爭來產生經濟效益,這樣才能實現公益創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經營所得不是為個人謀取利益,而是將所得造福社會。
這裡我舉壹基金為例。
壹基金的運作更像一個公司,整個管理、人事、公關、市場、業務、財務等,完全按照企業運營的方式來架構。為壹基金提供服務的諮詢、公關、審計公司,都是世界一流的。麥肯錫、貝恩、奧美、德勤等等。唯一差別是壹基金以公眾效應、大眾利益為目標,而不是以掙了多少錢為考量。可以說壹基金用公司的運營模式,融入了公益的內涵。
舉一個例子說明壹基金套用商業機制和市場競爭來產生經濟效益。2009年8月27日,壹基金攜手匯源集團在北京宣布戰略合作。匯源集團向壹基金一次性捐助100萬元善款,今後消費者每購買一瓶匯源果汁,將會有一元錢以匯源代捐的形式捐贈給壹基金。所有善款將用於雙方共同關注的兒童、教育等領域。當然,壹基金的運營模式在發展過程中也曾經受一些誤解,正如壹基金計畫執行主席周惟彥所說“懂的人會說你是公益創投,不懂的人會說你是在洗錢。”公益組織以企業化行為發展在中國似乎沒有前車之鑑。而國外的公益組織的基金95%的錢是可以拿去做其他產業投資的,只要拿5%就做公益,就已經是一個發展正常的公益組織。所以公益創業理念的推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創建兼顧社會利益的營利性企業
(社會企業模式)
社會企業就是狹義上的公益創業,介於傳統慈善(philanthropy)和實業(entrepreneurship)之間。舉個例子:
如果我有一百美元,我將這一百美元買了100箱餅乾給窮人吃,吃完了就沒有了,這就是傳統的“慈善業”。衡量一個慈善機構是否成功的標準,是它能否有效利用這100美元。
如果我將這一百美元投資辦廠,辦了一家餅乾廠,僱傭100個人為我服務,這就是傳統的“實業”。衡量一個實業是否成功的標準,是它創造了多少個人利益和社會效益(解決就業問題)。
如果我將這一百美元也投資辦廠,僱傭70個之前沒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並為他們培訓使他們就業,這就是社會實業了。首先,我辦廠的目的不是為了掙錢,是為了讓殘疾人就業,解決社會問題,所以衡量一個社會企業是否成功的標準是我是否有效地解決這個社會問題。其次,這個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是可持續發展的--我給殘疾人的不是餅乾,而是自己養活自己的能力和機會。
尤努斯的鄉村銀行是一個典型代表。1976年,孟加拉大學教師尤努斯以27美元分別貸款給42個農婦。到了2009年,“格萊珉銀行”已成為孟加拉國最大的農村銀行,這家銀行有著650萬的借款者,為7萬多個村莊提供信貸服務。格萊珉銀行的償債率高達98%,足以讓任何商業銀行感到嫉妒。而且,每一位借貸者都擁有這家銀行一份不可轉讓的股份,占據這家銀行92%的股份(餘額由政府持有)。
簡單介紹一下它的借貸模式:
貸款申請人要先清楚的了解格萊珉銀行的運作方式,這樣他們才有資格借款。償款通常從借款的第二周開始,儘管看上去會有些壓迫性,但這也緩減了讓借款人承擔在年終償付一大筆錢的壓力。借款者要有6-8人構成“團結小組”,相互監督貸款的償還情況,如小組中有人逾期未能償款,則整個小組都要受到處罰。借款發放和償付每周通過一次“中心會議”公開進行。
有一些對尤努斯自助式的哲學的人有懷疑的人會問,尤努斯的項目為什麼還要去盈利?尤努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許多為窮人服務的機構往往過於依賴捐贈而不能實現自我富足:“這就好像對一位病人說,他一天可以呼吸23個小時,餘下的時間將由政府為他們供給氧氣。這意味著你得靠他們的憐憫而活著。一旦政客們改變了主意,或者什麼機構把他們遺忘了,那你就死定了。”他還說道,許多援助項目僅僅是把貧困降低到社會可容忍的程度,而並非是要去消滅它。
尤努斯近幾年在大力宣傳一個嶄新的企業模式——社會企業。有人懷疑“社會企業”的概念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理想化想法,尤努斯說,那是因為“傳統的經濟理論沒有為此提供理論支持”。他以慈善為例解釋說,有人捐100美元、 1000美元,也有人捐100萬,還有人捐10億。“為什麼不把捐出來的錢用來建立一個社會企業呢?這樣的企業可以自給自足經營得很長久,可以不斷滿足更多需要幫助的對象。而單純的慈善行為,錢捐出去後確實可以滿足一定的需求,但對這些慈善企業來說捐出去用掉了,錢的生命也就完結了。而把它變成社會企業之後,這個錢就可以無限次地循環下去,社會企業也會持久地存在下去。” 因此,他認為“社會企業”絕不是一個理想化的問題,而是一個效率問題:“與慈善捐款相比,社會企業的救助效率更高。”他對這一企業模式的推介熱情幾乎超過了令其成名的小額信貸。
尤努斯已經成型的社會企業,名為“格萊珉達能食品公司”,是由格萊珉銀行與達能集團共同建立的。主要是為孟加拉的數百萬營養不良的小孩生產一種特別的優酪乳——有針對性地添加所缺乏的營養元素,然後以很低的價格賣給這些貧窮的小孩。如果這些小孩每周兩杯、連續喝8-9個月這種優酪乳,就可以補充所缺的營養元素,成為一個健康的小孩。“
對於社會企業的CEO業績考核的指標,不再是他一年賺了多少利潤,而是有多少兒童擺脫了營養不良。”尤努斯說,“如果能把社會企業這個概念放到巨觀經濟框架中運行,那么就能改變這個世界。”滴水恩創業孵化有限公司、中國公益創業網等都是屬於公益性社會企業模式。
產學研混合型
典型的如湖南大學中國公益創業研究中心、聯想公益創業計畫項目、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全球創業管理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等。公益創業不應僅僅局限指物質資本投入產出,還包括智力資本、人力資本等投入產出。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英國還有什麼值得向中國推薦的話,那就是公益創業了!”但在國內,公益創業還處於起步階段,中國公益創業研究中心對公益創業的研究做出了極其有意義的探索,開闢出了一條公益創業新路。這個定義正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同。
公益創業類型
目前在國內已經有的公益創業,大致有以下幾個類型:
1、媒體派:如CCTV—2《贏在中國》、《愛心總動員》,上海東方衛視的《創智大贏家》。
2、政府派:團中央的“中國青年年創業國際計畫”,勞動社會保障部在全國失業人群中開展的再就業公益培訓和公益創業培訓。
3、學院派:教育部公布政策,大學生可以休學創業。以及隨之而來的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的創業;江西省教育行政部門2003年提出了在高校中開展創業教育的要求。
4、民間派:此類主要是一些國外的基金會引進,如光華基金會的“大學生創業接力計畫”,新富平學校針對弱勢人群和民間組織的能力建設培訓,上海NPI公益組織孵化器、北京惠澤人等。
5、民間+學術派:如上海慈善教育培訓中心與光華基金會合作的培訓項目,上海楊浦區知識創新區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的培訓,上海交大的引進美國項目的培訓,湖南眾悅·滴水恩公益創業項目。
這些培訓項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些積極作用,但是由於本土化不夠、形式主義、立項時間短等諸多問題影響了其健康發展。所以,做社會公益創業是很有市場,也很有必要的,也是很緊迫的。
社會影響
中國社會面臨現在的改革,政府的職能不斷調整,將來需要NGO來承擔更多責任。在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和國家對於公益組織管理的一些政策中,我們可以嗅出一些味道。 小政府,大社會將是未來趨勢。有很多政府想去做,沒有辦法和沒有能力達到的就有NGO/NPO去完成。
其次中國公益組織的發展相對也比較晚,除了目前的政策支持不夠之外,還存在著缺少優秀的管理人員、團隊建設民主程度低,集權和個人崇拜嚴重,賬目不清晰,缺少優秀項目等問題。社會在不斷發展,NGO也將承擔更多的責任,社會需要其不斷完善和健康發展。
再者,隨著公民社會建設口號的提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從溫飽中走出來的人期望參與公益慈善,去實現個人、組織的社會責任,去滿足在其他領域得不到心靈慰藉。公益,正在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同時在另外一方面,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淡,缺少人情世故等,需要通過公益來幫助其樹立健全的人格,這不僅僅社會是和政府提倡的建立和諧社會相吻合,而且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需要。最後,越來越多的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一方面企業本身不了解公益事務的運作,另一方面政府的基金會效率低下,資金透明度不高,民間組織又沒有資質接受企業的捐助,兩項矛盾阻礙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發展。地產大亨潘石屹在一次節目中說“不是企業不願意做,而是捐了錢,不知道錢被用去做了什麼。”
綜上所述,我們需要去做社會公益創業,並且幫助那些願意參與公益事業的年輕人去實現其理想。
讓他們經過社會公益創業的培訓和實踐,可以達到以下幾點效果:
1、滋生更多的公益組織,實現公益多元化
2、彌補目前公益組織人力不足的問題
3、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公益組織不能滿足公眾需求的壓力
4、推動了公民社會發展進程
5、緩解社會就業壓力
即便是這些人將來不在公益組織工作,那么之前他得到的培訓和技能,對於自己創業或者在企業、政府就業也有著很大的幫助,避免了資源的浪費。
案例
曹軍:能讓手機說話
曹軍是一位盲人,同時也是一位公益創業者。他致力於為盲人設計“能讓手機說話”的軟體系統。有了這些軟體套用,盲人也可以像明眼人一樣,收發簡訊,聊QQ、玩微信、上微博、用電子地圖……
曹軍向比爾·蓋茨演示保悅益聽產品
與很多盲人朋友一樣,曹軍曾經以按摩謀生。後來,他嘗試創業,在酒店裡開了按摩店,還發展成連鎖店,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一次一位盲人朋友的來信,讓他再次有了不安分的念頭。“聽到周圍的朋友能夠發簡訊,我特別‘嫉妒’,我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能自己發出一條簡訊!”曹軍想到,能不能幫助他實現這個願望?
2008年,他關停或轉讓了所有按摩店,賣掉房子,創辦了北京保益互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與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開發出了“保悅益聽”,一款為盲人設計的語音軟體,下載運行後就會把智慧型手機轉化為盲人可以獨立操作使用的語音提醒模式。
有盲人朋友跟他說,“我們也想用QQ聊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曹軍給騰訊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的信箱發了一封郵件。很快,馬化騰派程式設計師與保益互動進行了技術對接,專門為盲人朋友研發了一個QQ系統。
語音輸入法同樣是一個難題,曹軍又發郵件給百度CEO李彥宏,希望百度能幫忙開發盲人語音輸入法,也很快得到了回復。經過一番努力與百度的支持,現在,也實現了盲人通過語音輸入發簡訊。
之後,保益互動先後和百度地圖、UC瀏覽器、墨跡天氣、蟲洞語音等簽約合作還與書朋網合作推出“保益讀書”,盲人僅輸入一個書名就可以聽書。
“我覺得其實盲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比明眼人有著更加深遠的意義,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個智慧型終端,而是盲人的另外一雙眼睛、一雙科技的眼睛。”曹軍說。
2014年7月30日,在北京舉辦的“青年恆好公益創業行動(2014)中期成果發布會”上,曹軍作為該活動評選出來的優秀公益創業青年登台領獎。
曹軍說,最令他高興的是,不少盲人朋友向他反饋,這真正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創業不是為了賺錢,創業是為了改變”。